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省一等奖高分作文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9 浏览





图片

高二(1)林妍汐 一等奖 96分


红衣美人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了一组图,主角是我颇喜欢的古典美人,身著芙蓉红裳,打着油纸伞,巧笑嫣然。美人凝脂,荷花嫩蕊,相互映衬。我不禁起了雅兴。恰听说武阳荷花已放,便挑了个日子前去赏荷。

     终于得以亲眼一见诗文中大片大片的芙蓉清水,初觉惊艳。漫池风荷举,红衣半狼藉。便也终于明白了为何自周敦颐以来,荷花就常住在清隽文人的诗文里了。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将荷花比作刚出浴的美人,被人诟病,而余私以为此喻最佳。水佩风裳,对镜梳妆,这满池楚楚的初荷,恰如梳洗罢的美人,清秀得可爱。为了给淡雅水骨添上些颜色,偏生要穿上朱红的衣裳来。红裳随风纷飞,冉冉罗袜香尘钩了水中的老鱼,在水面上一圈一圈地吹浪。不知陈思王笔下的洛神,是否由这新荷摇曳而幻。

     都说“桃花得气美人中”,荷花的气韵,亦须美人来衬方好,时值盛日,游人如织,放眼望去,却未寻着一个心中宜修的古典美人,倒是见着了诗协的一帮老人。

     也对,荷花冷香,最易飞上诗句。如此盛景,又怎能少得了他们。比起那些举起手机不断拍照的年轻人,他们这群人倒格外惹眼。凑近些,听着他们谈论白石道人游吴兴的水晶宫,美成的巧思佳句……冷香浸润中,心里似乎有什么缓缓流开。

     先前在照片上见着的红衣美人,面对这漫池红衣时,究竟是何心境?是低吟浅唱“水面清圆”,抑或是合影之后,便碌碌如世人,再无雅致?

     心中不免有些慌乱,抬头看时,却见诗协一众人转上九曲,一人口占几句,另一人敷衍成诗,亦有联句者笑语不断。

    曾慕历史上的风流美人,纵身处枇杷门巷,却依然落落大方。如今细想来,名妓皆有才艺伴身,其中怀诗书者更流芳。陈圆圆纵有天人之貌,引“冲冠一怒”,终逃不过黯然出家的命运;倒是一身飒爽的柳如是,走出一条属于“柳儒士”的道路。

     张载曾言:“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秋水明眸,参差雪貌,弱柳扶风的美人,荧幕上比比皆是。只是不知岁月流淌,美人年老色衰,又该容身何处?怀诗心者倒能持久,有如叶嘉莹先生,若将其置于风尘中,只能算是一个普通老妇,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什么美来;只有走上讲台,走入她的那片诗词天地,方能显天人之姿。

     荷花亦如此。

     假使荷花失其出淤泥之由来,而依于人家花盆中,温室娇养,作牡丹之态,又何来千古文人的追捧?假使文人未曾以荷入诗文,掘其气性,则荷花又怎会受如此多人的喜爱?荷花风韵,多为墨染,这千年以来,执笔的美人将自己的影子画入了荷花姿态中,成就了荷花这副淡雅水骨,成就了这千年来容颜不衰的红衣美人。

     只可惜朱弦黯淡,朝露欲晞,荷花依旧,美人不再。想来漫池美人,见着世人如此的碌碌庸俗,只得和泪试严妆,那一身美人亲手为她裁的红裳,也终究会在时光荏苒、诗心寂寞中黯淡。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佳人易寻,诗心难觅。何时闹红一舸,争渡芙蓉洲?何处渔歌唱晚,鸥鹭随风舞?何人乘晚风轻渡,新阕上心头?

     若世间再无此盛景,则汉家华服,只会成为皮相的装饰,最终在流光中,褪去属于它的颜色;则红衣风舞,只会成为朋友圈中不起眼的一角,最终在流光中,停下她们疲惫的身躯;则美人娭光,只会成为诱人的猎物,最终在流光中,目波平静,蒙上一层翳白。

     呜呼悲哉,魂兮归来!

     过了些日子,我又去了一趟武阳。

     时逢深秋,嫩凉已绽,和衣犹寒。

     荷花自然是谢了,空余满池的残荷寂寂。这个时节,除了我以外,也没有其他人了。只是不知,明夏,今年的游人还会再来么?

     我非王孙,自忆归期。《广陵散》绝,会有《清湘》替。


图片

高二(14)班 麻雨菲  一等奖96分


   


     老赵头进屋时,春生他娘刚刚掌上灯。他把锄头搁在门后头,挨着炕沿坐下,铜烟锅在垫脚的石板上轻轻一磕,便发出闷闷一声响。

     春生他娘转身去了厨房,一面掀起锅盖,一面端出一碗放在灶上温着的菜粥,放在小方桌上。老赵头伸伸脖子往那瓷碗里瞧,那菜粥能看见寥寥几粒米,一片青黄的菜叶浮在清白的米汤上,昏黄灯光下,他依稀看见碗里映出自己的眼睛,一双有些浑了的眼睛。老赵头才觉得饿,放下刚从烟袋里撮出的几丝烟草,端起碗来,把热乎乎的菜粥一气喝下肚去。

     他早已不是年轻时候了。老赵头望着碗底留下的一粒米,浑身发酸,用筷子粘起米粒放进嘴里,就想往后一倒。这么合上眼倒也干净,老赵头自己对自己说,不过,春生还要念书。他还是坐着,拿起烟锅,低头塞烟草。

     “老头子,春生说他过几天回来哩。”

     “回来就回来么……他放假了?”

     “说是有短假,回家来看看。”

     “噢……”

     老赵头正朝烟锅吹气,春生他娘收拾完碗筷也坐到炕沿上来,怀里揣着一个老旧的铁皮盒子,拿起来叮呤哐啷的。

     “把钱都拿出来做什么?”老赵头咬着烟嘴,慢慢吸了一口。

     “今天福来来过,说什么要修路,每家每户要出钱。我数数……”

     春生他娘就把硬币都倒出来,放在灯下数。老赵头没有动,盯着那些硬币,一分、一分,面额最大的是几张五毛的纸币。他把烟吐出来,眼前模糊了,拿不准主意。老赵头的儿子春生在城里读高中,一个学期要十五块钱的学费,老赵头一家省吃俭用供他念书,盼的是春生能够有出息,让全家过上好日子。那钱是老赵头成天下地换来的血汗钱,是春生上学的学费。

     这天晚上,老赵头失了眠。一整盒的钱数出来是整整十二块钱,他在心里计了数,离春生暑假过后要交的学费还差三块钱。


     赵福来这回来,老赵头正在院子里杀鸡。

     “福来,你咋来了?又是为修路吧?”

     “咱先不说这事,春生今天要回家了吧?”

     “是是,今天回来!”

     老赵头微微地笑了,笑得露出眼角的皱纹。赵福来朝老赵头提了提手里的猪肉,交到春生他娘手上。

     “新青今天也要上咱们这,跟春生一道回来。兰琴病了,家里没人给孩子烧饭,这不,我来跟你们家搭伙来了。”

     新青是赵福来的外甥,是春生的同班同学。赵福来来找老赵头,其实也不光是为新青,赵福来还是想跟老赵头说说,村里修路的好处。春生回来,正是老赵头高兴的日子,趁他高兴,兴许能说动些。

     “唉,老赵啊,其实修路有修路的好。党组织说了,要致富,先修路,你年轻时候,不事事都在别人先么,修路你该第一个响应号召啊!”

     赵福来和老赵头一路走到村口,刚下过雨,路上的湿泥溅上了裤腿,赵福来心里明白,只有修路,才能走向不曾到过这个贫穷小山村的春天。

     老赵头的目光闪了闪,他沉吟着,什么也没有说。

 

     赵春生在老远就看见了他爹和赵书记站在村口。跟在赵春生身后的就是沈新青。他们并没有拿太多行李,但额上仍然淌着几滴汗。下过雨的山路湿而滑,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走。

     春生到家,正是太阳落下的时分。老赵头坐在炕上,春生和新青就坐在方桌旁用大碗盛水喝。

     “你们在学校里都念了什么?”

     “好多呢,最近几天在学《祝福》。”

     老赵头满意地点点头,其实他只知道《祝福》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学文章好,老赵头不禁又笑了,不过不很明显,只是嘴角向上翘了翘,看着还是严肃。

     “不过,咱们村的路也该修了。”新青说时,赵福来恰好从门外进来。赵福来又悄悄地走出去,站在门外。

     “城里的路好走呢,爹,我放假你来城里接我,我和新青带你逛逛去。”

     “你好好念书就成了……”

     老赵头起身去厨房里生火,赵福来从门外进来,拍拍孩子们的肩。怕是为了春生念书吧,赵福来自顾自想。他便坐下来,和春生讲起村里要筹钱修路的事儿。

     老赵头一面生火,一面想着修路的事儿。要致富,先修路,党说的没错。可是,他到哪里有那么多钱又供春生念书,又出钱修路呢?可不修路,村里又怎么有好日子?老赵头听着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好像在烹煮着浓稠的怅然。他想修路。他还不算太老,不仅能出钱,还能出力。

 

     天还没亮,老赵头就醒了。

     老赵头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到地里去。他把自己当作一头牛,一下一下地抡着锄头,深深地开拓着这片土地。新青昨天给他看了在城里拍的相册簿,那样高的房子,那样亮的电灯,那样宽敞的路……兴许出钱修路后,这个夏天,只要他没日没夜地下地干活,春生的学费也是够的。好日子都是靠勤劳双手创造的,老赵头告诉自己。他好像又是年轻时候了,干起活来又快又好,他爬到田埂上,朝四周望望,都还黑呢,并没有人走过。

     “修路呀——”

     田埂上有人对着播进土壤里的种子这么喊道。老赵头喊完又跳下田埂,深深地弓着背,弓进这片承载希望的土地里。他回去要拿出他所有五毛的票子,第一个交给赵书记,他是事事都要在人先的。春生,春生是农民的孩子,是最懂事的,昨晚春生也说了,他在城里也帮人干点活,这样学费定是有着落的,新青也说,他会帮着春生。这路是一定要修的。老赵头的眼睛又明亮起来,明亮起来。

     天一亮,老赵头就扛起锄头回家去。他把钱放进兜里,往赵书记家走去。赵福来不在家,新青正照顾病中的福来嫂吃早饭。

     “福来呢?”

     “进城开会去啦。”

     老赵头把钱放在桌上,离开时心直跳。他看见赵书记摊在桌上记账的本子上,赵书记竟给修路出了那样多的钱。他眼前浮现出赵福来迈着泥腿往城里去的背影。

     他走出门去,天是那么敞亮,雨后空气中有一股湿土气。他站在路上,往前望,望见那样高的房子,那样亮的电灯,那样宽敞的路……

     春天是真正地来了。



发布于 2024-04-10 19:3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