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生和非户籍生考公办普高,谁更容易?

5月17日,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报考指南》。今年,普通高中计划共80416个(包含综合高中、普高港澳子弟班、中外合办项目),比2023年普高计划多10707个。随迁子女方面,全市公办高中的随迁子女招生计划共9268个,较去年新增1658个。
随着广州中考改革,各校非户籍生的招生比例扩大,非户籍生报考公办高中的门槛似乎也有所降低。如,2022年中考就出现了非户籍生594分被天河外国语学校录取的情况,而该校户籍生的录取分数线为722分。
2023年广州中考第三批统招批次的学校中,更是有不少名校录取分数线,非户籍生远低于户籍生:广东实验中学户籍生为735分,非户籍生为717分;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户籍生730分,非户籍生714分;执信中学(天河校区)户籍生719分,非户籍生694分;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户籍生736分,非户籍生642分……
2023年广州中考多家省市属学校(含校区)非户籍生录取分数低于户籍生录取分数
有家长发问:现在户籍生是不是更吃亏,考高中的分数线是不是更高?今年是否有变化?
重点来啦!
2024年广州中考公办高中招收非户籍生计划有变,投档方式也从“双通道”调整为“并轨同步”。
政策原文
省、市属和各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顾的非广州市户籍初中毕业生的计划为该校当年招生计划的8%至18%。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学校自行确定。公办普通高中投档时,非政策性照顾的非广州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与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其录取人数不超过其最大计划数。
01
我们先看第一个变化:2024年中考省、市属和各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计划为该校当年招生计划的8%至18%,比2023年招收随迁子女人数的上限高了3%(2023年省、市属和越秀、海珠、荔湾、天河区属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是该校当年招生计划的8%至15%)。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学校自行确定。
2024广州中考省市属学校第三批招生计划
今年不少省市属学校都把随迁子女的比例调高到10%以上,如广雅中学今年随迁子女的招收比例是12%,而荔湾、越秀、天河、花都都将区属高中招收随迁子女的最大比例上调。
我们看一下2023年,广雅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为荔湾校区户籍生730分,非户籍生728分;花都校区户籍生718分,非户籍生716分。
既然非户籍生的分数比户籍生的分数低,为何广雅今年还要提升非户籍生招生比例呢?下面要讲的第二个变化真相了!
02
第二个变化:公办普通高中投档时,户籍生与非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非户籍生录取人数不超过其最大计划数。
该如何理解?
这一点与以往的区别是,以往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计划包括户籍生(含政策性照顾学生)招生计划和随迁子女招生计划,分别对应户籍生和随迁子女投档录取。这也是为什么以往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会分为户籍生录取分数和非户籍生录取分数,也不难理解,同一所学校为何有两条分数线了。
而今年,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投档录取从“双通道”调整为并轨同步。过去的“双通道”是每个学校划出一定比例的非户籍生招生计划之后,在投档录取的过程中,户籍生和非户籍生排成两条互不干扰的队伍进行投档录取,互不形成竞争。
当变成并轨同步时,即户籍生和非户籍生按成绩从高到低排成一条队进行统一录取:
1、大家不分身份,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户籍生没有上限,招生计划满了为止
3、非户籍生有上限,比例满了就停止
那么最后户籍生和非户籍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只和该类别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分数有关,不因为身份而出现人为的高低影响。
今年户籍生和非户籍生录取分数呈现可能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户籍生和非户籍生投档录取并轨
情况一:招生总计划还未录完,非户籍生计划已招满,这时非户籍招生停止,户籍生继续录取,非户籍生录取分数会高于或等于户籍生录取分数;
情况二:假设某校投档的非户籍整体排名靠后或出现断档,以往分开投档时非户籍只跟非户籍比,后面分数较低的考生还有机会被录取,合并投档后名额则将被更高分的户籍生占有,出现招生总计划录满而非户籍生计划未满的情况,此时非户籍生的录取分数会高于或等于户籍生录取分数,不可能再有去年广大附中非户籍生仅需642分即可被录取,相较于户籍生低了整整94分的情况;
情况三:非户籍生计划招满时招生总计划也恰好录满,所有考生录取停止,此时非户籍生录取分数就会小于或等于户籍生录取分数。
因此,今年非户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于往年非户籍生录取分数高于或等于户籍生录取分数的学校,应继续参考该校往年的非户籍生录取分数;而对于户籍生分数高于非户籍生的学校,应参考该校往年户籍生录取分数考虑志愿填报。
2022-2023年中考录取线排序(户籍生/非户籍/外区生)
户籍生与非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这一变化有利于各区各校选定招收随迁子女计划比例,更符合填报志愿和录取普遍预期,有效保障户籍生与随迁子女升读公办普通高中的需求和权益。但非户籍考生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形势,在填报志愿时可能需要更加谨慎求稳。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