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佳作】——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1 浏览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高二1班       指导老师:秦凤云


北国的秋


作者:党文博


视野渐渐地缩小了,眼皮像是迈不开步子的幼童;台灯的光素来白得刺眼,如今也困乏得有些涣散。窗内是暖气的春意盎然,窗外是西风的清冷萧瑟,恍惚之中我似感有客来访:不错的,是北国的秋。
北国的秋,来得格外地清,扑面携来历史的萧瑟,随风又卷走本应升起的惆怅,留下的只有半醉半醒亘古不变的秋味。
天依旧很淡,澄澈中夹带着清冽。草木凋得些许凄落,被路两侧的风嬉闹着卷起枯叶,混混沌沌地化作根下的春泥。即便只是倚在墙角,也不免被秋色勾走了眼神。行道旁晚霞似的红枫,台阶下半青半黄的衰草,似天一般淡的落日与更淡的月共成一色,品起来饶有意味。
而我所见之秋,若论意境清澈尽数在姥家的小院。且在那一椽低矮的平房住着,待邻家公鸡叫醒了太阳,披一件大衣,在院中央伸了个懒腰,让凉风窜过宽大的衣袖——以便更聚精会神地望那澄蓝色的晴空。双手耷拉在矮墙头上,瞅向灌木丛下,闲来数着稀薄呈丝状的日光,或是揠苗助长似扯了扯围墙上爬遍的牵牛花,幻听他礼赞秋天的喇叭骤然响起——当然,若摘下一朵来吸食,花蜜比平时甘润了不少(我总以为受早晨露水的滋润,此时的花蜜更沁人心脾)。远不止牵牛花,偶会有几根细而长的狗尾巴草,被露水打得更显稀疏,只得不情愿地做了渲染。
更妙的,竟下起了清冷的雨。空旷的天底下,忽地蒙上一层灰沉,带来悉悉索索的雨落声。秋雨跌到清冷的洼地上,跌到憔悴的碎叶间,跌到怯懦的柳枝上,喁喁唼唼地私着悄悄话,谈谈白云和大地的爱恋,聊聊泥土对天空的幻想,末了轻轻拂落在秋波的余晕里,漾起一涡遐思,跟着其它雨滴汇集又流去。不消太久,一层雨过,天便晴了,云渐渐淡了妆,日光又薄薄地露出头来。看着隔壁几家夹着青布单衣的老人,盘着核桃或是嗑着瓜子儿,在河沿的树影里,背靠树干地往那儿一立,操着缓慢悠闲的声调东邻西坊地拉起家常。毛虫一般的落蕊,被乱雨打得满地,在行人的足下碾作尘土,无色无味,无声无感,潜意识里不免感到有些落寞,大抵是受这浓郁的秋味浸染了。
秋日正午的稻田不同于夏季的酷暑,反倒添了几抹清凉的底色。明净的天空下,无数条田埂纵横交错,只稍得一抬眼,黄橙橙的海,金灿灿的浪,滚滚而来的便将我的视野塞得满溢。而我俯下身时,却又无意间攫得了隐藏于下的讯息。不知藏在何处的蟋蟀,咕咕地传讯着稻子的长势,泥鳅在水深处曳着,伸手去捉,它却“哧溜”一声逃之夭夭了。从田野中扑棱着钻出的麻雀,和着风吹麦浪的饱满乐曲,扑扇翅膀奏出节拍。风不复早晨的理性清冷,却已然成了街坊的顽童,嘻嘻哈哈地将稻浪揉成千形百状。
北国秋天的遐想,在黄昏时尽数点缀得清朗起来。徜徉在松花江畔,只见沙地上行的人皆在徐徐的江水中投下模糊的倒影。嬉耍的顽童抛过一石子,顷刻打碎了江里的落日,砂砾也染上了闪烁的霞光,并天边的火烧云,一同荡漾。水天相接的诸物,无不随红日沉入落岚而解散,而且摇动。云霞融合又分散,复近于圆形,边缘镶着参差的日光,折射出水银色的火焰。古人所云的“夕阳无限好”,更在北国的秋的点缀下而有些锦上添花的意味。
夜幕降临之时,最先感受到秋夜清凉的,绝非是裹着夹袄的闲人,而是行道两旁的枫树。当最后一道霞光隐没,秋色也由清朗变得暗淡。北国的枫,并无南方红似火的红花般夺目,反倒似围了红纱的女子,略有几分朦胧的质感,在路灯昏黄的光下,更显凄迷清冷。飒飒的风声过后,几张扉黄的脸颊映入眼帘,枯瘦的脉络清晰可见,落叶跳跃着,翩翩然于空中打了一个旋儿,静静地,躺在树旁安歇了。环卫工在树影下一阵扫后,道牙儿旁留下的一小堆落枫,看起来有些落寞慵懒。碎叶被风拂过发出沙沙声,作了窗内倦人的安梦曲。
秋虫不复夏日里的摇滚派对,却奏上了清雅宁静的钢琴曲。只可惜这钢琴家有些胆怯,拨开草丛去瞧它,它反而羞涩地闭了幕。即便淋沥沥地落过一场阵雨,那演奏家也只会抬头望着云何时被风卷了去,好进行下一场的表演。
我正要聆听秋虫的鸣声,忽地一袭西风拂过,骤然一惊,睁了眼,天色似也驳杂混沌,仿佛孩子扔出的石子撞碎了天幕,浮云陡然四散,将枫树的影撕成片片了。微微扶了扶昏涨的额头,却莫名又觉得几分清晰。
对于秋,无论文人墨客或是市鄙俗徒,总能引起深沉、寥远、萧索的幽思。而我独觉秋的清静,唯有在这北国,才能饱尝得深邃。论韵味、论色调、论意境与姿态,北国的秋比江南更多了一种浸透灵魂的饱满,其色彩之深、回味之永,便尤其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了。
我钟爱这北国的秋,因其最似生命的底色:清澈而浓郁,平淡而深沉。面对秋天,生命就好比之于空旷的秋野,于舒展自由中探访人生里此起彼伏的重唱,而后在此交响里回味生命,不啻是觅得了生活的本真。正因如此,北国的秋日才这般短暂而珍贵。我翻开了书页,摸索着抓起笔——趁着尚有一丝碎隙的怀想,趁着尚有秋味的清朗,我好似又朦胧地沉醉了。
而我总记得,有这样一个格外清的、极其美丽的梦,是北国的秋.....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高二6班       

指导教师:秦凤云


河山万里足下行,文明千年心中印

作者:  黄浩然

黄河的奔流孕育了中国人血液里的豪迈,泰山的厚重积淀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朴实稳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蕴含了中国人胸中从未改变的包容,一景一物皆情语,游历祖国山川,触摸着先人的遗迹,用脚丈量一位位先贤走过的寻道之路,感觉是在阅读一部部典籍,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穿越时空,拥抱历史的厚重,寻找文明的源头,探索中华的脉搏。
一、秦陵-根基
秦陵浩荡,兵士林立。
当与一个个兵俑对视,当在想象中和勾戟长铩短兵相接,当用手指抚摸瓦砾土块,突然想起文物摄影师赵震的一句话:“我们面对的不是陶俑,是祖先。”
在陶俑的背后,我似乎看见了那个曾经睥睨天下的身影,在万马军中徜徉,在至高无上的皇位上俯视众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曾经的无限荣光缔造了大秦帝国,开启了国家的新纪元。
也许从那一刻起,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华夏人才有了真正的归宿,也许从那一刻起,每一个高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华夏人才有了守护的对象;也许从那一刻起,每一个文明的守护者才有了血脉相依的源头。
然,秦王暴敛,引天下兵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万千。你铸造的至高无上的秦鼎三世覆亡,昔日繁盛的咸阳付之一炬。
但,大秦虽亡,华夏犹在,你的破碎,掷地有声,你的幻灭,浩然无惧。
自从你上诰天命,下晓黎民的那刻起,这个大一统的国家便从未中断。中华文明自此便更加茁壮。
她的名字,叫中国。
二、孔庙-传承
儒林繁茂,根源宣父。
趋步进入孔庙正厅,挺拨高耸的石柱撑起了孔庙的威严,层层叠叠的牌位彰显了孔庙的神圣。然而,熙熙攘攘的游客在四下摆照,嬉笑之声不绝于耳,全无书香之气,好学之心。
失望之余,转入偏殿。出人意料的是,装修简陋的偏殿竟堆满了典籍,书架旁已有几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席地而坐,在满是尘土的地板上,陈旧的木板不时发出“吱吱”声,但是他们全然没有注意我的闯入,而是如饥似渴地埋头书海。
心有所感,拿起一部《中庸》,我也学着他们席地而坐,沉浸其中。
在《中庸》每一个字的背后,我似乎都看到了当年孔子传承周礼的艰辛;在每一个批注的背后,我似乎都看到了那个老人在寒屋中的信念。
夕阳西沉,我才走出孔庙。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文化需要的不是点缀与宣扬,而是骨子里的传承。
昔者,圣人创儒学,办私塾,破阶级,护礼教,并不是为了让儒学登大雅之堂,满贵族之欲。不是为了创造什么丰功伟绩,更是为了让后人鼎礼膜拜。
只是一个普通的愿望:让知识不再是贵族的特权;让知识的种子遍撒天下,也许知识从来就不是高树囚凤,而是平水凫鸭;也许传承从来就不是将文化供于庙堂之上,而是令文化游于四野之间。
昔,孔创儒学,三代遗风,滋其荣茂;玉振金声,养其蓊郁。
今,天下继之,寒屋苦读,不负其志;琅琅书声,赓续千古。
我们是中国人,更是传承者。
三、丝绸之路——辉煌
漫天风沙,驼铃振振。
我似乎看到了一个风沙洗面的先行者。
那是一个刚毅不屈的身影,飞沙走石吹不走的是他探索西域之志;寒风刺骨冻不住的是他为国效力的赤胆忠心;弹尽粮绝困不住的是他铿锵有力的男儿气魄。
那是一个百折不挠的身影、两番陷敌,不改其志;威逼利诱,仍持汉节。
于是,他探索四边,随军征伐,开拓边域,为汉朝的疆域立下汗马功劳。
于是,他使西域,交邻国,经外贸,抗外辱。将中国人的视野投向四方。
于是,他功及千秋,用一滴滴血汗为后人铸造了一个广袤的舞台。
从那刻起,古老的中国向世界伸出友好的双手;从那刻起,中国人骨子里的包容便一刻未变。
从这刻起,崭新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亚太经济卧龙待飞。
我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共同体理念将得到更多人认可,东方巨龙将携四邻而翱九霄。
望着道路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听着他们用不同的语言亲切地交流,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辉煌:辉煌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不是大国强权,而是友邻互助;不是文化普适,而是文化认同。
生于斯,长于斯,见此辉煌,祖先无悔,我辈无愧。
曾在金字塔前驻足,曾在白宫门前眺望,也曾与埃菲尔铁塔擦肩,但总觉得这其中少了些什么。也许是武侯祠中凝聚的信念,是布达拉宫中民族精神的交融,是长城上御辱的决心。
也许在我心中,它们少的是于每一个土生土长中国人都可以产生的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呼应。
它的名字叫中华文明。
朝碧海,暮苍梧,执手相看,历山南水北,掌中河山万里 。
昼无为,夜难眠,典籍相伴,无愧抚先人,诚愿文化振兴。


发布于 2024-04-10 18:4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部分内容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以下浏览器

  • Chrome
  • Firefox
  • Safari
  • I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