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小升初政策梳理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98 浏览




根据北京市各区发布的小升初政策文件及官方信息,以下是关于小升初的主要新政策及调整的梳理:

一、入学政策调整与材料要求

1.京籍与非京籍分类管理京籍学生:需根据户籍或房产所在区入学,若户籍与学籍分离,需满足跨区条件(如全家户口或房产证明)。部分区(如海淀区)要求外省市学籍的京籍学生提供小学应届毕业生证明及实际居住材料。非京籍学生:需提供“四证”(在京实际居住证明、务工就业证明、北京市居住证、全家户口簿),各区审核标准趋严,部分区要求社保连续缴纳满1年以上或租房备案满3年。按京籍对待群体:包括台胞子女、华侨子女、驻京军人子女等,入学材料需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如《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或博士后证明)。

2. 多校划片与学位管理多校划片范围扩大:朝阳区、丰台区等对2017年6月30日后购房的家庭实行多校划片,取消单校对口入学资格。“六年一学位”政策延续:同一房产地址用于登记入学后,6年内仅提供一个小学学位,9年内提供一个初中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二、对口直升与学区调整

对口直升政策细化海淀区规定民办小学跨区学生小升初时需直升本校初中部,家长需签署承诺书。丰台区调整部分小学对口直升初中,如自2029年起卢沟桥第一小学对口直升第十中学晓月苑分校。石景山区调整水泥厂小学对口初中为京源学校莲花湖分校,并明确古城小学对口多所初中。

2. 学区划分动态调整丰台区将原7大学区调整为13个学区,细化划片范围。石景山区西部学区新增黄城根小学分校,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三、跨区入学限制与审核跨区入学条件收紧京籍无房家庭跨区入学需提供连续3年实际居住及就业证明(如社保、租房备案),部分区(如西城区)要求父母至少一方户籍在目标区。民办初中跨区招生比例受限,主要面向所在区招生,优质校跨区名额向教育资源薄弱区域倾斜。

四、新增入学途径与招生方式多样化入学渠道全区派位:东城、西城等区增设全区派位批次,家长可填报多所志愿,通过随机派位录取。特色校招生:西城区保留7所特色学校(如北师大附中、华夏女中等),面向全市或本区招生。民办校同步招生:民办初中与公办校同步报名、录取,报名超额时实行电脑派位。

2. 国际初中自主招生朝阳区国际初中对户籍要求宽松,需通过入学考试(笔试+面试),学费较高但提供奖学金。

五、政策目标与影响促进教育均衡通过多校划片、对口直升调整等方式,缓解优质教育资源集中问题。

2. 减轻家长焦虑简化考试科目(如取消部分科目计分)、增加入学途径,降低升学压力。

3. 规范招生秩序整治违规招生行为,加强材料审核透明度,保障公平入学。2025年北京小升初政策预计仍将以“均衡”和“规范”为核心,通过多校划片、对口直升调整、跨区限制等措施优化资源分配。



发布于 2025-04-05 20:2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