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升初简历联想到的:关于深圳小升初择校现状的几个关键思考和学习建议!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59 浏览




从另外的一些相关维度来拆解聊一聊简历这件事情,讲几点暖爸认为比较重要的认知、思考和建议

1,最需要制作简历的那部分孩子,其实是在二等奖、三等奖(top5%-top30%)这部分孩子。因为这部分孩子,最需要通过小升初简历这种形式来帮助自己在万千简历之中稍微区分开来,获得接下来的筛选机会,不限于X课堂、MK等。这个时候小升初择校敲门砖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

2,关于小升初简历投递的机会或渠道,top1%顶级优秀的那批孩子,或者说已经拥有多项赛事一等奖的那种学生,反倒没那么必要关注简历投递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孩子基本集中在几个核心教练的集训队体系里面,尖端教练专属的DZ渠道胜过一切的赛事、简历。另一方面即使孩子没在几个核心教练手里,学校里有负责招生的老师,前桥搭线,总会想方设法积极关联上你。

3,够资格去SZ、SW、SXY、SGJ的这部分孩子,父母仍需要为DZ而奔走,主要原因在于需要争取最终竞争到那一百多号去3+2丘班的名额。这时候渠道的因素才会成为关键性、决定性的因素。

所以对于三四年级那批顶级的学霸们,尽快找机会去这几天教练的特殊班级里参与学习,可能是比参加赛事获得奖项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里不是说不要去参赛,在没有特殊人物推荐的情况下,参赛获奖有时候也是这些教练收徒机会的一个敲门砖

总之,尖端的竞赛体系走的就是一个筛选逻辑,不是素养培养逻辑。

4,事实得承认,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属于上面第三点提到的尖端苗子。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类似于赛事结果和小升初简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如何在追求形式的同时,同时关注孩子底层学习素养培养,甚至为初高中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是聪明的家长们思考的主要命题。

个性化学科学习的路径规划、目标学校的选择甚至到升学赛事报名的选择技巧都是家长们要思考的。这些对于三、四、五年级的家长来讲,比打听一些DZ、MK的消息渠道来得实际,有用得多!

5,深圳本土这些关键性的赛事CCSW、PCB、SCC要不要报名?

如果你没有非常强势的渠道资源,但又想参与XSC的择校游戏,报名参与确实是很有必要的。至少是一个你可以主动出击,为简历而做准备的支点。

毕竟在小升初简历板块,虽然很多机构或者博主都会教你如何把小升初简历做到尽善尽美、抚平瑕疵,但有些核心的硬伤的抚平不了的。

事实的场景是:在筛查孩子们简历的时候,学校招生老师们,以及愿意帮助孩子推荐DZ机会的老师们,基本只看两项:首先看这孩子赛事荣誉的水平,其次再看看孩子所在学校以及再学校的学业成绩报告。其它的诸如推荐信、自荐信、兴趣特长等,往往是不得不忽略的。

因为很少有老师们能够那么耐心去看完所有小朋友们的简历,你想象中的有些负责人的老师,为了防止错过人才,字斟句酌、品味真诚、品味文采的场景,几乎只能在你的想象中生存!

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年的赛事报名口子越来越紧,找到报名入口又成为了家长的一个难题!当然,暖爸的微信好友家长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发朋友圈很少,但一些关键节点还是会很尽量分享信息的!

6、从小升初简历关键性展示的赛事需求,反推到具体的升学要素规划,就是家长们常常问到的问题:奥数要不要学?KET、PET要不要考?

这个问题是要看孩子现在的实际情况,比如对孩子的期待与目标,比如孩子现在所在的年级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裕量,另外还要看孩子本身课内、课外的学习情况以及目前学习旅途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现状,再反过来结合家庭的教育认知、家庭经济、孩子学习态度、习惯等,才等得出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

所以这个答案事实上是很难给出的!如果有人前篇一律的和你讲要学或者不要学,大概率家长要慎重,考究一下老师的专业性。

这也是为什么凡是加暖爸微信的家长,我一贯都要求家长先把孩子年级、学习状况备注清楚,再向我咨询问题的根本原因!

7,但是呢,一般来说,小学中低段的孩子,撇开一些确实家庭认知和环境问题,以及一些智力性的、生理性的问题比如多动症等,大部分孩子都是有机会、有必要去参与数学思维的培养训练。这里说的培养训练,不一定说的是纯奥数竞赛体系,我们可以简单迁移理解为书写的兴趣(书法)、美术的兴趣(画画)等等,就是数学思维的拓展学习。

暖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考虑:

第一:数学思维学习训练这个事情,只要是善于引导的老师,对大部分孩子来讲没什么太大难度。

第二:在数学思维板块天生缺陷的孩子其实是很少部分的,大部分是后天引导、定义、负反馈的问题。

第三:除非到了尖端竞赛生比拼环节,否则智力因素起到的作用会远远低于学科规划、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作用

第四:无论国内的升学竞争,还是国际的升学竞争,数理思维的作用占比都比较的大,你可以不是顶尖,但一定不要短板,否则后面择校或者择专业的选择,都会无比受限!

所以,依照以上四点考虑,暖爸的结论建议可能会跟很多教育博主们的观点有些相左:

大部分小学三四年级的家长,在能力范围内是有必要让孩子去接触一下奥数体系的,从浅奥到纯奥匹配实际情况去选择。

这个是结合深圳小升初、中高考升学实际需求的维度,也同时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实际维度,得出来的自认为较优的建议。

所以:让孩子去试试吧,不然后面孩子会丧失很多的比较好的升学路径和机会。

在这个基础认知和价值观念同频之后,家长们要做的重点,不是要孩子学成、学到什么程度,而是在孩子学习接触的过程中,如何及时关注到孩子的正负反馈变化,快速制定调整策略。

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发现孩子受挫之时,如何借助方法和外部力量,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陪伴孩子突破过去。

当然这一步,如何选择老师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自身或者周边没有这样核心力量资源,可以选择果断放弃、转向。

8,说到英文这件事情,已经被无数的实际案例证明:这件事情和智力因素相关性不大。基于语言学科的习得性逻辑,只要遵循正确方法,利用资源,把握时间投入和习惯培养,英语这件事情就必然能搞定。

现在深圳很多家长,从两三岁的磨耳朵做有效听力输入,到动画和绘本阅读的辅助,通过幼小启蒙的打底,再到自然拼读方法、原版教材的体系支撑,让孩子在四五年级到达国内的中高考英文水平,考过KET-PET,是大概率的事件。ket-pet考级这件事,虽然没有任何学校,包括深外这种pet扎堆的学校,明确说过kp有升学作用,但在能力选拔逻辑中,它却不可能不发挥作用。

9,再说语文,目前四大MX选拔的水平线,对孩子的语文素养能力我觉得基本是到了普通的初高中水平了,知识面的广度、阅读理解的深度,都大大超越了我们求学的那个年代。语文目前国内的标化评估几乎没有,BX、WX等好几个老牌的活动,也因为遵循不了赛事的公平公正和严谨,导致参与者寥寥,含金量可忽略不计的境遇,所以在赛事这一块家长们要做的动作其实很少。

关于ZG的语文教育体系如果要发散出来讲,比如国内课本的设计、阅读体系的分级缺失等等……可能今晚的闲聊就止不住了!这里面的每个都是暖爸极度想吐槽的糟点!

回归的升学的现实维度,家长能做的最简单且有效的,可能是回归到语文的底层逻辑,在小学阶段把阅读做好,大范围的阅读、大目标的阅读,这个方向也符合中高考改革的方向。否则语文这件事,将会缠绕孩子很多年!

关于数学、英语、语文的学其它议题或者学习困境,大家如有需要可以在文末找到二维码加我微信。暖爸很乐意和你们分享交流。

你们的现实案例,可以不断调整和佐证我自己的教育和升学认知。

10,再重新说回小升初简历这件事情本身,当年我刚在深圳从事教育工作之时,听到小升初简历这件事情,内心其实是挺惊讶的!

上个初中还要像找工作一样,写什么简历,太为难人家小孩了吧?相信很多家长和我有过一样的新路历程!

在深圳这座教育资源丰富但优质教育资源极度缺失的城市中,小升初的竞争其实是中高考竞争的前置,所以我们的父母没有选择,只能靠此方式主动去为孩子寻求更多的机会,收获名校重点班的Offer,为孩子的中高考起个好底。

当然,后来才明白,其实为难的不是小孩,而是家长。

家长为什么挺难,最直接的佐证就是:天的文章里应该有很多词汇是家长看不懂的!

大家可以顺着深圳小升初这个关键词,去关联,去扩展了解一些信息……暖爸在问候也会附上一些有意思的资料!

至少做了这一步之后,至于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了父母的认知和信息差之上。

我很难想象,每晚听暖爸闲聊的粉丝中,未来会出现当邻居的小孩去了重点初中重点班,自己却在家门口菜小普通班,还在诧异的发问:同样是只有自己小区的学位房,他家孩子怎么就跑XX初中去了?!

虽然,过去几年,这种懵懵懂懂的家长,一直存在!过去有,未来肯定也会有!

我一直认为:父母的教育高纬度认知,不一定能直接助力孩子的腾飞,但至少可以起到一个托底的作用!



发布于 2024-12-01 11:2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