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生新学期课表大变化!体育课每天一节,英语课减少?家长听后喜忧参半!
体育课每天一节,英语课减少?
家长听后喜忧参半
2月20日
深圳各中小学正式开学
众多“神兽”回归校园
开启了“热辣滚烫”的新学期
寒假过后的久别重逢,自然是格外欢喜
不过最让深圳学生开心的
还得是新学期的新课表
——体育课变成每天一节
英语课也相应减少了,比体育课还少!
据家长反映,很多学校本学期的课表改动非常大。
小学和初中的体育课,基本每天一节。
英语课时减少,尤其是一二年级,有的学校一周只有一两节英语课。

早在去年12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通知》。
要求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民办学校,从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且不得以大课间活动、非全体学生参与的特色课兴趣课、课后延时服务等替代体育课。👇👇
这就意味着,从新学期开始,学生们不仅每天能和体育老师见上一面,每周在学校能玩的时间也增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生的上学时间不变,体育课时增加,因此别的科目课时肯定也会相对应减少。
近日有深圳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留言反映称
每天一节体育课
导致无法完成教学
希望深圳市教育局
能够优化调整方案
以确保合理施行
一起来了解事件详情
该网友表示,其是一名在深圳工作了20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师,“从2024年1月起,深圳开始要求初中每天一节体育课,提高学生体质,这个初衷是好的,然而导致了一些现实问题。”其称——
按照省课程标准,九年级每周正课安排34节,信息,劳动和艺术各1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各5节,这就去掉23节课,还剩下11节课,要分给物理、化学、历史、道法,最终可能是物理、化学、历史各3节,道法2节。这样的课时分配导致四个小科目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在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网友担忧,“学时不够的学科会想方设法去抢课时,课间、午休、延时,学生和老师都会变得非常疲惫。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凡是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内容,只能通过布置大量的学业来完成。”
网友希望教育局等制定相关方案的部门能倾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声音,组织一线老师进行讨论,探索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方案,确保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也能得到全面的文化素养教育。
网友留言全文
针对该网友反映的情况及问题,深圳市教育局于2月5日给出回应——
网民提出的课时分配问题,深圳市教育局已收悉。经了解,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目前深圳市执行的是《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版)》,学校可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用足用好国家课程方案、省级指导意见留给学校的排课空间,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和每节课具体时长,合理安排各学科课程。
下一步,深圳市教育局将根据省厅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于2024年秋期印发新的课程计划。非常感谢网民对深圳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深圳市教育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其中的合理部分予以吸收采纳,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回应全文
2023年12月8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通知》,要求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民办学校,从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通知要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筹好各学科课时安排,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编入课表,不得以大课间活动、非全体学生参与的特色课兴趣课、课后延时服务等替代体育课。
据了解,2021年初,北京市已出台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提出: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5节,高中每周3—5节。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也提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体育课同样重要,而且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完全可以实现体育课与其他科目的平衡发展。增加体育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