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杯本质上就是另一次华杯赛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28 浏览








红棉杯和华杯其实由同一个组委会主办,题目的难度和题型基本相当。

华杯赛:

12道填空,每道题10分;6道解答,每道20分,

填空120+解答120,共240分;

红棉杯:

10道填空题,每道10分;6道解答,每道20分;

填空100+解答120,共220分。

从题型和分值看,红棉(数学)与华杯相差仅2道填空题,相差20分。

从考试时间看,红棉(数学)考1.5小时,华杯考2小时,相差了半小时。

表面看,只相差2道填空题,是吧?

但实际上,红棉是相对少有的数学+英语同时考的杯赛(初中还要考物理)。

红棉杯除了220分的数学(1.5小时)外,还有100分的英语(1小时)。

而在英语的100分里,考了2道用英语写题干的数学题(填空题)。

也就是说,表面上华数多考的2道填空题,只是搬到了红棉的英语部分。

从周末一次的红棉的出题看,那两道英语中的数学题题干几乎没考太多的英语阅读能力,大部分是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子和符号。

也就说,这次英语阅读能力不太影响对红棉英语卷中数学题题干的理解。

从整体看,红棉的本质就是240分的数学(跟华杯赛一样)+80分的英语(只考阅读和写作)。

同一个组委会组织两次考试,从命题的难度、题型、风格看,红棉本质上就是另一次华杯。

从费用上看,红棉杯远比华杯要便宜(但听说马上就要涨价了)。

从评分的机制看,两者有所不同:

华杯赛和红棉杯都是小高组(5-6年级)同一份卷子,但:

华杯赛不区分年级,5、6年级一起统一排名,前10%获一等奖;

红棉杯区分年级,分别在5年级、6年级内部各自排名,各年级的前6%获一等奖。

结论一:从“一等奖”获奖的整个群体看,红棉的获奖率更高。

红棉各年级一等奖取前6%,粗略计算6%+6%=12%,尽管各年级基数不同,但整体上不影响结论。

结论二:华杯对高年级参赛者(6年级)更友好,更容易获奖。

华杯不区分年级统一排名,肯定是6年级的参与者更有优势的,毕竟平均比五年级的孩子多学了一年,多刷一年的题目。

在华杯中,水平比较“普通”的五年级群体,一定程度当了六年级的“分母”。

结论二推论:同理,红棉杯对低年级参赛者(5年级)更友好。

区分年级独立排名,把经验更丰富、战力更强的六年级排除在外,让他们自己“内卷”,就相当于对五年级这个群体进行了独立“保护”了。

结论三:红棉杯中,总成绩主要看数学;但如果英语水平落后,也会拖累综合成绩。

由上面的计算得知:

红棉数学(包括英语中的数学题)占比为240/320=75%,可谓得数学者得天下。

但如果英语阅读能力实在“太差”,尽管英语阅读要求不算太高,但依然有人会读不懂或直接理解错题意了,那么相当于直接做错了2道数学的填空题。

这种情况会让部分“瘸腿”的数学尖子吃亏。

真实例子是有的:

比如去年的红棉(秋实营)中,就有6年级的孩子数学单项一等奖,但英语没拿奖,综合总成绩只有三等奖。

相信这个孩子由于英语水平有点太“一般”了,大概率是英语中的数学题全都由于读不懂而全错了。

不然拿着数学单项一等奖,但凡英语有三等奖,大概率综合(数学+英语)也有一等奖(真实案例)。

也就是说,红棉的赛制以及分数设置:

利好数学、英语都很强的顶级选手;

也利好数学很好,英语还可以的普通高手;

利空数学好,英语很烂的“瘸腿”选手。

同理,“瘸腿”选手更应该选择去参加华杯,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新鲜滚热辣的严肃分析完了,剩下就是“八卦”和琐事了:

这次有不少六年级的参赛者“弃考”。

因为考试时间刚好碰上几个中学的MK,也有人因为去考“白名单”内的编程比赛而弃考(还是光明正大的白名单赛事香啊)。

还发现有香港的孩子(身份证明文件是香港身份证,当然可能一直在这边读书)也来参加红棉杯……




发布于 2024-03-23 11:0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