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养成



我通过自己的积累认识,我觉得主要是学习者潜移默化形成的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整体感觉和认识,在潜意识中感觉学语文是有兴趣的、有用的、快乐的,并且喜欢主动地对语文中字词句、段落中心等进行钻研,特别是对于一个看起来很平常的字或词,一方面联系实际来理解意思,另一方面,认真查阅字词典,辨析、比较、记录它的意思,并且主动去造句运用。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今下午我和大儿两人在家时,他在学习时问到我:“抵抗和抵御”在一个选词填空中应该选哪个。我一听,当即就说先来辨析抵抗和抵御的意思,看看它们到底是意思一样还是有差别。结果孩子一想,说抵抗是反抗,抵御是防御,我又进一步引导,在动作的发出上有什么区别,他说抵抗是带主动性质的,抵御是被动性质的。我抓住机会,给他举出例子,说抵抗敌人侵略,是敌人可能正在来犯的路上或者是已经来到面前时,主动出手把敌人打退,甚至是还要追出多远,把敌人打败;抵御,就是只站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把守来犯敌人,来了打退就可以,不一定非得追出多远;又比如,我们戴上口罩是为了抵()病毒的入侵。孩子马上说是抵御。我说这就对了。
晚上我还听到孩子妈说他语文书上的笔记,写得倒是不少,看起来密密麻麻,学语文不是让誊写笔记了事。这一点我也发现了,写得字真不少,但几乎没有一句是自己有感而发、或者是查阅以后写上去的,几乎都是老师一板一眼地说出来,学生们一字不差地写上去的。这种认真的精神我很钦佩。但是,一节课里主要的时间都用来当文字的搬运工,哪有更多自主的时间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发掘、体会字词句、文章的美呢!
还有,我在孩子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曾经让他对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进行一个标识,最好是摘录,如果有想法还可以写出来,实际也就是读书笔记。但,整个下来,看是看完了,标记也做了,标记做的是什么呢?正儿八经对偶、夸张、排比、押韵等好句子好段落没发现标志几处,大部分是初次出现的人物的名字、或者是对一个动作的交代,这种陈述性的话。当然,我可能还是从一个成人的眼光来要求,但是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对这种好句子有敏感性才对啊!难道是自己的“想法”有点高了吗?


综上,我认为,六年级比较优秀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语文素养应该有哪些呢?
一是感兴趣。思想上认为学习这门课能给自己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给自己带来一种成就感、充实感。每天都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这门课,如果哪天没学,心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不踏实。这就是兴趣的意思。自己想想哪门课有这种感觉,哪门课感觉不强烈,哪门课绝对没有,甚至希望每天不学才好呢!
二是强烈的时间观念。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自己提前计划好,比如说,晚上7点到8点,就是认认真真写一篇200来字的小练笔,就生活中的某一场景。不折不扣,安安心心到这完成,并且不是仅仅满足于写完就行,而是从构思到下笔,到写成,到修改,到有时间限制,比如构思5分钟,列提纲打草稿5分钟,具体去写15分钟,写完再看再修改15分钟,到最终认真誊写成稿又是5分钟。所以,想变优秀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甚至优秀的大人都是从小就优秀的,都必须有很强的自我规划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什么时间必须干什么事,这是雷打不动的自我规定,谁都阻挡不了,这才是真正的个性。问问自己这种时间观念,哪门课有,哪门课有点,哪门绝对没有,就是学到哪算哪,管它是几点不几点呢!
三是求真务实、落细落小的钻研劲。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别人说了句什么,自己想都不想就往上面写,或者是语文阅读只限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作者思想情感、段落大意的理解,对某一句话或词语被动地接受理解。什么是被接受理解呢?就是老师指出来这篇文章中那个句子、词语、字是什么意思,自己才要去记。这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关键”的字和词,并且主动去通过查阅字典、其他资料,通过联系实际、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等方法,去深入思考,发现这个字在这句话、这篇文章中的确确实实的好处。也就是从细微处主动发现文章的“美”。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中,但是必须把这项技能当作习惯,赶紧用起来。自己在这方面主动过没有,主动了发现的字和词是不是关键的?(找关键的字和词的方法,一方面复习原来学过的文章,一方面对词性要把握准确,你看是分析哪一方面,比如分析人物心理、性格特点是多关注和这个人物有关的动词;分析场景、思想感受方面的要关注形容词等。)
四是善于表达。一方面是书面表达,要把每天在学习、生活中所看、所听、所想的关于学习方法、社会时事热点、人生理想等等,忠实地描述一遍,记录下来,养成习惯;另一方是口头表达,这点记得孩子在四年级时就给他提过醒,要求在日常说话时,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基本的是语文的成语等用起来,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冬冷夏热、喜怒哀乐的感觉、感情,通过提醒,倒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要联系到日常中,把自己看到的最有感触的事或者看书过程中好的句子读一读、讲一讲,这样的情况很少,几乎没有。所以,口头的表达,很是个短板,亟待补上。为什么非常强调口头的表达呢?这里面既包括朗读,也包括讲述,事实上,口头表达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技能,既要求表达者提前准备,还要求对内容有一定的“整合”能力,就是在不一定忠实于原文意思的时候,还要适当做出调整的应变能力。并且,古语说,打铁拿钳,放羊握鞭,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要想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必须嘴上得挂起来。这样才能练出个一二三。当然,这里面可能与家庭氛围有一定的关系。大人们很少“讲故事”,很少“老王卖瓜”,都是务实派。但是,有些事情,只要你想变,付诸行动一定能变!在这方面,自己问问自己,什么时间开启自己的“喷子”之旅呢?就是把自己每天看到的、想到的及时和别人进行讲述、描绘呢?
最后,衷心祝愿所有关注语文学习的家长、孩子们在未来可期的日子里,早日投入状态,每天成为比昨天更加进步的自己!

② 知名机构人大附早早培(zzp)学前集训队-数学/神测和动手
① 华杯赛/华数之星真题试卷-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② 迎春杯/青少年创新能力测试-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③ 希望杯/希望数学-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④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⑦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⑧ 鹏程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①《人大附中早培海选必刷》《八中海选训练与解析》电子版教材
② 八少八素、人大附早培神测千题(上 下册)
③ 人大附、八中海选神测万题练习册及答案解析.pdf
④ 八少八素试题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试题分享+神测复习资料
② 朗思 iESOL 备考资料
北京高中:
①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机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听力原文、音频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