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件教育风向标事件,传达了3个重要信号!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8 浏览








2024年第一周,教育部就发布了重要的通知,启动了第三批基础教育改革工作。


你真的应该把2023年5月29号那天的新闻联播重新看三遍以上,花了10分钟讲教育问题,那可是新闻联播,基本上算是教育史上破天荒的头一遭。

5月29号到现在,我告诉各位家长,中国教育的顶层设计,对于我们未来的教育走向,我觉得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表面上看就八个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背后呢?从21年的双减,到23年5月份的新闻联播10分钟,再到9月的处罚办法落地,再到北京率先新中考,再到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区的考试题,再到刚刚公布的改革通知,从上到下,从粗到细,从战略到执行。透过现象看本质,未来至少10年的教育改革方向就是已经再明了不过了。


中考按照1:1分流、只有一半孩子能上高中,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但是这几年很多父母包括一些专家,都在提议能不能取消中考分流。


对此,去年2月份,人民日报特意花了一个版面给出了官方态度,点名中考分流的态度:

“推动职普协调发展”、“将对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看似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能顺风顺水的混到毕业。


但是,仔细品味新闻中的这句话。

直白点说,中考分流、职普协调发展,不仅不会取消,反而会更加坚定地执行下去。一半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被分流去接受职业教育,会成为常态



层层加码下,就为了让脑子不清醒的家长意识到一件事:小学初中随便玩,高中变态难,一半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就是为了淘汰你!


三份重要文件的层层解读,文章很长,但是呕心沥血,建议各位家长好好收藏。

因为关系到你家孩子的发展、教育规划,还有鸡娃这些大事。


----新闻主要传达了哪些信号?----


首先发展科技是现在的第一要务。


十分钟的新闻联播至少讲了20遍科技这两个字儿,过去几十年我们的教育已经完成了普及的任务,但是我们现在是要在最高平台上竞争,堆量是不够的,它需要顶尖站立,要尖端力量!那所以接下来就要增加科学教育,给大学提出的要求是要原始创新能力,你注意他的措辞,要科教融汇。翻译一下:


第一,理工科大发展; 第二,一流大学要疯狂捞学霸,兼顾学民学渣; 第三,义务教育阶段严控内卷,高中难度直线上升。


说直白点,改革后的高考是要把真学霸给筛选出来,让他们造火箭放卫星,要把那一帮刷题刷出来的,没什么真本事的水货、伪学霸淘汰出去,你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我国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体系,而是筛选体系,就是通过一层又一层的筛选,找到国家需要的顶尖人才,这些人才,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和希望。


再来结合双减的“三层分级”: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尽量保证公平;初中毕业之后就实现人才分化;在高中阶段难度陡增,将人才筛选的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高考实现最后的人才分级


这意味着两个改变: ✅中考会变得更加容易,首先我说的容易不是一般的容易,而是容易的超出你的想象。


无论你是在北京还是在漠河,中考难度可能都差不多,它的目的其实跟两把剪刀类似,均衡、优质、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新闻联播的表述是,不让6-15岁的孩子当考试机器,从小就要压制假学霸。让“小镇做题家”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人人都考90分、100分的年代可能马上就要来了!


✅高中阶段难度起飞。新闻联播的原话叫做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探索创新能力。注意这个用语是很讲究的,因为在我们国家教育体系里边,义务教育指的是小学初中,基础教育指的就是小初高。


小初阶段要均衡优质,意味着不要太难,大家不要瞎鸡;高中阶段要有探索创新能力,意味着它必须有选拔功能,能够把学生区分开来,那中间你看这个筛选任务交给谁了,那就是中考嘛。


未来中考就会变成知识点不超纲,但是考察知识点背后思维的理解,在灵活应用上下文章。


资深的老教师都知道,优秀的命题人就是能够“知识点一个都不扩,他变着分儿就能把你给区分出来。”


知识点不超纲,意味着均衡,北京和漠河的中考知识点上是一样的,北京没有地域优势。


但是加强的知识点在跨学科应用、生活场景的应用,它就能筛得出来:哪些学生知识点学得透,学得活、思维强,是真学霸,这波人是能创新的,能给大学输送的。


原来我们筛选是竖着往高了拔,出现了偏题、难题、怪题,大家就得搞超前学,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刷高中的题,你就赢了。但现在的筛选是横着扩,知识点并没有变多,而是考察你家孩子有没有思维宽度跟厚度,对知识点理解透不透,有没有理解后面的思维、原始的概念,能活学活用。


第二,未来高校招生指标一定会向理科倾斜。


比如北京四中已经获批二四支。就是两年初中培养四年高中培养。面对整个北京地区招收理科尖子生,花两年的时间完成初中阶段的知识教育,再用四年的时间对高中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用参加中考。


此外搜一下“八少八素”就知道这种模式早已在北京八中实践了多年...个人判断这在未来两年会在全国普及。


第三,更考验家长的教育规划能力和对理科的重视。


因为最优秀的学生或者最聪明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课内越简单,他们课外的时间就越充足,他们可以进行大量的课外提升,在思维宽度跟厚度上拔高。


而中等生,也就是平均分在90分左右的这部分孩子,上高中之前没有更多积累,可能会在高中阶段完全跟不上。还有些中等学生因为中考极度简单,他们拉不开绝对的距离,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考不上高中。

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要觉得在学校考了九十几分就没啥问题了,此时完完全全体现出来“差生和学霸的差距在周末、晚上和假期”。


在课后、周末、假期还是需要引导孩子进行一定的拓展练习,特别是理科思维。



面对这种变化,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下面是一位超级学霸妈妈的小学语数英六年规划,适合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普通娃体质!


普通家庭普通娃,父母没有很强辅导能力,小学阶段老老实实把重心放在英语上,准能拔尖。不要一会觉得语文重要,一会觉得数学重要,一会又鸡英语,到处凑热闹,抓不住重点。


一、数学:

普娃没必要超前学太多,狠抓基础;牛娃抓思维逻辑,学好浅奥,有能力的一直上升、没有止境。


数学是拼智商的学科,小学又以基础题为主,所以,普娃狠抓基础,学霸抓好思维。


普娃实操指南: 普娃我更建议按部就班的来,把基础的概念、计算、题型,稳扎稳打学明白。计算一定每天练10分钟,准确率和速度同时抓,重在坚持、熟能生巧。


资料用2份:


用《口算进阶运算口诀表》抓正确率,搞清楚20以内加减法的原理和进阶规律;


用《口算快速通关训练》抓速度,每次一口气练20题,40秒快速完成就算及格。


牛娃实操指南: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是比知识更加本质的能力,是学习所有学科知识的底层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比知识更本质的能力。知识是零散的点,逻辑思维就是把知识连成了线。


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是学霸与普娃真正拉开差距的关键。聪明家长幼儿园就开始引导孩子思考锻炼逻辑;小学阶段孩子数学能考到90分,学有余力想要拔高的,可以刷这3部数学思维动画片+1-6年级数学思维题。


❤️高斯数学:包含小学1-6年级所有的知识点和难道,用动画的形式把知识点讲透,还会进行知识拓展。每集讲解一个知识,,每个年级大概70集,内容划分非常细致、全面,再不爱学数学的宝也能看的津津有味。❤️超级课堂奥数动画:用动画的形式结合讲解,深入浅出,孩子很容易理解。每集讲一个经典的题型,比如,鸡兔同笼,火车相遇……看完能掌握99%的小学奥数题型。 ❤️DK图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的数学进阶动画课程,对低龄孩子友好,幼小衔接就可以看,每集讲解一个知识点,包含数字、测算、几何……覆盖1-6年级各版本的数学知识。

(以上三部已集齐!【数学动画】存下带娃看。)


逻辑思维能力是影响孩子成绩,很重要一项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孩子,能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能归纳总结。要想高年级不掉队,一定要重视思维拓展,孩子思维一旦开窍,到后面就会越学越轻松,也为初中理科打基础!


二、语文提分是慢功夫,需要从小积累!


高考学霸之间的分值多数差在语文上,语文是厚积薄发的学科,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小学优势不明显,但越到后面后劲越大。无论是文常的积累,还是现代文或文言文阅读,甚至作文,都是到初中甚至高中,才能拉开差距。普娃实操指南:基础知识不丢分。


✅字词:语文字词要紧跟课内、提前预习、买对教辅、千万不能马虎。要求高点,二类字当一类字提前学和写,到中高年级不吃亏。《语数英教辅精选表》参考看看,就知道买啥了。


✅古诗:时间越往后越紧,记忆越往前越好三年级前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5首》给背完,五年级前把《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3首》背完,六年级背初中的古诗和文言文了。考试的时候无非就是考这些点,孩子提前吸收掉这些考点,考试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晨读:合理利用好晨读的时间,以前我就是把老师布置的晨读任务当做耳旁风,殊不知晨读积累是语文提分的秘诀,最好用337晨读法,什么古诗、散文、小古文,按照表格打卡读7天,牢牢记住!


牛娃实操指南:阅读上下功夫


小学阶段,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孩子,有多大优势?小学阶段可能看不出来;初中阶段,也不明显;但到了高中,这个差距就拉开了,特别明显。


这类孩子的显著特点就是“悟性好”,可能是在“会读书、读好书”的过程中培养了思考习惯、思考深度、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同样的知识、同样的问题,TA们明显思考得深、理解得快、掌握得透,这种“软实力”是从小培养的,是在高质量阅读中获得的。


请万分珍惜小学6年阅读习惯的养成。


建议大家给孩子买一些【功利性书单】,

比如:①国学启蒙书单;②世界大奖书单;③337晨读晚诵书单;④历史启蒙书单;⑤海淀重点小学书单,我这里整理12大类书单,家长可对家里现有的书查漏补缺。另外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很重要,可以看《人民日报》(第5版)、《意林》《作文素材》、学习强国等。


写作和阅读能力很有关系,阅读能力弱的,可能高考作文材料都看不懂。


三、英语:小学毕业需达到高中水平,把未来节约下的时间用在数理化上。


学校为了照顾大部分普娃,英语教学进度都偏慢,谁能在小学快速完成整个K12阶段的1600单词积累,就能跑赢大部分普娃!


英语掌握方法,孩子在小学就能达到高中水平。当然不是往BX班里面送,这种班以语法为主,不是全方位能力的提高,送了几年还是平均水平。


真正要拉开优势,就要把它当成语言,听说读写循序渐进,先大量输入再输出,这样形成的语言能力,才能最终拔高孩子的英语水平。


可以刷这份4000集英语原版动画分级攻略,孩子跟着动画唱唱跳跳,一年轻松输入3000+听力词汇。有输入的同时还能同步输出,分分钟碾压只会教语法的BX班!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直接决定了初高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


高中后,成绩好的孩子真不是学校老师教出来的,是从小学开始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砺和成长。学校老师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名师点拨,好上加好;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有问题,你指望老师去培养去调教?不可能。【学霸的11个必备习惯】贯穿小学六年,有方法有结论,不知不觉养成自驱娃!宝妈存下共勉!


✅学习中,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当周问题当周解决,千万不要一拖再拖,拖到最后就是一个知识大坑,补不上。


要根据老师讲课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重点。比如英语,如果老师侧重讲语法,那么课下自己就要多练词汇和阅读(这两项是关键)。英语是最简单的一门学科,小学提前背完中考词汇1600,中考争取满分的赢面很大,高考才有实力拼到140+。


✅中小学教育一改再改,需要的是真正会学习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刷题的伪学霸。


小学不要掉入刷题能提高成绩的陷阱里,小学是很容易出成绩的,所以超前学、题海战术的加强攻势下,会给家长一种我的孩子优于常人的错觉。


初中和高中要学会有效刷题,不要一边翻书一边刷题,尤其是文科类,如果一边翻书一边刷题,就说明你啥也没记住,根本就没形成知识体系。刷题后不总结,等于白刷。


✅最最重要的是做规划和时间管理的能力,这个也是从小锻炼出来的。


比如,次次考满分的学霸从不在一道题上死磕,也会选择合理放弃一些题目,去先把分值更高的所有题目的分拿到手,再用剩下的时间回去死磕。


所以规划这个东西已经刻在学霸的脑子了, 到高三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什么表格一项项画勾。这些都是幼小家长扶上马的习惯,好习惯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变成了内驱力,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学霸比普通人高效的多的多。


幼小家长做规划请参考这两份,一份是时间管理规划,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形成时间的概念和自制力;一份是激励清单和小学六年学习规划,读小学的时候督促孩子上进学习,非他莫属。


补充3条信息差,抓好了能让孩子以最低成本的方式让成绩突飞猛进!


1、首先,国家免费给孩子提供了5个福利app,别浪费:


学习强国:面向全阶段的免费学习平台

智慧中小学: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源 

央视频:动画片、记录片、课程内容都非常丰富 

人教点读: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学习资料app

人民日报:孩子写作文的素材库,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2、普通父母盯语数英,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放弃所谓素质教育,死磕语数外,搞语数外不需要花什么钱,网课资源极度丰富的今天,大部分优质资源都免费,关键是耐得住性子用起来。很多牛妈育儿根本花不了多少钱。比如(举例是说不完的,我整理合集放在最后了)


3、如果想考年级前三的话,学习上一定要有方法,有规划!不要被一堆作业拖死,每天仅是完成作业没办法让你拔尖。


为什么学霸看似不努力成绩却很好?总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大量的作业,还能腾出时间来做拓展教辅,预习复习课本?他们都有共同的秘诀,就是[学霸高效作业7步法]。


写在最后: 无论你认不认同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是赢在家庭和家长,根本就不在学校和老师。 但这里所谓的赢在家长并不是要你去逼去把这种内卷的压力完全抛给孩子,这不是对孩子负责,而是一种极度无能的表现。


路径就是这么个路径,直接去执行就是了。









发布于 2024-03-19 16:4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