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家长的择校考虑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8 浏览




在昨天的文章里,岛叔提到了魔都一线的几个初中班级。这里说的是班级,并不是学校,是因为摇号新政后,优质生源不可能再全部集中到少数几个名校那里,而是会分散到全市各家初中里。摇号新政带来的趋势就是:未来没有名校,只有名班。每个初中都会有尖子生,中等生,差生。所以,作为牛娃家长,与其说是择校,不如说是择班。

那么,有不少家长就问了,这些一线顶尖初中班级里,哪个更好呢?

这个问题显然是不会有标准答案的。

针对不同的人群,孩子不同的特点,只有最适合你家的班级,没有最好的班级。所以,你要岛叔硬是分个一二三四来,还真是无法回答。

比如你可能无法知道,未来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是谁,语文老师是谁,数学老师是谁,英语老师是谁……同一所学校,不同的老师带教,可能对你家孩子带来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这些恰恰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却是你在选择这所学校前是不太可能知道的,那么你又凭什么说这个班级是最好的呢?

有的家长说看过去的排名——现在哪里有排名?魔都民间流传的各种学校排名现在基本都是房产中介为了卖学区房而编出来的,你围着一堆假数据假排名去做决策,是不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呢?

有的家长说看牛娃们都去哪里,牛娃去的多的那个班级就是最好的班级——一是是不是真牛娃你能判断么?二是小升初涌现出来的牛娃家长就一定会了解学校的班级么?三是牛娃的路线能复制么?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班级,牛娃去了可以功成名就,你也去依葫芦画瓢抄作业,你能确定自己就不是陪跑的?

作为一个经历过8年小升初的家长,岛叔这么多年来也接触过很多很多牛娃家长,在对择校这件事情上,基本的观点是一致的,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或者班级,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最好,名气最响的学校或者班级。

在过去的经验里,有一些共性的内容,这里和大家略微展开聊一聊。

在择校之前,你要先对孩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孩子到了五年级了,大致是个什么特点,作为家长,你自己要心里有谱。这个谱就是你对孩子将来的定位。牛娃的目标和定位大致有这么几类:

一是可以走竞赛路线的:目标是将来高中拼高联,进省队、拿CMO金牌,甚至进入国家集训队,代表国家队出征IMO。这类孩子凤毛麟角,起步线是至少要能进省队,按照最近一年上海进入省队的人数44人计算,平均到每个年级就是15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每届能进入省队的孩子,大致在15人-20人左右,这是整个上海范围哦。你先掂量掂量自己家的孩子,将来有没有可能性进入这个人群梯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小升初的时候,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去选择以竞赛为主的初中。因为对你们来说,中、高考基本上就是和你们没关系的,你基本就可以忽略语文和英语了(当然也不能太差),只需要数学强大或者物理强大即可。竞赛圈有句话说的很奥妙:如果你到了高中,还要考虑语文和英语成绩的话,那就意味着你在竞赛上已经失败了。

二是走竞赛路线但最终不竞赛的:这句话虽然有点拗口,但却代表了大多数竞赛牛娃家长的心态。走竞赛路线但最终不竞赛,那干什么呢?无非就是想通过走竞赛路线能够进入名校,进了名校之后就可以不竞赛了。这类心态的家长具体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小类:一是走竞赛路线可以走下去但不愿意将来搞竞赛。直白一点的意思就是说有竞赛的能力,但家长不愿意孩子继续竞赛下去,因为继续下去最终就是去搞基础学科研究,比如数学或者物理基础学科研究。这条路线继续下去的话,孩子将来工作后可能未必能赚什么大钱,可能会比较清贫。有些家长就不太愿意了。这是属于有能力走下去而主动不走的。另一类是走竞赛路线走着走着发现走不下去了,这类人群可能更多。被动不竞赛的孩子,意味着将来就还得回头去拼高考,但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竞赛为主的学校的话,回过头来再想拼综合,你在学校里就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因为学校的主要目光都在竞赛生身上(说白了,就是各种资源渠道都向竞赛生倾斜),你说不竞赛了,想拼综合了,学校这个时候就未必会待见你,综合生太多了,一捞一大把了。所以最近几年家长在择校考虑上也是多元化的,万一我家孩子在竞赛上就是一个陪跑的角色,实际还是想拼综合,那么在选择初中的时候,是不是就应该多考虑一些呢?毕竟竞赛道路多少还是有点风险的,没人能够保证自家孩子就一定能够竞赛路线走出头的。

三是不走竞赛路线的:我们的小学生家长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竞赛生就是最牛的,一听到奥数好,就认为是牛娃。其实不走竞赛路线也一样有很牛的孩子——综合牛丝毫不比竞赛牛差。只不过现阶段因为清北在上海的招生游戏规则更加偏向于竞赛生,导致了高中自招的时候竞赛生会相对沾点便宜。这是清北的指挥棒决定的现状,这个岛叔去年也写过一篇文章具体阐述过(详见从2022年清北新生录取数据说起——“魔都”小升初系列之四十)。实际上每年上海高考能考到全市前50名的难度丝毫不亚于竞赛生进入省队拿全国CMO金牌的难度。从将来就业形势来说,全科综合牛比竞赛牛也会选择更多。所以我们小学生家长不要被那些奥数培训机构误导,简单认为奥数牛就是最牛。奥数培训机构自然要为自己吹嘘,这是商业套路。

岛叔觉得,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不走竞赛路线拼综合可能是当下的主流人群。当然,不是说拼综合了就不用学竞赛的内容。学过高联的人对高考数学考高分还是有帮助的。但这里说的是高联,不是小奥。综合牛学点高联有助于高考数学考高分。

综合牛的家长考虑的问题相对就更多了,学校除了数学的教研能力之外,语文和英语的教研实力如何呢?万一我家孩子将来还想再试一试竞赛,是不是学校还能提供相应的竞赛资源等等。——如果我们去仔细分析一下每年高联获奖名单,你会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走竞赛路线的,而是走综合路线一直都很优秀,走着走着,发现竞赛好像也不是那么难啊,那就顺便玩一下竞赛吧,没想到还获奖了,还进了省队,甚至还有拿了CMO金牌的……这个时候你这个综合牛的心态和那些从小就孤注一掷走竞赛路线的人的心态显然不会是一样的吧。

看到这里,你是否明白了,同样是牛娃,也是分好几种的,牛娃只是总称,每个牛娃都有自己牛的地方,家长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家孩子的优缺点之后,再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初中班级是适合自己家的,这样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才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400个坑,每个其实都很好,选一个最适合你的坑吧。




发布于 2024-07-04 06:3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