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的几点思考#1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6 浏览




听说考试备考,教师可以怎么做?

    了解了听说考试的概况之后,在初一初二充分的语音输入等各方面积累的基础上,初三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从教师角度,有三大方面可以发力。

一、消除恐惧、增强信心
二、做好部署、有序备考

三、坚持面批、关注个性



一、消除恐惧、增强信心

    Fear always springs from ignorance. 恐惧往往源于未知。所以,要消除学生心中的恐惧,让学生敢于备战,首先要做的便是带领学生了解这个考试。除了上文提到的考试概览,教师还可以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比如,在正式的指引课前,孩子们利用暑假时间,提前练习一部分套题,初步形成对考试的感性认识。开学后的听说考试指引课上,笔者不仅给孩子们展示了整体概况,还做了以下两个尝试:

    (一)展示中考年报,结合数据增强信心。

图片
图片

    课上,笔者展示了去年中考年报的部分内容。由“答题情况分析表”可知,除了第3大题回答问题之外,其他大题的难度均在0.6以上,相比全卷0.66的难度值,听说考试各题的难度并不高,尤其是听选信息和询问信息达到了0.8以上,因此同学们应该要有信心。其次,虽然大部分同学觉得听说考试满分是个玄学,但是当年却有333人达到这个分数,29分段更是有3000人以上。整体人数分布如下图:

图片

    由图可见,24分以上的考生占到所有考生的大多数,成绩的众数甚至出现在27分,而27分已经是听说考试30分满分的90%分数线。数据往往具有无形的说服力,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无疑让孩子们对今年的中考有更强的信心。


    (二)展示所有题型,结合例题解析考查重点。

    1. 模仿朗读。该课中,笔者结合实例跟孩子们共同探讨了5大题型的特点。以模仿朗读为例,笔者选用某年的中考真题,如下图:

图片

    在对文本进行语篇特点分析、音频特点分析等多角度探索之后,我们总结出以下要点:

图片

    后来,在学习九下课文时,孩子们也发现了某篇中考模仿朗读真题改编自教材:

图片

  

    2. 听选信息。许多孩子原本对这个题型并不在意,认为它跟初一初二常练习的听力选择没什么不同,因此多少有些轻敌。课上讨论之后,总还是有所收获(如下图)。最令人欣喜的发现应该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听说考试不仅注重考查可以直接获取的关键信息,还更注重考查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说话者态度、意图等交际意义的能力。

图片

   

    3. 回答问题。这个题型可以视为整场考试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孩子们所需记录的信息并不多,而从这个题型开始,孩子们被要求记录更多的信息,因此也会暴露更多的问题。从“答题情况分析表”也可以看出,2021年中考这一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因此,虽然我们一直认为信息转述是大BOSS,但其实可能回答问题才是最多坑的。如下面这个例题(听力文本及题目如下):

图片
图片

    客观地讲,这个题目无论从话题还是内容亦或是音频特点等方面讲,难度都不算高,但是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却很难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其实是,很多孩子单凭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从听力文本中抓取了主要信息,却忽视了笔头记录信息的重要性。而由于听力时间紧张,所抓取的信息通过自己口头转码时,准确性就难免会受到影响。如本题的多个答句需要用到介词,而许多学生在听说转码过程中无法准确使用,导致失分。经过对这个实例的研讨,孩子们对回答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注重该题目“听—记—说”的转换。


    4. 信息转述。这个题目向来被孩子们认为是最难的,因为许多孩子未曾进行过速记练习,遇到整篇的听写任务直接懵圈。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我们发现:

图片

    由于对这个题目的惧怕主要是因为速记能力不佳,因此后期的备考过程中可以着重想办法提升学生的速记能力,具体做法在第二大点讨论。


    5. 询问信息。由“答题情况分析表”可知,询问信息的难度不高,区分度也是最低的,但是学生却经常反馈说对这一题没有底。我们看下面的例题:

图片
图片

    第一题是2020年中考真题,第二题是某次模拟考试的题目。观察题目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题目文本主题是学生所熟悉的环保题材,对学生来说不难。但是文本中复杂句相对较多,学生记录起来会有困难。其次,两个翻译题均有陷阱,如第一题的介词使用,第二题的环保如何翻译等。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语法功底便很容易在第一题栽跟头,而第二题则要求学生需要有较强的文本意识,回到文中,才能注意到green person这一用法。因此,2021年中考年报中展示的该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数据也就可以理解了——总体难度不大,可以达到0.84,但是区分度是0.23,也说明拉不开分距,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都有类似的扣分。因此,想拿到突破性的高分的同学,应该重视询问信息易错点的总结。


二、做好部署、有序备考

    带第一届(16级)时,因为对人机听说考试认识不够深,所以虽然备考过程很充实,部署上却难免缺了章法。因此,本届初三听说考试备考做了一定的规划:

    1. 梳理材料,统筹练习资源。我们常用的中考听说考试备考软件中既有分题型练习,也有套题练习,且题量极大,使用者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因此,保证多而不乱是最重要的。教师从一开始便要对材料进行梳理,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分题型训练开展针对性练习,及时补短板。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统筹套题练习的资源,安排好练习顺序,避免学生在自行练习、作业、考试中做到重复的题目,影响练习效率。同时,平时课上应尝试用好手头上的材料,如,课前跟读录音做模仿朗读练习,《学评》练习题可以用作听选信息练习,B册听力练习可以很方便地改编成回答问题练习等。

    2. 暑假训练,培养感性认识。升初三的暑假的练习可以以培养感性认识为主要目标,但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并尝试总结不同题型的特点,记录出错的点,以期在开学后的指导课能带着问题讨论,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3. 勤抓速记,突破最大难关。速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大挑战,但只要坚持训练,便能取得突破。笔者在所带班级尝试的做法是:

图片

    按照信息转述的实际用时情况(约2分钟念短文,30-50秒准备,1分钟复述),5分钟基本足够完成一次速记。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形成重在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次数和时长,所有的技巧都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在备考前期就应该做好部署,安排足够的训练次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训练,形成技能,而不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匆忙地将所谓的技巧、简记符号等塞给学生,那样不仅对提升成绩没有帮助,反而容易打乱学生的节奏。

    在口译领域,速记有许多范式,但无论哪种,笔记版面的规划总是需要关注的。良好的版面规划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提高速记速度和清晰度,便于听第二遍的时候增订信息。此外,学生初次接触速记时可能会感受到极大的难度,信心容易受到打击,教师在训练初期的材料选择,语速控制,订正引导上可以花些心思,控制难度。下面的图片展示的是某学生经过一个学期速记训练后的成果。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的速记篇章行距适当,清晰整洁,同时还尝试使用了一些简记符号。

图片

    4. 阶段总结,及时提供指导。不同备考时期,虽然都是练习,但是教师应该带领孩子们不断拾级而上,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积累水平关注不同的重点,达到不同的效果,保持成长性,练出梯度性。

    阶段总结时,可以结合阶段训练的结果,分题型进行分析总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阶段性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对听说考试理性认识,也让学生在每次训练前更有意识地留意易错点,提高训练质量。


三、坚持面批、关注个性

    对于听说训练的面批,我们常常会有一些看法。有时我们会认为,机器已经足够智能,读错的地方会有反馈,没必要再进行人工面批。或者认为,听说考试面批的投入和产出不对等,性价比低,不如将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或许能更快有提升。事实上,机器反馈确实能帮助学生指出出错的地方,但却未能个性化地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以及怎样改正。每个人的发音习惯都有极强的惯性,有时即使知道错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方法改过来。而听说考试占英语总分的四分之一,很难说性价比不高。华师外语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斌副教授援表示,在机器辅助语言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个性的人工纠音依然很有必要。

图片

    下图是笔者给学生面批听说考试音频时的速记记录。该记录可以帮助师生找出问题所在,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好阶段性的问题记录,便于持续跟踪。由于记录时间紧急,难免出现用词不够准确等问题,但也并不影响其实际功用。

图片

    后来,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书院听说考试满分的人数达到15人,约49位同学29分。史心荷,周心尧、陈佳缘获得中考英语120分满分,努力终有回报。

    总结是为了反思,为了进步。上面的做法是在吸收16届备考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调整,希望本次总结能继续为未来的改进提供基础。同时,以上做法主要关注的是初三阶段的备考实操,实际上初一初二的长期积累也很重要,也应该花心思去总结反思。继续努力。




发布于 2024-04-16 11:0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