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华杯”牛娃过半数上北大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3 浏览







华杯”牛娃过半数上北大

来源:信息时报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杯赛”已经走过20多年。由于早期的杯赛基本上是精英的角逐,部分获奖者成绩斐然,颇有成就。记者统计了30名在历届“华杯赛”中获奖的学生,他们当中过半被北大录取,两成有出国深造经历,个别在国外名企就业后回国创业。


除了“华杯赛”之外,不少老师看来,在“小英赛”和“小语赛”中获奖的学生一般在其学科发展不错,整体处于中上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竞赛获奖者的优异表现吸引了名校关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由华师附中承办的广东奥校开办,在入学资格当中就明确取得“华杯赛”决赛资格的学生才可报名;其余市属学校也向牛娃伸出橄榄枝:竞赛获奖的学生独立成班。


个案 “华杯赛”拿银奖 5年后被北大降分录取


胡壮飞今年在华师附中读高二,不过他似乎已经不需要过于操心一年之后的高考。在今年北大数学营竞赛中,由于获得优异成绩,他成功获得北大降分录取的机会,只要高考过重点线就可以跨入北大门槛。而在五年之前,他曾经两次在“华杯赛”中获奖,有一次还是全国银奖。


六年级时,胡壮飞入选海珠区奥数队,并首次参加华罗庚杯的比赛。“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成绩并不理想,只进入第二轮,拿了三等奖。”到后来的小升初时,胡壮飞选择了广大附中的奥数基地班。“班里的学习气氛也十分浓厚,当我们在做数学练习卷时有一种你争我夺的感觉,遇到不会的题目大家会一起讨论,解完题之后十分快乐。”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胡壮飞再次迎来了华罗庚杯的考验,最终获得了全国赛银奖。


经此一役,胡壮飞屡屡获奖:初中在“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一等奖;后又在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全国金奖,高中如愿以偿进入华师附中全国奥校,并在这个暑假获得北大降分录取的资格。


统计 个别偏科严重 初中后数学竟不合格


胡壮飞也许是个案,如果把时钟再往前拨,到底获奖者们的表现和成长轨迹如何呢?


据了解,华杯赛的牛人比比皆是:首届“华杯赛”金奖第一名学生陆昱在初、高中数学联赛都获一等奖,进入北大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首届“华杯赛”金奖第三名的邵亦波,17岁跳级直接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是中国以全额奖学金赴哈佛读本科的第一人。毕业后,他在美国波斯顿的著名企业就业,接着又回国创办了易趣网;第三届华杯赛全国第一名学生饶毅俊,后来在巴黎读博士,前些年回国在复旦大学当教授。


记者追踪了从第一届到第十二届比赛中获奖的30名学生的经历,其中金牌17人、银牌12人、铜牌1人。据统计发现,近半数的同学进入初高中后,仍活跃在竞赛领域,13人有在初中或高中数学联赛乃至国际数学联赛中获奖的经历。


而在大学经历中,有17人进入北大学习,12人攻读数学系。从数据来看,还有6人有过出国深造的经历。


当然,并不是每个“华杯赛”的获奖选手都是牛娃。广雅实验学校校长吴广淇、省实天河附中副校长肖明良都表示,有些“华杯赛”获奖学生偏科很厉害,甚至两所学校曾收过“华杯赛”获奖者,上了初中之后居然数学学科都不及格。


含金量 小英赛获奖者整体还算“叻”


作为市级的“小英赛”和“小语赛”,似乎没有全国性的“华杯赛”那么“牛”,但不少老师也承认,获奖选手含金量很高。


协和小学办公室主任陈哲称,去年进行的第24届“小英赛”中,该校学生范锡诚获得全市一等奖,如今已进入华师附中读初中;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镇祝桂称,虽然没有跟踪过小英赛学生的去向,但这些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而且整体发展也还不错。


广州市16中多年来招收“小英赛”获奖学生成立英语特色班,该校团委书记罗艳莉称,“小英赛”获奖学生可能比不上“华杯赛”学生那么出色,但是整体都处于中上水平。


另外,“小语赛”则是排在“三大赛”的第三位。广雅实验学校校长吴广淇表示,“小语赛获奖的学生,语文基础很扎实,学习也比较刻苦。”


其他区属“杯赛”获奖学生的成长情况不一而足,因为不同学校对于不同杯赛的“含金量”也莫衷一是。但是,多名受访者一致认为:如果光以成绩而论,曾在杯赛获奖的学生从概率而言,要比没获奖的学生要好。


橄榄枝 名校拿“杯赛”获奖名单挑人


“正因为看到不少获奖学生都考上北大清华,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华附、省实、执信就拿着华杯赛获奖名单挑学生了。”原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冼德载说,“数学使人精准,它是一门能够比较好地鉴定一个人学习潜质的学科,一般小时候数学学得比较好的人,长大了都会比较有成就。因此,这也赋予了数学“筛选”功能,它能把有学习潜质和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挑出来。”


1993年,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华师附中承办的广东奥校成立,其招生简章当中明确招收对象是: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并有数学特长,通过全国数学“华杯赛”初赛并获得决赛资格;或者曾获得同类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学生。所以,广东奥校便成为了数学竞赛获奖牛娃的大本营。


在这样优质生源保障下,广东奥校成立20年,近900名毕业生中近九成进入国内顶尖高校,三成进入北大、清华、港大等牛校,被坊间称为“最牛初中”。





发布于 2024-03-24 07:4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