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好高思导引:破除误区,事半功倍

一、章节顺序:模块集中,统一贯穿
高思导引共四年级,4本书,合计3006道题。北京常规备考早培与大师赛的孩子,一般需要在五升六的暑假前完成导引至少两遍的刷题。所以,一个合理的顺序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家长对于导引的使用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就是“按年级,按章节,从兴趣篇到超越篇顺着刷过去”。
但这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最合适的。
首先,高思导引本身是配套08版的高思课本使用的教辅书,章节顺序与当时的课本保持一致,从而在3、4年级两本导引中,会有许多同知识点章节被拆分到了书的不同部分。例如作为应用题基础的和差倍问题,其一、二、三讲分别位于三年级导引第5讲、第15讲和四年级导引第8讲,但其难度与逻辑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甚至存在不少相似题与雷同题。显然,在孩子学完某一知识点后,将这些同主题章节合并到一起完成刷题,才是更高效、更合理的。
其次,而到了5、6年级的两本导引,则开始大量出现以“综合”命名的章节。仅从章节名及其位置,家长和孩子难以判断出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例如,当孩子完成了整除与因倍质合的学习后,导引里可以练习的章节除了五年级导引第2、3、7讲的《整除》《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之外,在六年级的《数论综合1~3》中都分布有许多重要的题型——但综合讲次又同时有不少与余数相关的题目,是孩子暂时无力完成的。不仅如此,五年级导引第21讲《数字问题》,模块上归属于数字谜,但其中却有大量与整除数论息息相关的位值原理问题。
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性会引用导引原题作为补充,很多时候就会听到学生反馈——老师我导引的对应章节刷完了,怎么没见过你说的这个题呢?
最终就会发现这些题往往隐藏在综合讲次或类似“名不对版”的讲次里,被孩子按章节刷题时忽略了,造成了题型认知的不全面。
考虑到当今小学奥数的教学进度较之08年的高思课本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不管是中国还是新加坡,高端班都是在2.5年时间内完成小学奥数学习,故当下的孩子结束一节课学习后,导引上可供练习、尝试或挑战的试题往往超出一个单一章节的容量。
这就需要我们对导引这本书的知识点结构非常了解,尤其是对于“综合”讲次较多的数论、计数、行程、几何这四大板块。
以上面提到的数论板块为例,章节的知识点对标如下:
当然,一些以“综合”为名的讲次中,往往包含多节不同课次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点刷题时就需要作出一定的筛选,精准找出其中对应目标知识点的题型——而这很多时候对于家长和孩子是一个难题。
这便是咱们要讨论的第二个话题:章节内刷题顺序的规划。
二、题目规划:逻辑归类,由浅入深
导引的每一章节,包括10道兴趣篇,14道拓展篇,8道超越篇,难度在大体上符合递进关系。
不过,按照题号从兴趣到超越的顺序一做到底的,同样不是最合理的。
同一章节内往往包含有3~5个大知识点框架,以及大约10类不同的题型,分别穿插出现在兴趣、拓展和超越三大部分中。而其中的逻辑递进顺序,许多时候与题号顺序并不一致。
例如,六年级导引第一讲《分数数列计算》,按照具体知识点拆分之后,结构如下:
而站在做题者的角度,显然是在同一逻辑内,按照基础-中档-难的顺序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掌握分析思路与解题技法。事实上,很多难题只要与同类简单题对比,找到变化和差距所在,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了。
例如五年级导引第五讲《行程问题四》,涉及到水面相遇与追及的三道题,分别是兴趣篇第5题,拓展篇第7题与超越篇第3题,难度从2星到5星:
其中,兴趣5旨在强调水面相遇追及时间与水速无关,拓展7则将这一结论拓展到了水中落物问题,可以在解题中得到相对速度等于静水速度,以及远离时间等于找回时间两个新结论。而难度高达5星的超越篇第3题,其实只要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就能迎刃而解了:
想来,如果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让孩子按顺序解答,相信有了前两题的铺垫,超过40%的孩子都应该可以尝试分析解答,收获独立解答五星题的成就感——但如果直接抛出本题,有能力做对的孩子就大打折扣了。
——事实上,所谓数学思维的本质,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方法论。将逻辑繁复、知识错综的陌生难题逐步解构,找到其中熟悉的问题与简单的步骤,一步步抽丝剥茧的解题过程,才是孩子真正有价值的收获。
而在导引书中,这三道题两两间各有十余道其他问题。是以,如果孩子按照题号刷题,便会割裂开这三道题循序渐进的联系。这样一来,最后一道5星题对孩子的难度就会直线上升,更多孩子就只能在思索无果后查询答案或讲解了。
但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主动思考和被动学习,给孩子带来的收获是截然不同的。
同时,将逻辑相同、思路相似的题目归类到一起,让孩子从对比中归纳提炼相同的方法与细节的差异,也是培养孩子举一反三,多题一解能力的重要关窍。
是以,在导引使用时,对于同章节内(部分专题甚至存在跨章节)相同知识点与逻辑的题目分类整理到一起,再从简单到难逐题攻关,较之按题号刷题的传统模式,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分析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多方面收获。
不过,这样的规划方式,需要指导孩子刷题的家长或老师对导引的理解非常透彻。
如开头所说,导引是一本非常好用的工具书,但在不同的孩子与不同的老师手里,能发挥的价值就大相径庭了。仅仅将导引当成题库或练习册来顺着刷题,就有些暴殄天物了。
三、解析使用:勤思多问,不留疑惑
如果说这十几年间,导引遭遇过什么负面评价,那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解析。
很多同学向我反馈过,导引不少难题的解析“看不懂”。
去年我受高思朱东博老师邀请参与了2023年导引的修订,彻底通读了所有试题的解析,发现在08版导引的3006道题中,大约有140道题目的解析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解析本身有错误/不严谨
这类问题少见但存在。例如四年级第6讲《抽屉原理一》的超越7:
这里,“根据频率估算大致的人数“是非常不严谨的一句话,其一本题是求精确值,不能通过估算证明最值,其二即使可以估算,那为什么不向上四舍五入到250而只能是249呢?
其实算式本身是正确的,只是其算理并非基于估算。去年勘误时我将其修订如下:
构造部分未修改,略去。
其实真正出错的解析极少,且在后续再版时也陆续修订了一些,更广泛让孩子觉得“看不懂”的“问题解析”,主要还是下面两类:
2、 解析略去了关键逻辑与步骤
这里说两道几乎每年都会有孩子问我的题。
其一是六年级第三讲《方程解应用题》超越7,题目和解析如下:
解析看起来很正常,只是略去了解方程的步骤。
但实际上,只要实际尝试计算并操作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方程组本质是二元二次的,“消去y”的难度远超想象,小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
所以孩子列出了方程之后根本解不出来。
我在录制高思一本通课程及修订导引时,采用了下面这种做法,供大家参考:(据我自己的学生反馈,这个方法他们能听的很明白)
其二是六年级第六讲《逻辑推理二》超越7:
解析中多次出现“随便从一种情况开始调整,尝试发现没有/仅有唯一情况”的表述。然而事实上,只要动手尝试一下,就发现尝试排除的过程非常困难。
在修订2023版导引时,和几位老师商讨之后最终润色的分析过程,写了一整页A4纸,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感谢高思黄阳老师)
这类问题在原书解析中出现频次最高,也是很多孩子“看不懂解析”的重灾区。
讽刺的是,被解析略去的,往往恰是题目中最难的逻辑点——就像孩子写证明题步骤不会写的时候,写个“易证”来自欺欺人那般。所以,在导引刷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存疑,不能敷衍了事,学习解析时,一定要动笔加动脑,否则难以精通。
3、 解析是命题人逻辑而非解题人逻辑
这个问题其实是许多难题解析的一个通病。
一道难题的诞生,往往是出题人想到了一个很巧妙的点,然后围绕着这一巧妙之处计算编写,得到试题——而这一“巧妙”之处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所发现。
而顺应这个思路自上而下写出的解析,就是命题人逻辑。
然而孩子做题时,并不会知道出题人的想法,也很难捕捉到其中的巧妙之处。他们只能通过已知的题面,用学过的知识以最朴素的方法尝试分析解读,找到答案。
这便是解题人逻辑。
如果题目的解析以解题人逻辑呈现,和孩子的思维相符,那么孩子阅读起来自然水到渠成,而其中一步步分析的方法论也能够被孩子消化吸收。
但如果解析以命题人逻辑呈现,轻描淡写的点出破局关窍,读者往往只会感慨一声“好巧啊”——却依然学不会自主分析,最好的情况也只能将这道题记忆在脑海里,下次遇到了再特题特解。
这里以几何题最为典型。几何题的解析往往上来就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连接CE,易得……”。然而对孩子而言,最难的从来不是后面的“易得”,而是“连接CE”。如果想不到如何连接辅助线,就根本无从下手。所以孩子即使看明白了解析,下次做同类题,还是会因为没学会构造辅助线的逻辑,而无法下笔。
有个比较典型的是六年级第八讲《不定方程》超越篇的第5题:
毫无疑问,题目中顺着命题人的思路“显然”得到的算式,对于孩子来说肯定一点都不“显然”。如果盲目配凑与尝试,除非计算能力极强的孩子,否则难以得到想要的答案。而如果直接消元求解再代入,那么四元不定方程的计算量又显得有些太大了。
这里在修订时我最终补充了一种有超纲嫌疑的待定系数法,作为可供孩子使用的通法:
虽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负系数,但较之前者,这至少是解题人学会之后可以掌握并应用的方法。
其实,题目越难,顺应解题人思维分析就越难,而按照命题人思路复颂就越易。作为出版物,篇幅有限,只保留最简洁的命题人解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老师在讲题时,面对这种问题,则不宜照本宣科。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知识并掌握方法,是以,教师讲解导引题时,一定要跳脱出原有解析的窠臼,每道题至少提供一种解题人思路的做法。
可惜市面上很多“导引录播课”,里面的老师许多也只是按照导引的解析照本宣科,将视频课变成了高思导引有声读物。
本来孩子只是看不懂解析,现在变成连课都听不懂,也没能学到任何有价值的知识和方法,对孩子带来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所以家长们为孩子选择导引相关的课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四、我自己的新加坡高年级导引课程
从去年我因身体原因隐退开始,就有很多家长催着我开课。
现在到了新加坡,工作重心不在国内,但考虑到新加坡这边的孩子也有导引刷题的需求,所以这个秋季,我将在新加坡开一个五六年级导引的模块刷题班。
模块的意思是,不按照章节顺序,而按照知识点模块,按照数论-计算-应用题-几何-计数-组合-行程七大模块的顺序,将导引的4~5星题(及少部分有代表性的3星题)分知识点归类,进行串讲,一共26节课,具体安排如下:(可能会有微调)
题目以中英双语形式呈现,但授课是中文授课。
同时,部分题目会在原问题基础上增补改编问题,考察孩子的应用能力。每讲还有少部分题目来源于近几年国内杯赛的同知识点问题,用于拓宽视野。
样例如下:
由于课时有限,上课基本只讲解4~5星题,对孩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要求。故要求五六年级导引的三星及以下题能够无压力自主完成,新加坡孩子没开始刷导引的,要求今年NMOS进二轮或者AMC8得到Honor Roll以上。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