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第21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展览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1 浏览






浅谈艺术

    高三5班       汪浩南

   人的一生中必然会接触到艺术,但在一天天、一年年的时光流逝中,我们又是否忘记了何为艺术,是否忘记了艺术为何而存在呢?探讨有关艺术的这些问题,显然是有利于我们去探究人生的意义与归去的。

   首先,什么是最初的艺术呢?从远古时代的仓颉造字,到古代的书法绘画、题诗咏词,再到现在的舞蹈歌曲,这些我认为都可以称之为艺术。而它们又有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记录了人们的生活,记录了人们的情感,记录了人们关于人生的见解与感悟。因此,我认为艺术可以定义为对人生的过往未来的所思所想的记录载体。在艺术中,人们会悲喜,会兴叹,会思归,会憧憬,也会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阴睛圆缺。艺术可以是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他洒脱的写照;艺术可以是苏轼的词作,大江东去,浪淘不尽的是他对人生的释然与积极;艺术可以是梵高《向日葵》的画作中所显露出的对人生色彩的理解;艺术也可以是黄梅戏,京剧等经典中所折射出的社会风情;艺术甚至可以是我们在情到深处所写的作文,所唱的歌曲,或者也可以说它们本就是最初的艺术。虽然平凡普通,但何尝不是最真实的记录?就像是古人类所留下的壁画,再普通的围猎采摘等事物也可称之为古代的艺术。                                                                  艺术在现代的定义是否被狭义化了呢?我认为是的。但这也并未阻碍其在世界上的蓬勃发展。有一句话说得便是这个道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源于生活便是我上面所说的“最初的艺术”而高于生活则是指其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生活的地方。比如一幅画作,普通人所作在当代并不能称之为艺术,但一位大师所作便可称之为艺术,我们可曾思考过其中原团?第一,我认为是与大师的称号有关,一位名人因为已有提多被认可的作品,因此在人们潜意识中已认定其下一幅作品仍为佳作,这便是名人效应,但这并非我所要讨论的与艺术有关的重点。第二点,我认识便是其中的特别之处,比如梵高的一些作品,画面诡异令人费解但其实是对一些抽象事物的具象化。比如战争,仇恨悲伤的形象化;又如王羲之的书法又凭何称为艺术,普通人的字又为何不可?是因为他的字飘逸洒脱,具有美感,这是不同一般的。在草书,行书等方面做到极致,同样可称之为艺术。因此艺术在当代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拓展。

    此时,我不想起了一张巴黎时装周的照片,是一只狗穿着华丽的服装被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所拍照的图片,忍不住反问难道一只狗也有过人之处,抑或是当代人的审美改变,还是艺术本身变了呢?同样一些出人意料的操作也包括用塑料袋、纸板之类做的衣服;刀郎的歌被群众喜爱但被批判不能称之为音乐;疯马秀上裸体的表演………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艺术的变化,使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不能领悟其中的趣处,而其却被上层人士所津津乐道。再反观一些传承了上百年的经典,例如戏曲,方言,反而使用的人越来越少。也被一些年轻人认为很土,逐渐褪色、消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仿佛成为了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认为其与快速的社会趋势有关,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养成了喜新厌旧的习惯,不喜欢也沒有时间再品味经典让躁动的心静下来。杨绛先生曾说“与自己相安,与万事言和”就是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有自己的一方清静之地。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内涵在加深,但其发展是否都有益我认为有待商榷。但只要能推动社会发展,我认为便是其最好的发展。




发布于 2024-04-10 18:5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