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KET被听力和阅读拖后腿?你可能学了一本“假”的原版教材

北京小升初
北京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0 浏览




01

KET的听力和阅读过不了


前段时间KET的成绩出来后,有几个朋友跟我聊,孩子KET没有通过,主要都是听力和阅读拖了后腿。两个月后准备再战。


我问他们准备怎么备考?有人回答说肯定要多刷题,新的真题卷都已经出来了。


我听完只能叹气,刷题式备考不可取,听力和阅读只靠刷题肯定不行。刷题式备考也完全背离了KET考试的初衷,就算是拿到了优秀甚至卓越的成绩证书,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还是没有得到提高。而且考完很容易就忘了,校内英语只是换一种题型,孩子就不会了。具体可以查看《为什么早早过了KET的孩子,初中英语还是很吃力?


另外两个朋友说他们是学了原版教材,一直跟着老师节奏走的,孩子学得也不错,怎么考试还是过不了呢?


我想了想,回答,“你们可能学了一本“假”的原版教材。”倒不是说教材是假的,而是说方法不对。


全程英语的外教课,不太适合没有听力基础的孩子,他们连听懂老师意思都费劲。而中教课呢,很多老师还是按照教新概念的方法在教原版教材,我看过几个线上的原版教材课,老师还是重点抠语法,抠句型,再要求背诵。这样教,听力和阅读怎么能提高呢?






02

怎么学原版教材?


原版教材应该怎么学?当然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

孩子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小英语启蒙,有听力和阅读积累的。

这一类孩子学原版教材主要是为了进阶,因为到了高阶,作文输出需要语法知识,英美国家的孩子也是要学语法知识的,而系统的语法学习,得靠教材。

这类孩子按照教材要求走就行。比如一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

话题引入;词汇一;课文;语法一;词汇二;语法二;文化交流(阅读);跨学科知识(阅读);综合练习;复习总结。

词汇和阅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难事,语法是以应用为主的,不需要过多的讲语法规则,而且有阅读基础的孩子,学语法学到特别快。因为他们有大量句子的积累。

还有大部分孩子是没有听力和阅读积累的,怎么学呢?

我们拿对应KET的教材Power Up5来举例。

首先,学习一定要以兴趣为先为原则。老师可以搜集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个单元开始学习。如果是录播课,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单元开始。

喜欢服饰类话题,学U1;未来高科技,学U2;运动类,学U3,安全常识,学U4;有趣的食物,学U5;环境类,学U6;人的感受,学U7;美丽的城市,学U8;拍电影拍视频,学U9。

接下来正式开始单元的学习。部分内容的学习顺序,我做了一些调整。

1⃣️ 话题引入

好的话题引入很关键,能激发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相关的视频,孩子根据图片就可以理解大概意思,不需要每个词都能听懂并且知道意思。

图片

2⃣️ 学习课文

话题引入以后,教材里的安排是先词汇,再课文,最后再是语法。但其实词汇和语法都有在课文里出现。我们可以先进行课文学习,再学词汇和语法。

因为课文是有情节的,孩子会更感兴趣,另外,在课文学习中,我们能对词汇与语法有更好地理解。先理解,再记忆,一直都是词汇学习的最佳路径。

图片

课文学习分四步:

1.边看课文,边听音频或者看视频,了解大概意思。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查字典。

2.做课文相关的练习。

3.听音频跟读,做到流利朗读。

4.脱离音频,自己能读出来。脱离书本,听音频磨耳朵。

这就是在做听力和阅读的积累。

3⃣️ 学习词汇一

这些单词要求都能读出来并且知道意思,接着做这部分的练习。

图片

4⃣️ 学习语法一

语法是以应用为主的,不需要过多的讲语法规则,在运用中去了解。

图片

5⃣️ 学习词汇二

图片

6⃣️ 学习语法二

图片
7️⃣ 学习文化交流(阅读)

这一部分侧重于知识面的拓展与阅读能力的训练,我们只要跟着教材要求,阅读并能回答出教材里的问题即可。

图片

8️⃣ 学习跨学科知识(阅读)

和文化交流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

图片

9⃣️ 综合练习

最后会有综合练习,因为这本教材是剑桥出版社的,所以综合练习都是剑桥考试的题型。

图片

🔟 复习总结

复习也是学习的重要一环,学完一个单元后,我们要看看孩子对课文能不能做到流利朗读,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可以让孩子通过练习来检验。

图片

这样学下来,是不是既学了词汇和语法,听力和阅读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所以朋友们给孩子选课前一定要了解老师的上课节奏,这样就不会感觉时间也花了,钱也花了,但却学了本“假”教材了。



写在最后:


有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考KET?我的答案是:以考促学,既能兼顾国内的小升初以及中高考内容,还能全面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对孩子的英语水平给予及时反馈,让英语学习不再盲目。



发布于 2024-04-06 18:2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北京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