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为什么选择中科大少年班而不上高中拼清北?

今年中科大少年班首次在5月份举行了少年班初试选拔考试,考试科目为数学、物理;
考试题目难度高于高考,略低于全国高中数学/物理竞赛水平。
复试也叫作校园综合测试,内容包括笔试和面试。
笔试:现教现学,全是大学数学和物理专业的课程。
面试:集合面试和小组讨论。集体面试时指多位同学同时进行无领导小 组讨论、分组讨论、或是以小组为单位接受考官提问。
少年班选拔流程
材料初审(2022年10月)
初试(2023年5 月)
高考(2023年6月)
复试(2023年7月)
02
感悟
● 中科大少年班绝大部分孩子都不是神童,只是懂学习、爱学习的一群孩子。
● 数学永远是学科之王,物理是王子。物理不但是 “物”的“理”,而且还是数学建模的最好训练学科。数理强,则啥都好办。
● 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越早训练越好,后天不容易弥补。
● 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为什么选择少年班
而不上高中拼清北?
年龄越小学新知识就越快;等17、18岁再上大学,就失去了年龄的优势,而且杂念也更多了。
少年班的培养理念好:重基础、重培养。一年级不选专业,二年级自由选。
高中三年,真正学新知识的也许只有1.5年,剩下的时间都是为了高考而重复练习。虽有提高,但(在最佳的年龄)却会消磨掉创造力。
无论是走普通高考,还是走竞赛路线,若想上清北,除了需要大量重复的刷题外,还要面临各种偶然因素,
例如:命题的方向突变、改卷标准的弹性影响得分、考生的心理素质、考前的身体状况,等等。
总而言之:就算有清北的实力,也不一定能考上,因为有清北实力的人>>清北的招生名额。
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学本领,怎样有利于学到本领、有利于未来深造,就该选择怎样的路。
03
1. 从小培养语感和数感
语言方面,多听多背唐诗、英语,所以高考137,反而成了优势科目。数感方面,从2岁开始数数,要跨越10进制的坎,其实不容易,到加法,到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法最难;
认识奇数、偶数、合数、素数,认识被2整除、被3整除、被4整除、被5整除的数。
2.培养计算能力
像运动员从小练球一样,要扎扎实实地练习计算基本功。计算要做到准、快、灵活,因此不但要懂计算法则,还要懂算理。
例如,3+4*5,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呢?再如98+99-97,怎么算?再如25*28怎么算?不能只记运算法则,还要懂得算理,这样才有创造力。
3.培养平面和空间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学几何,是可以培养想象力的,里面的割补更能培养创造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明白几何里面的原理,才能为他们孕育想象的翅膀。
4.培养追根溯源的探索心
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面积问题,归根到底是正方形的面积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以宽?孩子真的能理解吗?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不但理解了所有的面积公式,甚至不用记公式都能写出来,这样学数学就不枯燥了。
再如探讨圆的面积,一定要让孩子有思考后,再讲圆的面积公式。
5. 要联系生活,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随时都能发现问题。
例如我们开车的导航。让孩子去思考怎么预测行驶时间,这涉及到每一段道路都有不同的限速,还有考虑堵车路段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分析,孩子就知道怎么去分情况讨论,自己就能建立起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
有些孩子没有经过这种实践,他很可能遇到一旦不能直接套公式的问题就蒙了。这就是我们培养孩子面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6. 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提得好的要表扬
会提问题的孩子,一定是爱思考、会思考的孩子。
所以你想培养有思想的孩子,就一定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因为他在提问时,肯定是做了深入的思考,想不明白才会提出来的。
爱提问的孩子,一定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他发现的问题,有些来源于生活,有些来源于数学学科内部,这些 都是好问题,家长要鼓励、要引导。
他提出来后,要引导他去分析问题,引导他去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在注意教数学时,要用孩子的语言。
比如教彤彤长方体的棱长,书本是说:这个叫长、这个叫宽、那个叫高,好枯燥啊。我就换个做法,说:“彤彤,你给长度不同的棱起个名字吧?”她就想来想去,最后我们一起商量:这个叫长、这个叫宽、那个叫高。

04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不要过度教育
孩子需要玩、孩子需要生活体验、孩子需要独立思考。
我们一定要把时间腾出来,不要让辅导班充满了孩子的生活。初中、高中的毕业班学生每周末放假回家,至少保证两个半天或两个晚上的时间给他自由安排;毕业班的学生至少保证一个半天给他自由活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课堂以外,家长引导学生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孩子乐意学,不妨学前一点,再前一点。
这样上了初中、高中,应付更多、更难的学习就不慌不忙了。如果孩子懂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这孩子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
拔苗助长 VS 提前学习
学习不怕早,但要适度;要循序,不要拔苗。
那么,提前教育:是否应该送孩子到早教机构?NO,你很难遇到优质的早教机构。正确的做法是:从父母用心教育开始。
05
怎样提高中数学的解题能力?
1.扎根教材
(1)课本里的概念一定要理解到位、准确;
对课本里面的性质、计算方法和技巧、证明方法要非常熟悉。例如,很多同学遇到求函数的题目时,只顾着把函数的解析式写出来,却忘了要写上定义域,被扣分。这是对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没有抓住“函数的两要素”。
(2)对课本的知识体系要了然于胸,断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否则影响综合知识的应用。
2.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吃透教材的好方法。
对数学概念,要问为什么是这么提的?对性质,要问这性质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其他性质?这些性质可能会有什么用?
对计算和证明,要问这个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换了我能想出什么方法呢?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表面上看,多问“为什么”会“浪费”很多时间,少做很多题,但其实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事半功倍”之效。
3.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有大局观
大局观可以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避免走弯路,也避免陷入细节的纠缠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4.要拓展广度和深度
前提是:学有余力
(1)深度:要想能做好各种题型的压轴题,就必须在平时保持做难题的习惯,通过专题训练,可以提高理解的深度。
(2)进度:利用寒暑假,往前学。
初中学生,可以学高中的各种函数、数列、不等式、向量等知识;
高中学生,可以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当你爬得比同龄人高的时候,解题时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5.要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题目
遇到难题、巧题、好题,不要轻易放过。
这些题目的价值很高,如果只做一遍,就会“入宝山而空手归”,错失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好机会。
应该带着研究的思维对好题目深挖下去,这比做多几道新题目的收获要大很多。
6.扎实的计算能力、规范的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高手的“标配”
衡量计算能力的标准是:准、快、灵。每一个“因为所以”的表述都简洁明了,如同刀客,出刀要快、准,动作要干脆利索。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它的利弊,中科大作为国内知名的院校,有实力有声誉,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很高的认可度,在低年级入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是低年级的孩子,自理能力、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没那么成熟,提前进入更加多元开放,更加强调自主学习的大学环境,能否很好的适应,同样也是需要家长去考虑的问题。
清北与中科大之间的选择,也是很多家长纠结的点。这一点如何去选择,就像这位父亲所说的,未来是有偶然性和风险的,清北可以算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选择。你对风险的喜恶程度如何,你是否能接受未来的失败?你的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是怎样的,有些孩子是适合高考的评价体系的,而有些孩子的学科能力较强但综合能力偏弱;以及孩子的兴趣、志向和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以上这些都是需要你去思考和权衡的。从历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少创办录取结果来看,有完成初试复试高考分数也达标的学生最终选择放弃入学,也有初试复试折戟,但在高考中考到670+的高分,选择“复活”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中科大“死忠”。这些选择都没有对错,一切的选择只要是满足你的需求的,都是好的选择。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