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小升初「蓝皮书」——海淀区志愿填报6条案例和6条建议
注意以下案例并无绝对对错,只是我接触的案例和给予的一些调整意见,大家看的更多应该是逻辑。
加入每个区域和每个学区内,学校都能分出来四个级别,A代表小强,B代表区重和突出的优普,C代表好于最普通学校的普校,D最普通的学校。
案例1:
家长需求:孩子没有太大可能择校,也没有保底,规避学区内D校即可
家长填报:一批次1志愿:B,2志愿:B,3志愿C,二批次1志愿B,2志愿C,最后志愿D
修改建议:其实该家长志愿填报基本也符合他的需求,不扣细节填报没有问题,但如果该家长核心目的在于避D类校,那么一批次他有两种调整方法,第一种极其保守的去选择C,这种大概率他能一批次走,完全避开学区派位的D,第二种保持一志愿B,二志愿放C或者考虑二志愿放一个民办的B,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一批次二志愿的拦截概率从而避开二批次,该家长二批次基本符合常规大众思路,但如果该学区的D类校家长非常不想去,那么也可以考虑二批次1志愿放弃B类直接放C,尽量保守的上岸。
特别说明:案例1的填报策略是比较大众的填报思路,并无错误,我的建议只是基于家长把规避D校作为第一目标前提下的最保守建议而已。
案例2:
家长需求:接受学区D校,目标冲优,顺便关注一批次后的补录机会
家长填报:一批次1志愿A或者优类B,2志愿B,3志愿B或者民办B,4志愿C。二批次1志愿优类B,2志愿B,3志愿C,4志愿D,5志愿D
修改建议:该家长认可学区内两所D类校,而且还想努力下补录,因此一批次前面几个志愿更多想冲下好学校,前三个志愿都没问题,第四个志愿多余,四志愿C类虽然不是D类,但也存在录取可能,如果录取就锁定,那么后续补录机会不能参加且二批次再冲B 类校机会也没有了,因此建议去掉四志愿C。另外该家长二批次前面填报基本没问题,因为其考虑普校,所以从好到坏捋着填,但因为该学区有两所D类,家长最好可以在两所D 校中pk选出更优一所,放在大概3-4志愿位置,3-4志愿位对于一些B类意义不大了,如果能放一个自己认可更好的D类还是有效拦截避开最不想去的D类的。
案例3:
家长需求:有B类校保底票,想报优于自己保底的学校
家长填报:一批次1志愿A类或B优类,二志愿B类。因为有保底不涉及填二批次了
修改建议:一志愿A类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志愿B优,家长就要考虑清楚这所B 优校是否真的比您的保底能拉开档次,如果只是好一些但距离远很多,我觉得这就有些浪费一志愿了,还有就是2志愿B类,常规是不好录的,但摇号这事情不能百分百,万一录取和您的保底没有拉开档次,而后续您补录可能还存在可能,这时候被摇中的二志愿B类锁定录取,岂不是得不偿失,所以有保底的话,家长一定要把保底作为一个标杆,在一批次选择上尽量能够拉开和标杆的档次,报和标杆同水平的意义不太大,更不要怕空着志愿为了填而填。
案例4:
家长需求:提前拿到MD,想去更好的学校
家长填报:一批次只填好于MD学校能拉开档次的学校
修改建议:这个志愿填报其实没问题不用修改,但要提醒家长的是,您要确保您的MD保底是允许您可以一批次选择其他学校的,或者说您有信心就算该MD校后续放鸽子,孩子也有能力大概率获取到补录机会,否则不要因为想追求更好的而把已经获得的机会丢失,因为有的学校MD录取是要求一志愿填报他们的,有的则是利用集团成员校,前者如果是小强我建议家长如果没有更高追求就听话按照MD的通知要求来,如果是非小强可以考虑填更好的,但也要评估下后续补录机会的可能性,如果是让您填集团成员校这种,那您不填,后续再想去基本可能性很小了。一般能提前拿到MD的学生后续补录机会确实也还有,所以到底是否按照学校要求来填关于还是取决于家长对后续补录机会可能性的判断。
还有两个今年我接触过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我给大家也说下
派位案例
今年有个家长,我印象找过我超过5次以上面聊,她家孩子情况简历其实并不突出,有些特长奖项,校外成绩和荣誉这两个核心都没有,而且因为家庭一些特殊情况,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寄宿,前期聊了几次大概思路,后面在招生计划出来后又来找我确定了几次,因为家里人意见也有很多次不统一,所以沟通多次最终确定提交,结果是满意的。
这个交流过程中,我发现首先家长平时可能因为工作原因对升学不是很了解,对于学校更不了解,虽然家长说相信我的规划建议和学校推荐,但我只了解学校,却对孩子不如家长了解,最终拍板决策还需家长来做。
最初家长因为偏好寄宿,所以偏好于公办寄宿20中或者民办师达,但该家长对于公办寄宿里其他能拦截的学校并不想去,也不想落学区派位(学区派位进校就不能解决寄宿问题),我给家长的建议是,要考虑核心需求,家长说就是不落学区派位,尽量能在一批次选个还可以的能寄宿的学校,我和家长商量完,给他的建议是一二志愿可以考虑海外和人北,三志愿从公办寄宿里选个相对能接受的非20中这类热门的学校,或者一志愿仍然报20或者师达,二三志愿去用海外和非热门公办寄宿校区去拦截。首次沟通明确后,招生计划出来前家长又来找我做了一次确认,告知我更偏向于一志愿师达,二志愿海外,招生计划出来后,今年海淀多所民办减招了,家长就马上又来找我做确认,这次我的建议机会有些调整,我建议更侧重于一二志愿海外,三志愿非热门公办寄宿校的方案,这个能更大概率的保障一批次能上岸,最关键的核心就是一二志愿海外因为涉及多校区多个班型如何选择,因为海外本校综素最热,我建议避开,最终家长一志愿中的是海外多语种,也相对是满意的结果了。
综合上述案例来说,随着招生计划发生改变,志愿规划也要随之调整,填报志愿一定家长要自己明确最想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就像上面的家长,可以降低预期值,但要尽量保上岸,海外多校区班型会分担海外中签率,部分校区班型热度至少在一二志愿没那么高也存在一定中签率,当然三志愿也给他选了一个公办寄宿学校做保底拦截以防万一。
择校案例
今年有的家长找我比较晚,印象中大概在一批次后开始找的我,那个家长前期拿到了某校md,但学校并没有给他明确的承诺后续能补录,导致她也没再关注太多其他学校机会,一批轮空后开始着急寻求其他学校补录机会,这时候找到我问还有哪个学校有机会,我推荐了一些可询问的学校,经过一番努力,她心仪某校等待机会但迟迟没有,联系了另外一个要求尽快去交确认码否则不保留机会,她害怕错过先交了,结果交码当晚心仪学校来了电话也要求交,这时候非常着急,我告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首先不再系统上确认,其次马上联系交码学校寻求撤回,最终据家长描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了各种人才要撤回来,然后又联系心仪学校等确认,这又是一番焦虑,家长非常担心之前学校撤回心仪学校又错过了确认时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好在卡在截止前来了电话最终完成录取。
此案例我想说明的是,家长在一派前拿到MD务必确认清楚学校怎么给的承诺,如果不能保证轮空补录,那么一志愿是否填报该校要考虑清楚,同时也要考虑好备选学校,一批次后的补录尤其是交码期间会比较紧张,每年都会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家长交码一定要考虑清楚,当然交了码学校录入只要您没确认就不代表录取结束,但想从之前学校撤回非常难,所以补录阶段需要家长积极的去联系各个学校,这时候要从心仪程度最高的逐渐往后联系,避免和此家长出现同类问题,也号召广大家长,如果到您的最终录取阶段,已经明确录取的家长能够分享给其他家长您所弃票的情况,同时也告知学校,方便家长也能让学校有充足的时间去招其他学生。
以上只是选了几个往年典型的案例,还有很多案例就不逐一说明了,每个孩子不同每个家长规划也不同,因此家长不要盲目迷信一种填报策略,要结合上述我说的元素来做出适合孩子的选择,不要去打听别人怎么填,也不要为了孩子作伴而跟别人填,客观考虑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些海淀家长往年会考虑跨区西城,目前西城的入学路径除了房产户口跨区外就是民办亚太和几所特色普校,房产户口如非毕业年级转学热门学区可能被调剂,如果是毕业年级回去直接小升初缺乏西城本区重要的六上期末成绩,该成绩可能对全区派位一些好学校的中签有所影响,而目前能跨区的西城特色校均为很普通的学校,而民办因为费用高且远,作为家长要考虑清楚跨区路径问题。
有些家长未来明确一定是要在西城中考的,虽然目前初三也能回,但在校额到校所有学校均有的形势下,我还是建议能在小升初阶段就去对应城区为最佳。
今年海淀相比于往年最大变化我认为是有更多学校加入到了dz活动中来,所以家长们也有了更多选择机会,而今年开放日也逐渐恢复,增加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整体划片上随着民转公也稳定后,基本变化不大,结合变化和未变之处,给大家简单总结几点建议
1.努力争取择校,尽早制作JL,充实JL增加含金量
2.了解学校比择校更重要,选适合的不选热门的,更重要的是了解普校
3.不要忽略校内考试的价值,依托考试来检验学业,尽早查缺补漏
4.参考刚结束的今年海淀划片提前思考如何填报两个批次志愿的排序
5.小学无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始做新初一衔接
6.切忌眼高手低,确定目标校以争取保底为第一要务,然后再逐步摸高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海淀家长虽然机会多,但焦虑的也多,前期身边有人参加某个活动了,或者听说某些人接到某些学校MD了,都会让自己莫名焦虑,但从往年经历来看,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且家长为孩子多创造机会的到最后基本上都会有相对理想的结果,这个不完全绝对,只能说大概率,甚至有些家长从最初的焦虑变成了后续多所学校给票以后的选择纠结,所以希望家长们客观冷静的看待小升初,不要过于情绪化,更不要有病乱投医被一些社会上不靠谱的信息蒙骗。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