新初一,陌生的开始……

在这个暑假里就有不少新初一的家长留言,对于未知的初中生活充满忐忑。“我们掉坑了,怎么爬出来?”,“进了理想学校,初中是不是还要像小学那样报很多课外班”……
见过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既有“一马平川”式的学霸路线,也有很多“一波三折”的曲折。
初中开始,是新的考验,一方面考验的是对于内驱力以及个人规划的考验。另一方面是小学的学习习惯,到初中之后能否适应新学科以及知识难度提升之后的学习。最后是能否自洽,学校的要求与自己能力是否匹配,父母的要求与自己能力是否匹配。
关于内驱力,实际上是要比课外找老师、买教辅更为重要的事情。
关于内驱力,很多人以为是培养出来的,我觉得内驱力大多是天生的,习惯才是后天培养的,习惯是内驱力的载体。
内驱力是做一件事情的驱动力,之所以叫内驱力,一定就不是靠外在驱动,不是他人叮嘱或者用物质条件刺激这些。
一部分初三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习惯的缺失,却很难改变,但对于初一而言,是个很好的契机,新的开始,也可以养成优秀的习惯,只不过任何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且一段时间内能够养成一个好习惯就不易。
想要养成专注的习惯,最好就不要在书桌上放太多物品,想要早起,那父母也一起早起,想要读书,父母就别当着孩子面玩手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合理的期待以及慢慢的等待,允许慢一点,温和而坚定地执行更为关键。
唠叨只会变成压死内驱力的稻草,内驱力也就渐渐被磨灭了,多引导,少讲道理,多陪伴,少些包办。不知道为谁而学习,是教育的最大缺失。
随着2025年新中考的开启,语、数、英主科依然是根基,而物理是加分项目,在中考中不能丢太多分,最好是接近满分,道法作为开卷科目,先单闭卷科目对待就是了。
经过2024年中考得分率来看小强的门槛是642分(北大附中录取分数线),需得分率95.8%,以海淀实验之类的普校得分率需达89.6%,普校得分率门槛84.2%,民办高中门槛得分率约为79.9%。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虽无区排名做参考,可以根据以往学校的得分率门槛做好对标。
是否报课外班,报几个课外班,需要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定,学习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首先就是要定好自己的“战术”规划,跟着别人的节奏一定十分被动,不盲目,不盲从。
超前是手段,而非目的,掌握扎实才是根本。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