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音乐,感悟艺术之美》:第21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优秀作品

选择合适音乐,感悟艺术之美
高三(10)班 夏安平
岁月悠悠,一眼千年。在璀璨而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音乐如一抹靓丽的油彩,贯穿了整幅历史画卷。这笔油彩光鲜而又深沉,看似简单而又玄机重重,似乎仅限于入耳而为声,又能够直击人的心灵。
音乐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而它也同样在人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那件从河姆渡遗址中挖出的骨笛,还是现在更迭不断的音乐播放器,皆可证明这一点。也正因如此,音乐的种类之繁多,曲目之庞杂,可谓是无与伦比。而由此衍生出的音乐之美,也不尽相同。如远古祭祀时厚重、神秘的音律;悠扬、灵动的古典钢琴曲;热情、欢快的流行音乐……都拥有各自的可道之处,而其中所表现的音乐之美,也同样值得细细咂摸,用心灵来聆听。同样,万物皆有正反两面,有好自然也有坏,音乐歌曲质量也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果想要通过音乐来体会艺术之美,选择一首"好″音乐便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算“好”音乐?怎么选择“好”音乐呢?
这时,听自己的心声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便可。古人云“天地大美而无言”。我认为,音乐大美而能共鸣。音乐的妙处往往在于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曲调、唱词来打动听者的心灵,给演奏者与听者搭建起一座心灵桥梁,使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彼此交融,共入艺术之殿,品味内心深处溢出的真情。如十多年前便爆红的民谣,它们曲调平常,歌词平淡,没有使人上头的旋律,它们所倚仗的,便是人之常情,人之真情。民谣其实并不适合出现在光亮的舞台上,它们适合出现在小河边,小路口,小桥上,演奏者唱得深情,唱得纯粹,唱得让听者看得见他们自己的故事,看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此说来,民谣歌手还真有几分吟游诗人的风采。
内心的声音需要聆听,往往是因为外界的声音过于嘈杂,容易干扰自己,遮盖心声。流行音乐往往个性鲜明,播放量无数,被冠以“神曲”之名,但可能自己听后感觉稀松平常,不过尔尔,甚至心生厌恶,这时,放手离去,变成了无可争议的明智之举。暗示自己跟随大流,强行体会,便可能会把自己推离艺术之门,难以收获。同样,喜欢时,也无需犹豫。如我便喜欢“二手玫瑰”乐队,能体会出他们音乐中的独特与不一,以及他们诙谐戏谑中对生活的反叛与顺从。如此矛盾的情感,导致“二手玫瑰“的表演往往让人大跌眼镜,无从理解,议论纷纷。无妨,我喜欢,我愿意,各自美丽,无需争论,无需强迫。毕竟,音乐也同样需要选择合适的听众。
音乐的感悟往往不能只靠听觉,还需依靠感觉。让自己的心慢慢沉静下来,让自己的大脑信马由缰,神游天外。我便是如此,偏爱在夜深人静时听纯音乐。因为这是心灵空荡,大脑会处于冷静状态,容易做到“物我两忘”,如果这时放一曲《青空》,伴奏中清晰,富含灵气的风铃声会把人带入那片安宁的草甸,纯净且不获世之滋垢;如果放的是《windy hill》,那悠悠的清风也会从内心扬起,缓缓拂过面庞,让人领悟到何为“美“;如果放《穿越时光的思念》,那会让人浸没在似海如潮的忧伤之中,让其浸透自己,体会何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醉情于音乐,便会看见自己被音乐之美所萦绕,这时便无需多言,毕竟能有这样的体验便弥足珍贵。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只有它永远永恒一一艺术,艺术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走进艺术的世界,你将从无知走向丰富,从浅薄走到深刻,从浮躁走向平和。愿人人都能从中感惨美好,孔子所说的“礼乐教化”,也许也在其中。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