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强初中跌落神坛:浅聊百合外国语学校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坊间小升初【“5+1”名校】有几个版本,其中最流行的版本有两个:
【“5+1”名校】的第一个版本:
深中、深外、深实验、深高级、百外,+广州华附
这个版本把深圳本土5所学校列入一起,广州华附单列。在2017年之前尤为流行。
因为那时候广州华附还没有被深中打败,华附以广东“奥校”之名,经常来深圳截胡尖端竞赛生(当年真是气得我们牙痒痒!)
所幸这个格局在17年之后被深中改变,成为历史:
在2017年之后,深中通过自己的3+2实验课程体系,无论是高端竞赛生获奖,还是清北录取人数、保送,都拔得头筹。
打得广州华附毫无招架之力!
【“5+1”名校】的第一个版本:
深中、深外、深实验、深高南、深高北,+百外
这个版本把深中本土5所公办名校列入一起,民办百外单列。在2019年之后尤为流行。
原因在于2016年创校的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深高北)在2019年迎来第一届中考毕业生,然后通过“激进式”的点招选拔策略,配合优质的教育团队、教学体系,一举成为了深圳市集团分校最成功的典型,从此与深高南起头并列,跻身一线名校!
但是无论哪个版本,在过去十年,今天的主角“百外”一直傲然挺立在第一梯队!
百外的中考成绩甚至一度形成对其它几个名校初中的碾压之势!
深中、深外、深实验、深高级这四所学校的录取率,简称四大录取率,代表着各初中培养优秀苗子的能力!通过观察上图的数据结果,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是非常震撼的!
百外因为没有自己的高中部,只有初中部,所以不再高中排名之列,意味着所有的升学率,都是实打实往外输送,没有半点水分可言!
50%+的四大录取率是什么概念?通过几组数据让家长们感受一下:
1,深中南创、南二外海德这种超级明星学校,近几年四大率也分别只有23%、18%左右。
2,各个区里面的初中四大率如果能达到6%-10%,基本就是各区家长们小升初择校竞争的重点初中,比如莲花北、深实验坂田等就是这个层次!
3,以2017年深圳教育转折为界,我们让2017年的百外成绩直接和一梯队的深高级南校区pk一下,结局如下:

4,再到2019年,作为百外四大率最差的一年,我们用这一年的四大率、十大率来和一梯队的几所名校再PK一下,同时暖爸把当年的普高录取率一并放入表格对比分析:
2019年对于深圳教育较来说,是较为特殊的一年。
当年教育圈内发生了两件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性大事,其中一件是关于深圳中考的,另一件事关于深圳小升初的。
先说中考,从上表2019-2022年中考普高录取率可知,2019那一年的中考录取率是44%。
其实40%+的普高录取率一直是常态,但恰恰那一年不知何种原因,就上了热搜,热搜词叫做“中考海啸”!
那一年开始,深圳的家长们对中考“五五分流”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
原来,在深圳上学,我们的孩子有一半以上上不了公办高中!
这里面,甚至还剔除了在K1-K9阶段很多转回老家上学的孩子,基数降低约30%,否则录取率数据更低!
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中考海啸”暴击,深圳开展了浩浩荡荡的“新高中建设”潮。各部门才像觉醒了似的,为满足市民对普通高中学位资源的需求,出台了《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
请记住这个文件,它明确要求在接下来几年的学位增加具体数量:
2020-2022年:新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30所,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以上。2023-2025年:新增公办普高学位3.7万个以上,公办普高录取率达到56%以上。
我们现在很多人需要感谢这个方案,搞教育咨询的、搞房产中介的、搞学位办理的……都得感谢这份文件带来的巨变!
深圳算属于比较务实的城市,目标定下来,效率不是问题!
后续每一年公办高中的招生新闻,以及每一年的中考普高录取率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份文件所带来的民生改善,确实是实打实的!
要不然深圳的家长们会更苦!因为随着2019年之后本地的中考考生依然持续增长,若是没有这些大量的新建学校学位释放,40%的公办普高率也守不住!这对深圳的家庭来讲将是灾难性的!
ok,先不发散,话题回归到百合外国语!
大家通过上图贴出来的数据,再来认真对比一下百外的中考录取数据,再来直观感受一下百外这所学校的强悍程度!
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之前,百外的四大录取率在过去十年几乎全线超过全市的普通高中录取率。
换句话说,去百外的孩子考上深中、深外、深实验、深高级四大名高的概率,比普通初中考上公办高中的概率还要高!
正因为这各原因,吸引了无数的家长把孩子往百外去送!
中国哲学里有个阴阳平衡的概念,说的是盛极必衰!当一件事情发展到“飞龙在天”的程度,接下来就极有可能进入“亢龙有悔”的状态!
于是就得提起2019年发生再教育圈的另一件大事!
2019年,百外依然像往年一样开展着小升初点招选拔,暖爸的印象,当年至少1w+的孩子直接报名参与,掐尖的形势可见一斑!
同是2019年,坊间有家长爆料深高南取消点招,并得到教育局副局长的确认,表示当年一律不做点招,已做的也一律取消。
时间再来到2021年小升初,百外被制止了全深圳点招的资格,采用的是直升+积分入学,排除部分春蕾直升的学生,剩下的按照龙岗区积分入学政策录取。
这几则陈年故事,结合百外接下来几年的中考数据,特别是2023年之后的数据来看,就显得颇有意味:
2024年百外的中考生基数暖爸暂按网上说法,18个班级675人计算,四大人数135人,也就20%!
2019年之后,2020年的点招自然受了影响,从这批孩子2023年的中考数据可以看出,四大率38%。
2021年全面取消小升初点招,这批孩子2024年中考,四大率20%。
我觉得这组数据对于那些已经去了或者正在想去百外的家庭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四大率20%仍属于明星学校的概念!
但确实,百外的辉煌顶点,“中考神话”时代,大概率已经过去了!
尽管这几年依然有通过百外集团春蕾小学插班的方式,维系着丝丝“优质学生供给”的通路,但毕竟从明面转入暗线,其号召力和影响力自然大不如前,找到中间人就已经挺难,况且高额的费用(三年学费+择校费近60万),也让很多普通经济的牛蛙家庭,望而却步!
暖爸一直的观点是:
所谓名校,其实是“学校+生源”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名校只要不掐尖,名校的神话大概率要破灭!
牛的往往是学生,而不是学校!

分析到这里,家长们对百外还会一如既往的热情吗?
特权收紧,潮水退去。
百外终究还是要回到它原本的位置。
教育,也仍需回归到它“教书育人”!
写到这里,有感发问:
当初那批家长,如果不是为了冲四大而去,愿意花费如此巨大吗?
如今四大光环褪去,后来的家长们将以何作寄托,冲向“百外”?
很多人问暖爸关于升学的建议,我一直理念是:如果自己家庭周边已有较为不错的学校资源,那就少受一些中介的魅惑吧,不要“过于折腾”去追求“顶尖”的益处,因为凡事超过了一定的度,投入产出比将趋于下行。
家长们更应该安安心心沉下心来,关注自己孩子实际,考虑自己家庭实际,有机会的时候多提升自己的教育认知,加强自己家庭辅助的能力……
特别是小学阶段,家庭辅助的作用比学校的作用大,牛蛙们往往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学校顺手摘桃而已!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