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佳作:在浮尘中寻一盏清茶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2 浏览






在浮尘中寻一盏清茶


图片

□张艾萌(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高三/13班)



窗外,人声嘈杂,街道喧嚣,鸣笛声在空气中弥漫,扰得人心绪不宁。蔚蓝的天与纷乱的尘世截然不同,竟无法从大自然的馈赠中寻一处恬静。幸而身旁有一盏清茶相伴,迷雾般的水汽氤氲着升腾,任凭窗缝透来的微风吹拂,摇曳其中,终能将我心底的烦闷拂去大半。托起瓷盘,茶盖拨开表面的茶沫,我身子前倾,低头细细品一口热茶,内心那最后几丝慌乱无措也消失殆尽。

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有人说,人生就如一杯茶,初尝太苦,却又不能够逃避。殊不知似茶般清新雅致的人生才能有苦中作乐之感,才能享受浮尘间的一份至味。面对茶,我们大都抱怨它浓郁的苦涩,却往往忽视了品味过后不易察觉的的那份甘甜,那是掩埋在浮尘之中的一品清欢。数次沏茶、沸水涤荡过后,茶的苦味终不再浓稠了,而那丝清甜也越发鲜明,永留在唇齿之间,缭绕于内心深处。

人的一生正是如此,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也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要想抵达梦想的彼岸,总是要经历跌荡起伏,在荆棘中磨炼自我,始终朝着更高处腾飞。辉煌的人生从不惧外界世俗的困扰,他们不为名所困,不为利所囚,追随的从来是心之所向。每一次的跌倒和败落都象征着生命的又一次伊始,意味着灵魂的再一次升华。这样的人也总能在微微苦涩中寻到生命中甘甜的印迹。

然而,当下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世事纷杂,又有多少人真正不求名利,追寻自己的本心呢?大概都被这尘世绊住了脚,无法阔步前进了吧。毛姆笔下那群在广场上争夺食物的“兀鹰”,难以逃脱维持生计的诉求,在繁忙拥挤的人群中,推搡着前进,为了寻一处落脚之地继续其再平凡不过的一生。我们总认为有钱有权便是一个人的成功所在,又凭此站在食物链高处俯瞰众生,嘲讽着那名“红发乞丐”的落魄穷困,殊不知他对生命投注的勇气与热情才更值得我们敬佩。也许,即便他活得并不体面,但也丝毫不屑于我们的可怜与同情。或许真正该被同情的人是我们吧!他讽刺这世间是非颠倒的价值观念,将我们看作一群真正无知的乞丐,被欲望驱赶着,四处奔忙,四处乞讨,生活过得荒唐又可笑。我们将名利看作人生甜蜜的结局,甘愿营营逐逐,随波逐流。我们永远在意着这外界的纷扰,在意失败的窘迫,无法直面困难与挫折,无法在一片浮尘中寻觅那抹回甘生津的至味。

我们定不想成为名利的附庸,也不愿做这世间无籍之人,那为何不放下金钱、权势,摒弃世俗的杂念,去追寻诗和远方。“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污浊的尘世,这无尽的诱惑,不要也罢。一盏清茶间,我似乎看见一位粗衣布衫的老者乘舟而来,带着得意与悠闲,与月色共享美酒,与清菊共诉真情。那是何等惬意,何等逍遥啊!滚滚红尘,不尽爱恨情仇,芸芸众生,谁又能乘风而去?与其在世间滚打,不若畅饮山巅,共度红月浮尘。陶渊明将他的淡泊与超然在诗中、在人生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就似那盏清茶,即便草衣木食,却有妻儿相伴,有山水相随,享受着苦涩中得以回味的甘甜。流光浅浅,岁月幽静,栖居于桃园之下,诗与远方仅一步之遥。尽管生活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苦涩,但至少能悟得平凡人生中自我的真谛,找到那抹清茶中的甘甜。不再覆他人足迹,而是独树一帜于这繁华尘世中,有自己最初坚持的信念与追求。这不才更应该是尘世间独一无二的至味吗?

一几,一壶,一人,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断升腾的水雾一般氤氲,缭绕,终至消散。茶罢之后,终是一敛裾,背手而去,只留给大地那欣赏不尽的悠闲与雅致。苦涩之中,终是寻到了那份人间至味。厚重的人生与世间万物的悲喜之心,都藏匿于这盏清茶之中,将苦置于唇齿间,但甜却早已入了心。



图片

【评语】

本文语言流畅,立论深刻,切入角度恰当,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散文。生命有太多苦涩,生活有太多的艰辛,然而仔细品味,自有一份甘甜。面对生活,人们难免有时会抱怨其苦涩,却容易忽略那份甘甜。这是文章告诉我们的,也正是文章的妙处所在。文章情理交融,将茶的特点与生命的相似之处有机融合,巧妙自然,实属难得。本文获初赛省级一等奖。(蒋成峰 教授)



发布于 2024-04-11 07:3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