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北京中招志愿填报技巧:如何判断可选途径?三大批次如何填报?

志愿填报技巧
(一)判断可填报途径
01
总分570分以上,一般公办初中毕业生:可选择填报提前招生批次贯通项目,指标分配招生批次市级统筹、校额到校,统一招生批次;
02
总分570分以上,民办/市区重点初中毕业生:可选择填报提前招生批次贯通项目,指标分配招生批次市级统筹,统一招生批次;
03
总分570分以下,所有初中毕业生:可选择填报提前招生批次贯通项目和统一招生批次;
(二)三大批次填报逻辑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各个批次所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提前招生批次:可有可无
指标分配批次:冲高的通天梯
统一招生批次:稳妥的保护网
再加上统一招生批次是最后的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所有学生都有的途径,所以我们要采用“逆向思考逆向填写”的方法进行志愿填报。
01
统一招生共设12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以填报2个专业。那这12个志愿如何分配呢?
根据「京圈儿学途规划」团队给中考生/家长多年志愿填报指导的经验,总结了一个志愿填报的模型——363模型。
把12个志愿按照学校预估录取分数线大致分成3个区间——摸高、匹配和保底。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有梯度的划分:报考有风险,但风险和机会又是并存的关系。摸高即想去“捡漏”冲击好的学校(专业),匹配即寻找正常来说按照预估录取分数线能够去到的学校(专业)。保底即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保证最大程度被录取。毕竟一旦在统一招生批次没有被录取,只能征集志愿了。
363模型即根据学生的分数、区排比对预估录取分数线,将最匹配的学校(专业),也就是“锚点校”,填报在第四志愿;“锚点校”向上摸高3所,“锚点校”向下选择同区间范围的6所,再向下选择3所作为保底。
上述的363模型属于常规填报方式,当然衍生出来的还有543、453等等,根据自身情况不同进行调整即可,但底线是一定要确保保底学校,避免突发情况,学生在统一招生批次没有被录取。
02
指标分配招生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以填报2个专业。
根据「京圈儿学途规划」团队给中考生/家长多年志愿填报指导的经验,总结了以下规律。
机会点——低分上好学校,有资格就填。
机会变危机——统一招生第3志愿是指标分配批次的底线。
注意事项一:
同一高中既有校额到校又有市级统筹的招生计划,可作为同一志愿两个专业填报;建议校额到校专业放在市级统筹专业之前。
注意事项二:
校额到校只能报普通班,不能报实验班,入学后如果有分班考则有机会流动。
03
贯通项目提前招生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1个专业。
根据「京圈儿学途规划」团队给中考生/家长多年志愿填报指导的经验,总结了以下思路。
用选大学专业方式选择
参考本科院校层次选择
参考家庭资源选择专业
推荐:相对传统专业;不推荐:新兴专业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