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类学校专业要填在统招第一志愿!中考志愿填报问题提前避坑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73 浏览




这5类学校(专业)必须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

1、选择直升本校的市级三好学生须将本校普通班专业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方可以市级三好学生身份被本校录取。

2、经测试合格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报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科技示范学校时,须将该学校招收特长生的普通班专业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方可以特长生身份被该校录取。

3、通过招生学校所在区教委资格认定,符合宏志生条件的考生,报考北京宏志中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北京市大峪中学宏志班、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宏志班、北京市延庆区第二中学宏志班时,须将上述学校宏志班专业作为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报。如要报考上述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的宏志班,则须从统一招生第一志愿起连续填报。

4、以外交部子女身份报考北京市第二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考生,须将上述学校面向外交部子女招生的专业作为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报(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也可作为连续填报的第二志愿);以外交人员服务局子女身份报考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的考生,须将该校面向外交人员服务局子女招生的专业作为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报。

5、报考招收“大学子女”“特色班”等学校的考生,在符合报考条件下,须将该校招收此类考生的相应专业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方可以相应身份被该校录取。

志愿填报5大问题提前“避坑”

01

要不要填写提前批次志愿?

提前招生批次主要是指贯通项目提前招生和贯通项目以外其他学校提前招生。其中,贯通项目需要在提前招生中填报志愿,贯通项目以外其他学校无需填报志愿,部分学校需加试。

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要填报提前批次志愿,避免因被录取而无法参加后续招生批次的录取。

需注意:今年已在区教委备案的本校直升和集团直升拟录取考生在提前招生批次录取,不再填报志愿和参加其他方式录取。

02

指标分配招生志愿该怎么填?

需知:指标分配招生在统招批次前一序列,可填报8个志愿!

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选择比统招批次填报更好的学校,这样可以增加升入优质校的机会。如果填报了比自己预期低的学校,被录取后,将无法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

03

如何同时选择两所不同学校的实验班?

统招批次填报同一所学校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如果未被实验班录取,能选择进入下一志愿学校的实验班吗?

如果想要同时选择两所不同学校的实验班,第一志愿可只填报一个实验班专业代码,第二志愿也只填报另一所学校的实验班专业代码,然后在第三志愿填报一个普通班。

中间插入一个实验班志愿,避免因为被第一志愿填报的普通班录取,而无法参加下一志愿的实验班录取。但这也浪费了一个志愿名额。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情况做志愿填报选择。

04

填报志愿一定要看清专业代码

在填报中考志愿时,一定要区分学校不同专业代码的招生计划有何区别。例如,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中招计划中,02专业(普通班)面向海淀招收2人,但录取后却是在通州校区上课,学籍也在通州。

注:(部分学校校区地址不同招生分数也会有差别)

05

走读和住校怎么选?

很多家长有疑惑,同一所学校的走读和住校是不是一样?

一般来说,有住宿条件的学校,名额都是有限的,要求的成绩自然也是要高于走读生的分数。如果你很想上这所学校想申请住宿但也可以接受走读,那建议大家在填报志愿时,可以第一专业填住宿,第二专业填写走读,这样可以增加被目标校录取的概率。

志愿填报实例分析

背景:东城区A同学,中考区排3500名,目标校优先广渠门中学、景山学校、其次十一中学也可以,该学生初中校有部分优质校校额到校名额。

填报思路:

该学生初中校有校额到校名额,可利用校额到校冲刺优质校,如果学校公布了校排名,可以跟成绩靠前的家长互相沟通目标校或志愿填报情况,以此冲刺优质校的几率会更大。

如果学校未公布校排名,区排3500左右,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校额到校名额分配的情况,选择优质校进行填报,注意将自己的目标校放在前面。例如:

图片





发布于 2024-10-22 23:1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部分内容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以下浏览器

  • Chrome
  • Firefox
  • Safari
  • I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