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2所中学将开设丘成桐少年班!初高中一贯制培养!低年级学生重点关注!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10 浏览








近日,又有两所中学将开设丘成桐少年班!这对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无疑又多了一条升学路径!


图片


根据河南教育厅的官方文件,“丘成桐少年班”招生对象为郑州市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招生计划为每个学校2个班,每班40人;培养方式为初一到高三六年贯通式培养。“丘成桐少年班”招生工作要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下进行,学校不得私下开展招生考试、测试。


图片
图片


截止目前,全国共有21所中学获得设立“丘成桐少年班”授权。那么“丘成桐少年班”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学校设立?未来升学方式如何?


什么是“丘成桐少年班”


“丘成桐少年班”作为丘成桐先生倡导的一项数理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主要面向“崇尚科学,身心健康,成绩优秀,具有突出数学、物理潜质和特长并有志于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拔尖中学生,联合大学与中学的优势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合力为我国培养基础科学生力军。


“丘成桐少年班”采取初高中一贯制培养,小班教学为主,充分发展学生的数理特长,兼顾通识教育,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有哪些学校设立“丘成桐少年班”


此前,全国共有19所中学获得设立“丘成桐少年班”授权。名单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第二属中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第七中学、杭州学军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第一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雅礼中学、贵阳市第一中学、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浙江乐清市知临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一零一中。


图片

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图片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官网


“丘成桐少年班”如何选拔学生


根据外省情况,有些学校在选拔学生时,会采用先笔试再面试,选拔试题、过程和结果的认定等形式,有些则是全面考察学生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和化学等五门学科,同时还增加了数学的加试。考试范围以初中学科为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有所拔高。


“丘成桐少年班”培养模式


“丘成桐少年班”按“重基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数理特长,兼顾通识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以及全面发展。


以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丘成桐少年班课程分为常规课程、超常课程、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体验式、探究式科学研究类课程。丘成桐先生担任丘成桐少年班总顾问,负责全面指导、规划总体培养计划。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定期与学校专项工作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交流,了解掌握人才培养进展。同时,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资源,联合规划“丘成桐少年班”课程建设,优化大中衔接,因材施教,共育栋梁。


北京一零一中学也表示,“丘成桐少年班”将在丘成桐先生的指导下,从初一、初二年级开始着手,培养未来数学和物理领域的领军人物。将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联合开展贯通课程设计开发,在国家课程体系框架内,设计一体化贯通培养的数学和物理课程,大中衔接的项目式培养科学课程,适当融入社会学、管理学实践课程, 建立基础宽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未来升学方式


“丘成桐少年班”学生未来升学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路径:


1.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清华大学最新公布的2024年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对象面向内地招收初三至高三生,获得入围认定且通过预科考察的内地学生可免高考,直接被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录取。


图片

清华大学2024年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招生办法


2.丘成桐数学英才班


学生也可以在就读高二和高三时报考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往年,获得入围认定的学生要进行高考报名。其中高二年级学生要持清华大学当年发放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入围认定证明在所在省份进行高考补报名。录取时要满足学校规定的成绩要求。


3.学科竞赛


通过学科竞赛,获得相应名次后可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如《清华大学2024年“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招生办法》中明确表示:入围学生中的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无需参加高考即达到我校录取要求。


4.强基计划


高考前,学生还可以通过报考参加强基计划,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5.高考


学生可正常参加高考,通过高考成绩录取至国内其他高校。







发布于 2024-03-19 20:1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