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一轮中考体育出新规:考什么?怎么评分?详细解读→

为了给2026年及以后的参考考生详细解答《意见》的改革变动,4月3日,深圳市政府门户网站“政民通”在线访谈活动邀请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成瑜,围绕体育中考新规定,与市民网友进行分享交流。
“政民通”访谈现场
为落实好国家和广东省决策部署,加快我市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步伐,有必要对我市中考体育考试政策进行改革,更好发挥体育考试评价的牵引作用,研究出台我市新一轮体育考试方案。
将选考项目分为三个类别,有利于促进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体育锻炼。
一类项目 :重点发展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水平,锤炼意志品质。其中游泳项目兼具健身、休闲和防溺水的多重价值,一类项目增设200米游泳(不限泳姿),不仅更加聚焦有氧耐力素质,而且对考生也更加友好。
二类项目 :涵盖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运动素质。
三类项目 :球类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且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将球类单列,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球类运动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终身体育兴趣爱好,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开展球类教学,不会给学生及家长带来额外负担。
市教育局先期发布的体育中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50米游泳(不限泳姿)、一分钟踢毽子的具体考试评分标准比较适中,且三大球有两次考试机会,三小球在标准制定上已做了容错设计,要取得高分和满分并不难。
简而言之,学生认真参与学校体育课,坚持日常锻炼,就可以取得理想成绩,不需要参加校外培训。
学校和学生可以根据已发布的球类项目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先行开展教学和学习。市教育局将抓紧研究制定2026年球类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并尽快公布。
本次体育中考新方案的一大重要变化,是将过程性评价纳入体育中考,具体包括初中三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体育课(含大课间)参与成绩、体育与健康通识考试成绩。
把体育课参与纳入过程性评价,旨在通过强化日常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掌握运动科学基本常识,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更好落实每天校内外活动1小时的要求,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市教育局将建立过程性评价的成绩原始数据管理平台,对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直接管理和锁定,确保成绩的客观真实性。
注:2023年9月升入七年级的学生,2023年的体质测试成绩参与即及格,计3分,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体质测试计0分;体育课和大课间考勤从第二学期开始计算。体育与健康通识考试不做过渡性安排,执行2026年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倡导课程育人,深圳中考体育考试将本着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进一步淡化考试的区分性和选拔性。实现中考体育考试从应试化向兴趣化、从卷分数向强素养积极转变。
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深圳在全国率先刚性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形成“体育课教学+中考体育考试”的综合改革效应。
邱成瑜表示,接下来,深圳市教育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和保障,通过增加体育课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提升体育场地空间利用率等手段,确保各学校开足开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