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庙小学2023届小升初数据说起:不认清家庭基本盘的鸡娃,是给全家吃药
这两天,看到有一个网传的宏庙小学2023届小升初数据:
实验69%
八中25%
点招5%
其他2%
共275人。
看到这个升学去向之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有表示羡慕的:宏庙不愧为实力与名气并存的“宇宙第一”,这去向就是牛。
有表示疑问的:宏庙不是80%直升(实验和八中二选一)吗,咋这俩学校去向加起来都94%了?
也有不以为意的:这不是学校牛,是家长牛。实验二小才更神,相当一批孩子想上实验上实验、想上四中上四中。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人扎心问了一句关于其他2%的孩子情况👇
据从宏庙毕业的家长反馈,通常一个班会有7-8个去不了实验的,至于没去上的这七八个孩子是运气还是成绩影响呢……人家长也不好明说,只能说都是普通孩子吧(这也恰好解释了为啥去实验和八中的比例大于直升比例,因为zb的那些也都算进去了)。
宏庙小学原本属于比较普通的小学,自从2014年确定为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直升校,2015年开始对口直升后,就开始热起来了。
有一说一,宏庙小学的地方真的很小,活动空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单论硬件条件,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由于这是“普通平民精英在学区房上能触碰到的最高点”,为了孩子教育规划考虑,想上的人也是趋之若鹜。
三三记得最夸张的是20年的时候,宏庙小学的学区房价格真的涨疯了。因为2020年7月底西城区开始实行“多校划片”,也就是说一套房可能对应几所学校。这个政策一出,大家都抢着在政策实施前买学区房,所以西城区的房价一下子就炒起来了。比如宏庙胡同的房价,那几个月里每平米从13.7万涨到了18.9万,涨了差不多40%。丰汇园小区是宏庙小学的学区房,差不多平均每平米20万。政策变动前,有的小户型房子几天内就涨了200万,均价都超过26万了😓
2020年当时的新闻
大家之所以愿意砸钱买那些老破小的学区房,恨不能5口人挤在不到50平米的小房子里,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其次是当初学区房有很大的保值和升值空间。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是一笔房地产投资。
但是花无百日红,在如今经济大环境加上教育政策的调控等多重作用下,曾经傲视天下的学区房也顶不住了。
曾经海淀学区房的最强档,短短两年就跌了400万,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看了一位业内人士的评论,三三觉得很有道理:“海淀这一波热门学区房跌幅较大,是因为大家好像都看透了海淀。在海淀,在清河上学,还是在中关村上学,你进入六小强等优质中学的概率优势,和房价比起来,并不划算。”
毕竟从这几年的教改方向来看,政府一直在想办法让教育资源更公平地分配。这样一来,幼升小阶段再下血本挤破头选名校的性价比实在太低,毕竟这样的房子居住属性低不说,买了也有极大可能被多校调剂,再加上如今经济下行,人人崇尚现金为王的理念,接盘侠越来越少,一不留神就会血本无归……
对此,有位博主说得好:关键是要看清楚娃的天赋水平和自己的基本盘是在哪个水平,适度鸡娃才是明智之举。
比如现在各区都在大力发展集团校办学,大力开展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八一学校、育英中学、北师大实验、交大附中等都官宣了各自的选拔要求(点击学校即可跳转至详情)。
考的是啥,还不是物理和数学!这和往年6xq点招考试决赛轮的形式大差不差,除了奥数之外,物理变成了拉开学生差距的关键。说白了,还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当然,上面这类选拔针对的目标还是牛娃,毕竟小学要想学初中物理至少先学完小学数学,如果已经学完小学数学了,校内水平考试能295以上了,从四、五年级开始正式接触物理的节奏是合适的。但普娃就不必费那个心了,学的深度最多叫科普,算不上物理,还不如趁孩子还没到叛逆期的时候,主抓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样等上了中学也能更快适应,不至于手忙脚乱。
无论学区政策再怎么变,教育改革再怎么花样翻新,牛娃永远是被好学校抢着要的那个。
诚然,不是所有的卷都是有结果的,鸡娃一定要量力而行。但我始终认为,只要是认真规划、认真落实的,偏差也不会太大。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