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大班,25年即将报名小学,你目前对于各区人户一致、人户分离、统筹排序等升学概念仍然模糊不清,一定不要错过这篇,干货满满,建议收藏!
户籍也称“户口”,在上海,和入学挂钩的户籍标准,通常有以下三种:通常,学校招生就是按照上述三类排序招生的,上海户籍优先,其次是家长居住证积分满120分的,最后才是家长居住证积分不足的。而一些特别热门的公办学校,上海户籍的报名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学校计划招生人数,就要通过入户时间长短来排序,入户时间越长,排序越靠前。目前一些热门学校都需要落户2年甚至3年才比较稳妥。
户籍对口是指不动产和户口是否在划片区域内,按照户籍划片决定就读哪所初中,而不论小学在哪就读的。所以就读同一所小学的孩子,也会因为初中和小学的划片范围不同,可能会对口不同的初中。
实行户籍对口的行政区:浦东、闵行、宝山、松江、青浦、嘉定、奉贤、金山、崇明。
对于户籍对口的区,由于是地段划片,所以是存在初中学区房的。而且因为不涉及到转学,不论小学是在本区还是外区就读,只要户口在区域内,且人户一致,就能上对口的初中。
不过,每年都会有新的学校建立或现有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这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顺利进入理想的学校。24年上海多区有不少小学对口进行了细微调整,家长要及时关注。
一年级入学之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会要求填写资料录入档案,生成一个学籍号,这个学籍号就是上海市的电子学生证,学籍号一共19位数字。
孩子一年级所就读的小学,就是孩子的学籍所在地,这个学籍地十分关键。
学籍对口即在孩子小升初的时候,该区公办初中会根据孩子小学的学籍,来决定对口初中。意味着,区别于户籍对口时按小区对口,学籍对口是按照小学对口的。
比如说,徐汇区紫阳中学,按学籍对口两所小学(徐浦小学和华泾小学),那么只要是这两所小学毕业的学生,都对口到紫阳中学入读初中。
电脑派位是在报名人数>可招生人数时,所采取的一种通过电脑产生入选号码的方式。参加电脑派位工作的人员由区教育局相关工作部门和监察部门的领导、幼儿园的领导及家长代表等组成。
最典型的就是徐汇区的公办小升初,全区除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外,都采用电脑派位。
在上海的小升初阶段,目前有3个区涉及到电脑派位,分别是长宁区、徐汇区和静安区。电脑派位所有的学校都是从第一志愿开始录取,满额后就可能不在接受其他志愿下的学生,所以第一志愿很关键,家长需要谨慎填报!
电脑派位的本质≠摇号,电脑派位主要是公办,像静安、徐汇和长宁的全区,这些都是有电脑派位的。派位是一定能派到某个学校的,而摇号是民办,你会得到两个结果——摇中/未中。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要电脑派位,对口三个学校A、B、C,最后不管我派怎么样,我最后总会有一所学校来兜底的;要么派到A,要么派到B或C。总是不用担心没学上的。但是摇号是我摇A校,要么摇中了,皆大欢喜,高高兴兴上学去;要么没摇中,那就与这所学校无缘了。所以摇号和派位是两码事,并且公办的电脑派位是在民办摇号报名之前的,也就是说,公办电脑派位,你是先知道自己派到了哪个公办,如果你不想去这个公办,你还可以再去报名民办摇号。如果派到的公办已经很满意了,你完全可以不用再去民办摇号了,直接参加公办第一批验证。首先孩子是上海市户籍,这里的人户一致,指的是户籍地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判断依据是户口和房产证。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户口所在地跟房产证上的地址一致,就是人户一致。上小学只看你的户口在哪,和上不上幼儿园,在哪上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情况中会存在其它的特殊情况,各区也会有不同的规定,在人户一致的基础上,也会存在落户时间,不同的要求。指沪籍儿童户口本上的地址和居住地址(即房产地址)不一致,但想在居住地就读,就需要办理人户分离。人户分离主要是为解决少部分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问题,而不是提供择校的途径。如果户口所在地对应的学校一般,自家另一套房对口的学校更好更热门,想通过办理人户分离想进入热门公办学校,恐怕不能如愿!既然是热门学校,最大的可能性是孩子按照区内统筹的原则,被统筹到还有很多名额的、比较远或者很一般的学校去。概括来说是指推行此政策的区或部分学校“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即同一个门牌号地址同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有一个对口入学名额(双胞胎和二孩除外)。2024年,上海共有12个区涉及“五年一户”政策:徐汇区、黄浦区、长宁区、杨浦区和宝山区在全区要求实施“五年一户”政策;
静安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嘉定区、松江区对区域内部分学校实行“五年一户”政策。其中徐汇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嘉定区涉及小学、初中阶段;
普陀区、虹口区部分学校实施;
另外,崇明区实行“三年一户”,根据居住地学校学额情况和学生实际居住年限的长短等因素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入学,在同一地址居住户内三年内原则上只有一次同校入学机会(多孩除外),同时还须经过区教育局审核;
青浦区、金山区、奉贤区3个区暂未实施;
而是指:由区教育局根据本地区公办学校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合理规划和确定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范围和招生人数,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义务教育学额。就近入学完全不是个地理概念,看的是孩子的户籍,孩子的户籍地在哪里,对口的就是哪所小学,然后按照户籍条件、入户年限等信息依次安排入学。在幼升小报名过程中,根据孩子和家长的户籍、居住地等因素,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进行排队,以确定孩子入学的顺序。总的来说,公办入学录取原则就是:人户一致优先,人户分离靠后。同类第一批验证在前,民办未录取在后。即使处在人户一致第一档位,入户籍时间长短、房产产权人与儿童的关系、是否是集体户口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入学排序。
一般二梯队以上的热门公办都需要满足“人户一致”,且落户的年限越长,录取的概率就越大。不过,上海16区的入学录取顺位并不都是一样的,以浦东新区为例,录取排序为:1.人户一致(人户一致超额,按照入户籍时间长短顺序安排入学)
2.人户分离有房
3.非沪籍+120积分+房产
4.动迁户子女:因动迁原因,户籍尚未迁移至安置地的,或居住的安置房产尚未办理产证的,如动迁安置地配套学校已具备招生条件,可凭动迁协议书安置地址就近安排入学。另行租赁房屋居住的,统筹安排入学。
5.本市户籍居住本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适龄儿童(少年)
6.本市外区户籍“人户分离”(居住地无相应房产证)的适龄儿童(少年)
7.其余符合入学条件的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
8.香港、澳门、台湾适龄儿童(少年)
9.外籍适龄儿童(少年)
10.其他符合入学条件的儿童(少年):除上述情况以外,其他符合在本区入学的儿童(少年),由招考中心视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可以看到,并不是说非沪籍就一定排在最后面录取!但对于非沪籍家庭来说,持有上海居住证和居住证120积分是相当重要的,或者没有120积分,有房产也是一项优势。当对口公办报名人数大于招生人数,由教育局实行区域内统筹,安排到其他学校入学。人户分离、非户籍等情况,都有可能会被统筹。各区最常见的统筹方式就是“就近统筹”,除此之外,还有3种统筹规则:(1)自己选择统筹小学,上海有少数小学是可以让家长从几所小学里进行选择,例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2024年家长分享:今年学校给了3所小学自主进行统筹选择,许昌路第五小学、凤城新村小学、杨浦区教育学院实验小学;(2)校区间调剂,上海有部分小学分校比较多,会在这几个分校之间统筹安排,例如闵实验的4个校区;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