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长这样!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9 浏览 心之力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 曹诗竹常常听闻一种理论:死亡不是真正的终点,遗忘才是。由此,人们便往往将永恒奠基在记忆之上,而又将记忆捆绑于某种“伟大”——人们畏惧死亡,因而畏惧遗忘,于是追求伟大。然而,在这条通向永恒的道路之上却陈列着诸多经时间风化而被侵蚀的雕塑,石身留于岁月,却难辨其原貌。究其本因,并非他们更改了他们的目的,而在于永恒之途道路盘错,使得大多数听闻靡靡诱音的人难辨前途,以至于最终丧失了真正的伟大,也失去了彻底的永恒。第一条分叉之径,名为功成。伟大常常与权力、地位、名誉相联系,这是所有史书带给我们的刻板印象。在我们的脑海里,秦始皇横扫六合筑帝国威容,霍去病少年封狼居胥得誉冠军侯,凯撒权掩元老,拿破仑势卷欧洲,大多数青史留名者或身处高位,或年少成名,往往还要冠以几百年第一人的称号。数字,无数的数字,穿插在他们的生平之中,强调着他们不曾熄灭的传奇,也同样告诉着我们,似乎这就是伟大。然而,我不得不指出其中存在的谬误。使之成为伟大的,使之留下如此多数字的,不是权利、地位、名誉本身,而是隐藏在史书背后的,不为人所见的心灵。秦始皇之所以是秦始皇,霍去病之所以是霍去病,不在于他们创下的“果”,而在于他们不同于世俗的、超于常人的个性与心灵之“因”。世人求永恒,不求因而求果,是为谬误之一。第二条分叉之径,名为直观。即便我们知晓永恒之因,我们也往往以为此般因果是显然的、易于被我们发现的,因为永恒之徒是留存于红尘之外的璞玉,是雀群以外的天鹅,不同于凡夫俗子。然而,璞玉出于顽石,天鹅同生于禽卵,伟大之人生来与常人无异,如若不掏开自己的心肠,我们怎能轻易否认我们身为永恒的资格和自由。再者,即便此般因果不是直观的,我们便能否认我们的伟大了吗?顽石与璞玉同寿,雀群亦可生生不息,我们所拥有的心灵并不劣于他人,永恒的因根植在每个人的生命里。生命,是每个人所共享的,且同等的。世人求因,不求里而求表,是为谬误之二。究其以上谬误,有人或许会感到疑惑,如若一个人不求果,也不求表,他人尚且记不得他,又何以伟大,为何伟大?是的,永恒之径路遥且漫,行方至此,归途已是黄沙漫漫。让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伟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依然会说,是记忆。然而,经过与以上谬误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即便永恒的道路上有繁多岔路,其所有的局限仅仅在于——将永恒首先建立在外界的人身上,而非内心。前者之永恒随当代人死而消逝,便如沙上描花;后者之永恒自内而外有造世之惠,便如石上镌竹。正如贝多芬的音乐承载着个性与命运的抗争流传至今,我们虽然无缘得见艺术世俗化运动的盛况,却也能在今天的社会里以艺术和音乐的精神传递为例,戴上耳机,守护自己心灵的一片永恒净土。蜉蝣渡沧海,生死朝暮而托身恒江,此为个体局限性的突破,亦可称之为——心之力。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