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从2024开始?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0 浏览




今年幼升小给了不少人惊喜,多校划片即将成为“过去式”,海淀区除育校、八里庄小学外,1911之后的房产,几乎没有调剂,包括一、二、三小、翠小、海淀实验等在内。


图片

看数据相对更为直观,今年海淀区幼升小入学人数减少了近7千人,2023年一年级入学人数4.1万,2024年入学人数3.4万,而真正的大转折是在2026年,2026届学生是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出生,也就是新冠肺炎最为严重的时期,3年疫情的影响,也大幅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愿望……


今年执行的“阳光招生”政策,再加上人口趋势,可以说明一点,教育态势已经发生了转变。


阳光招生今年普照,照到了海淀,虽然没有一刀切,但结结实实切掉了一大刀,也改变了数千学生的最终走向。


实际上至少是三板斧,砍DZ只是其中一斧,其余的两斧看似已经“失效”。

西城区也有不小的影响,朝阳没有受到本质影响,这可能是打头阵换回来的回报吧?


今年很多时候往年经验是不受用的,而且在中间的过程中也是几经变化,决策者的意志更为关键。


基于明年,乃至以后,个人依然持相对乐观态度,一方面,今年政策形势过于紧张,都没有一刀切,没有大动作的学校必然有些后悔;第二方面,2025年小升初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少了一千人;第三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目前具备“坑”性质的机构,学生人数在减少,这说明“主动放弃”选择躺平的人多了,同时说明你的竞争对手少了。


当然,如今择校的逻辑变了,以往手里拿的是确定性的票,现在即便是拿到了几个,也得赌一把,赌学校能否兑现承诺,且时间早晚不可控。


至于择校的方式,几乎可以断定,杯赛再无以往的“辉煌”,线下成本太高,家长没有什么参与积极性,线上作弊成本太低,没有太高公信度。


至于怎么选人,自有每年不同的方式,不会一成不变。


由于排位人数增加,且主动择校机会的减少,热门学区交易量必然会变大,6月份上地学区交易量就显著增加。再加上今年幼升小的形势,学(lao)区(po)房(xiao)还能撑得住,交易量也会起来。


今年幼升小多是惊喜,小升初多是意外,3天后出中考成绩,高考卷出天际,这应该是接下来的主旋律,中考由于有滞后性,还会持续卷10年,主要受到学生数量影响。


今年1+3即将启动,北中和161今年1+3大概率取消,其余的规模有可能会增加,今后或衍生除更多类1+3模式,目的是为了淡化中考,缓解中考压力,毕竟逐年增加的中考生和人民对于优质学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且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高考。


可以内卷,但不可以内耗;可以躺平,但不可以不站起。




发布于 2024-07-06 21:2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