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问我2024年深圳中考语文难不难,我是这么想的。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2 浏览




温馨提示:全文共计4219个字,预计阅读时间……取决于您的阅读速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一)今年深圳中考语文整了什么活儿?

据说2024年深圳中考语文的画风是这样子的:

(1)阅读模块

图片

(2)作文模块

图片

(3)一线选手的说法(选自little red book的一些状态,没想到初中生玩得也挺多的,他们甚至还能在没全部科目考完的时候在评论区对答案。小孩哥和小孩姐们考得好不好不太清楚,心理素质绝对是一流的。)    

图片

图片

(4)考生语文考完以后印象深刻的点(大概率是,参与考试的同学,你懂的)

图片

 (二)如何评价难不难    

图片

这张图我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而且传播度相对来说广一些。

至于传播度广的原因,估计第一是够炸裂,“地表最强数学”“10年最难”“情绪激动”“安抚工作”……你别说参与今年中考的家长了,我作为一个中考完17年高考完14年的选手,都会不由自主地焦虑起来想起曾经高考数学最后一道题没做出来最终只能得一百三十多分的遗憾;更不用说考生和家长,看完当场烧香阿弥陀佛太上老君保佑阿门好吧。第二估计是数学在大部分人眼里,的确也难,外加最近几年高考也宣传数理化的重要性和难度,代入感和共鸣感会比较强。

但是,这一张图,除了一段话,什么都没有……纯纯的“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论据、论证过程等等是都没有的。我第一眼看过去,保持质疑态度。

然后我去扒拉了真实参与考试的一些同学们的数学评价,说法不一。有说数学简单的,有说难的,还有说简单的题目很简单,难的题目的确很难的……甚至还有一个评价是:

图片

对,你没看错,数学卷的评价是“阅读量比较大”。当然,跨学科考查的要求之下,的确也有可能有这个情况,部分省市可能物理化学阅读量也挺大的。          

     然后我提到上面的内容,想说的是:

   (1)让考生个体去判断某一科难不难,容易出现主观上的误判。对于同学们来说,难不一定是真的难,更多的是我不会;简单不一定是真的简单,更多的是我都会。对于A来说简单的,对于B来说可能很难。

另外,考虑到每一次考完试以后的自身“安全性”,部分同学不管是真的难还是真的简单,可能都会说“难”或者“还行”。毕竟,简单的题目做不好,是自己的问题;但试卷难没有做好,那,那就不太是我自己的问题了,那是出题人的问题啊,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2)中考时或者考完以后出现的一些文章,受到利益相关影响,比如说招生需求,容易出现评价上的不客观和误导性。说“难”一些,肯定比“简单”“一般”要更能制造家长的焦虑。毕竟,应试环境下大部分人的逻辑很可能是,“不难”那我这报啥班。   

      那么,该如何对某门学科的考查难度进行客观评价呢?

(1)看试卷的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数据,系数越大,题目得分率越高,难度也就越小。但是……深圳中考大改革以后,中考试卷基本都是回忆版的,我网上转了几圈,没能找到难度系数的相关数据,无论是各科横向的,还是历年纵向的。所以,这一点虽然很靠谱,但奈何数据缺失。

(2)看历年该科目的得分整体情况

图片

上图是2021年-2023年深圳中考A+、A、B+的等级线,反映的是前50%的深圳中考考生(A+、A、B+等级的人占总体考生的50%)的得分情况。理论上来说,三年时间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影响等级线分值最大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试卷难度了。      

起码从等级线的变化情况来看:

·语文近三年等级线的分数都降低了,每年大概各等级掉2分左右。

·数学和英语近三年等级线的分数都在上升。

·体育、历道的数据相对比较稳定。2023年相比2022、2021年的A、B+线要高3分左右。       

当然,有可能这个时候会有同学们说,那是因为深圳同学们的数学和英语一年比一年学得更好啦!所以试题虽然变难了,但也考得更好了呢!

对此我表示:基因变异是吧,一代更比一代强,长江后浪推前浪,而且还是自然发生的。那我懂得了现代人晚婚晚育的原因了,搁这儿等自然变强呢……

至于今年的整体难度,可以结合各等级的分数线变化。涨了应该是要更简单一些,降了应该是要更难一些。这个对于深圳各科难度来说,在没有难度系数的情况下,我觉得应该是最靠谱的。  

(3)看【无利益相关的】【专业人士】的【整体】评价

第一点说到的试卷的难度系数,其实也属于这一点,难度系数是出题组专业老师对试卷难度的评价。其次,也可以问一问校内各科专业水平高的老师,评价理论上来说也会更加客观一些。        

至于校外老师的话,因为有招生需求在,除非真的较为客观,否则需要谨慎斟酌。因为我自己是校外老师,所以我可太知道这一点了嗷。

(三)各模块大概难度评析

以上说了这么多,我说一下我自己凭借目前回忆碎片版的中考语文试卷的难度评析。

1、语文基础

据考生回忆,考查的内容有字词、标点符号、对联、语言综合运用等等。熟悉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估计做这一块难度还是正常的。

2、阅读理解

(1)古诗词鉴赏

考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问的是诗歌里面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不能把这一首诗列入到和花有关的诗文集里。 相比模考的古诗词鉴赏来说,要更难一些,但不多。因为模考的古诗词赏析有可能是选择题,主观题整体来说,作答难度还是要高于选择题的。不过对比去年2023年的难度来说,大致持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家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要只惦记着背诵和默写,对于诗歌基本信息、大意、主旨的理解,也很重要。这一点对于后续的高中古诗词鉴赏来说,尤其重要。

(2)文言文阅读

考的是《桃花源记》的对比阅读,不知道具体题目是啥,不过依照惯例,应该和往年差不太多,估计还是词语含义理解、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文学常识判断、停顿、文章主旨角度的对比分析等这些题目。

鉴于《桃花源记》是一篇难度不是很高的文言文,估计和往年难度大致持平,甚至有可能会更简单(如果知道课外句子翻译和最后一道理解分析题,评估会更准确;但,暂时没有。)。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考的是以嫦娥六号发射为背景,探究月球建筑的建设,结合平面图和材料分析的题目。和我预想的差不多,考前和他们说了一下有可能会考到嫦娥六号,因为和科技相关。

不过这种非连阅读材料的话题是什么的押题,押中了其实也没有太大帮助,没啥值得自豪的。

具体题目不清楚,不过应该也还是信息筛选与概括、联系生活实际的扩展题等等题目。

这样子的话,难度和往年大致持平估计。

(4)文学性文本阅读    

今年的文学性文本阅读,选自《野蜜蜂给月牙的信》和《月牙给野蜜蜂回信》,相比往年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这个难度的原因在于:

<1>文本更抽象,或者从体感来说是更“奇怪”,文学性增强了不少(不过你猜猜,文学性文本阅读为什么叫文学性文本阅读)。

<2>题目出得要更考验阅读理解的“内功”,按照答题公式模板来作答的题目变少了一些,不过今年的适应性考试语文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也有这个特点。注意,这一点是变难了,而非变简单了。理解能力的培养,比单纯地套公式,要难不少。

这样子改挺好的。这个一方面是对标了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另一方面阅读理解的重心,本身就需要放在“理解”层面上。

另外,浙江地区的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大部分都很有这一次深圳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风味。觉得这样子的文章有点“奇怪”的初中同学,也可以找到浙江省各地区的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看一看。        

(5)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的话,《红星照耀中国》《简爱》《西游记》《经典常谈》,围绕一段内容(某个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说一说为什么名著有指引作用。和过往几年的差不太多,考得完全没有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那么难。   

3、作文

(2024年深圳作文题)自然景色四季变化,少年成长拔节而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风貌向美向善,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看!风景在变,关注变化的风景,感受变化的力量。请以“看,风景在变”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

这个作文题,我只能说,相比历年深圳中考作文题来说,属于偏简单的,比较常规的作文题。

不过,作文题目简单归简单,对于写作方面日渐薄弱的脆皮初中生来说,能不能拿高分,我其实是忐忑的。

即使给他们再简单的题目,按照中考作文的要求,作文模块也能硬控不少同学好一阵子。

(四)最终总结

1、2024深圳中考语文到底难不难

经过上面的分析,从我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不难,但也不简单,和去年前年的难度差不太多。         

当然,最终更为客观的难与不难,还是得看今年的A+、A、B+等这些等级线的变化。             

2、对于明后年中考学生的参考性    

其实纠结于整体试卷客观的难和不难,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不管难还是不难,都是要学的。不仅仅是为了中考,更是为了自己。

所以,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问一下的是:对于我来说,难还是不难。

难,好好学也可以不难;不难,放松懈怠也可以变很难。

道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但要做到还是不简单的。      

同时,对于2025年和2026年中考的同学们来说,语文方面,我个人感觉比较好自己操作的浓缩建议是:

(1)空闲时多阅读有质量的文本,如果能带着问题思考着读,那当然最好不过。注意,是有质量的,不要老逮着自己喜欢的看,更不要老逮着简单娱乐的内容看,更不要不看动不动就“原神,启动”不去看。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点对于其他科目的审题来说,很有帮助;而且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生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2)作文部分,多积累素材,多练多改(尤其是是在点题的灵活运用上)。不然到了初三下学期大量模拟考的情况下,真的会戴上各种痛苦面具。        

(3)打好各个模块的基础。字音字形、成语、病句、语法相关知识点、口语交际、语言综合运用、古诗词默写、名著的基本知识点、文言文的关键词句意思等等,每个学期学好学扎实,不要想着语文嘛简单,到时候初三中考前弄一弄就行。这些东西只要你真的想学好,想不学好都难。  

另外,我可听到和见过太多嘴上说着语文需要积累需要时间然后日常语文学习时间几乎为零的情况了……              

写到这里面,其实已经很长了,受到篇幅所限,首尾照应一下: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译文: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有啥其他想交流或者有疑问的,比如说深圳中考作文题不会写,阅读理解不会作答,文言文课外的看不懂……欢迎留言或微信联系。




发布于 2024-06-30 06:2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