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牛娃?

我们的交流平台最早成立于2015年,8年来,每年都涌现出来不少来自各所学校的牛娃,这些牛娃们最终都进入了魔都最顶尖的各类学校学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么多年来,岛叔见过的牛娃比见过的美女还要多,所以对牛娃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每年总有不少幼升小后加入我们交流平台的小学新生爸爸妈妈们,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很厉害,幼儿园里就能认识多少字,可以做高年级的数学题,英语阅读已经到什么级别了等等,言下之意,认字多,能跨级做数学题就是牛娃了。但在岛叔看来,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一个孩子将来是否能成为真牛娃,有成为学霸的潜质,并不是看这个孩子在幼升小阶段已经能干什么,而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一、是否具备极强的记忆力
记忆力好其实就是高智商的一种表现,几乎所有的这牛娃都具备这个特点。我们很多小学生家长都知道,小学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识记,比如语文和英语,学校布置的作业大部分都是背和默。
通常情况下,一个记忆力好的孩子,按照现在小学低年级的背默要求,每天回家最多只需要花上10-20分钟就能完成学校布置的背默作业了。记忆力强的孩子,每天花在默写生词和课文上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他就可以把省下的时间花到其他上面了。但记忆力弱的孩子,可能每天需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来背默,并且第二天早上起床,昨天好不容易背出来的课文又忘掉了不少。
那么,如何来观察自己家的孩子是否具备超越常人的记忆能力呢?岛叔举一些实际例子来说吧。岛叔有个亲戚是某示范性幼儿园的老师,曾经听她说起过幼儿园里的一个有趣的测试:
每年9月份,幼儿园托班新生就来报道了。为了方便孩子们互相之间能够尽快熟悉,幼儿园通常会做一些小卡片贴在孩子的胸前,卡片上写着每个小朋友的名字。然后会让每个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老师也会帮着一起说。一个班大概25-30个小朋友的样子,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台去介绍自己,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这也是大部分幼儿园新生的常规活动。
然后,幼儿园在过了大概一周之后,会再次做一个小测试游戏,老师会问,大家都互相认识了么?是不是都能说出其他同学的名字了?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一般最多只能正确叫出5-10个同学的名字,弱一点的孩子甚至只能叫出1-2个同学的名字,但也有厉害的孩子,能够叫出10个以上同学名字。岛叔的亲戚说,这么多年来碰到过最厉害的一个孩子能够正确叫出班级所有同学的名字,并且一个都不错。
这个有趣的测试多少能说明些问题,一是测试时孩子年龄不大,还只有托班,应该每个人都不太可能事先就做过记忆力方面的训练;二是幼儿园也不会事先告知让孩子们有所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应该不会有人为干预的因素,所以这个测试的结果多少是能反映出孩子真实能力的。
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学习围棋,其实通过学习围棋,也多少能看出来孩子的记忆力水平。我们都知道,围棋要下的好,主要靠变态的计算力和变态的记忆力。围棋里有个很重要的环节叫复盘。记忆力好的孩子,可以把一盘下完的棋全部正确无误的复盘再摆出来,而变态的计算力说白了也是因为有了变态的记忆力作为基础才得以实现的。一个记忆力不太强的人,计算了几步棋可能就已经搞不清楚了,自己就乱了阵脚。
魔都有一所非常热门的小学,在若干年前还能挑选生源进行面试的年代里,曾经会有考察孩子记忆力的环节。比如面试的时候,老师会给孩子一张卡片,卡片上不规则排列分布写了30个不同的数字,然后会让孩子看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会把卡片翻过来,卡片反面和正面类似,只是少了其中的3个数字而已。这时老师就会提问孩子,你能说出卡片反面和正面相比,是少了哪3个数字么?
之所以会有这类考查短时记忆的小测试,是因为学校的老师都明白,记忆力好的孩子大概率会是比较好的生源,将来在学习上的效率也必然会比普通的孩子高很多,容易出成绩。
不过这些测试环节本来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被市面上一些培训机构摸清了套路,于是幼升小阶段就出现了各种考前冲刺班,让孩子在面试前进行大量的模拟测试和训练,这也是为啥现在伪牛娃特别多的缘故。培训机构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让很多能力普通的孩子在短时间内看上去很厉害,虽然最终也能进入名校,但这些注水的伪牛娃进了名校之后就会露出本来面目,靠着超前学和模拟测试获得的假象掩盖了孩子的真实能力,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比如说上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岛叔想说的是,记忆力强,在K12整个阶段的学习和应试优势会非常明显,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科目会非常多,记忆力强的孩子和记忆力弱的孩子之间的差异会非常大。
二、是否具备极强的专注力
专注力这个东西,听上去很玄,但在实际生活中,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大部分小学老师反映,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要40分钟都做到非常专注的听老师讲课是不太可能的,好一点的孩子能专注半小时就不错了,弱的孩子则是最多10分钟就不行了。通常情况,专注力弱的孩子,上课没多少时间就会开始东张西望,然后玩玩自己的笔啊,橡皮啊,看看边上的同学啊等等。专注力弱在老师的评语里就是注意力分散,不容易集中。
其次,其实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自己观察孩子的专注力如何。举个例子,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在自己房间里做作业或是阅读一本喜欢的书,家长可以在房间外面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能够长时间的专注于阅读或是作业。家长甚至可以在房间外面故意大声交谈,让交谈声音多少能传到孩子的房间里。然后家长就观察孩子是否会被交谈声所影响。一个专注力很强的孩子,无论房间外面家长谈论什么,都不可能被分心,但一个专注力弱的孩子,很有可能你的交谈全都听进去了,甚至还会跑出来和你说话。这样的测试可以多进行几次,你就大概能了解自己家的孩子是否具备较强的专注力了。
能够一直很专注于自己学习的孩子是非常难得的,现在的社会很嘈杂,外界的干扰会无时不刻的来分散你的注意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个最终有所成就的牛娃,肯定都具备这个能力。
三、是否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个孩子很聪明”。这里的聪明说的其实就是悟性高,具体表现出来的表象就是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黄蓉和小龙女都是聪明型的人,学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但郭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最简单的功夫学了很多遍还是没搞懂。
应该说,每个孩子的悟性是有很大差别的,悟性的差异反应到学习上来就是学习能力会有明显的强弱。比如老师上课讲的例题,聪明的孩子听一遍就能听懂并且想明白,资质一般的孩子可能当场只能一知半解,还需要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才能完全理解。
有个学校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当场来考察孩子的学习能力。播放一段视频,类似于魔方如何最短时间内把六个面都翻整齐,考虑到有些人可能已经事先学过了如何翻魔方,所以测试的视频并不是规则的魔方,而是立体不规则的。同样坐在教室里看这么一段视频,有的孩子能够很快就看懂,并且顺利找出规律,但有的孩子看了之后就不能理解,结果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这种测试可能会存在偏差,但如果多测试几种类型,还是多少能反映出孩子的学习能力的。
魔都的小升初曾经有名校为了挑选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是这样来选拔生源的。把所有生源集中在一起,封闭式培训,培训的内容肯定不可能是你事先能够学过或者接触过的内容,比如学习阿拉伯语(这个应该没人会事先提前学过的吧),培训好了马上就组织考试,看看大家能掌握多少。
在岛叔的记忆中,我们交流平台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学习能力超强的孩子,在小升初的时候, 这个孩子已经钢琴10级,书法10级,围棋业余5段,考进了四季当年最顶尖的奥数实验班(说明数学很好),还考出了基础口译(说明英语很好),然后在小学里还是大队长,区优,各科成绩都是年级前3,这所小学还是当年魔都最难进的一所全市知名的民办小学。根据家长的回忆,当年孩子在小学里就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学任何东西都很快,效率非常高,比如学钢琴,几个孩子一起学新曲,老师上课讲了指法,最先能掌握并且当场弹出来的,必然是这个孩子。学习围棋也是速度奇快,从10级到业余1段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就是每月升级赛都是五连胜过关,一月一升。后来这个孩子高分考进了上外附中120的法语班,在附中里也是多面手,成绩一直保持年级前几,各种社团活动游刃有余。
岛叔不止一次说过,牛娃牛的是学习能力,是学什么是什么的能力,而不是他已经学会了多少知识。现在幼儿园的家长都热衷于超前学,觉得不超前学点孩子就会落后。但超前学最大的恶果就是短期的成绩会掩盖孩子真实的学习能力,从而给家长带来短期的错觉,从长远看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发展的。未来到了初高中,尤其是高中里,学科有10门之多,学习能力如果不强的孩子,最终还是会疲于应付,掉下队来。
四、是否具有极强的内驱力
如果你的孩子观察下来尚不具备上面所说的这三种能力,那也不要担心,毕竟具备超常能力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还是脚碰脚的普娃。这个时候最终的比拼的就是内驱力了。记忆力差,别人背10分钟,我就背1小时;学习能力弱,别人听一遍就懂了,我听1遍听不懂,那就听2遍,听3遍,总会能听懂的。别人可以有时间多面发展,我能力有限,那就专注于一个方面发展。现在我们的社会里,最终成功的人里,真正是很聪明的其实并不多,但大部分人都是能够做到极端的自律,具有强大的内驱力。
教育和学习是个马拉松工程,不在于起点高低,而在于从始至终能够坚持不懈,多年如一日的努力和不被外面的各种诱惑所干扰。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家长,不必现在就因为“别人家的牛娃”而焦虑,育儿的长征路这才刚开始。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