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享:在深圳上学,究竟有多难?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92 浏览




深圳升学难,优质学位紧张,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近几年网上流行一个段子,问:如何迅速打败一个霸气侧漏的深圳中年人?答案是:和他谈小孩升学!

入学和升学可以说是深圳家长最为苦恼的事情之一了,因为它与房产、户籍、经济条件、教育规划、学习培训等因素息息相关,而要把所有的这些因素融合打通,并通畅落地,对很多家庭来讲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深圳上学读书,究竟有多难?列举几组数据,供家长们参考:

一、深圳每年户籍人口新增40-50万,每年新生儿数量约20万左右,尽管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小初学位增加,但根据连续4年发布的学位预警信息来看,福田、龙华等区仅小一、初一学位缺口就各达上万。

二、深圳自2019年中考海啸发生以来,公办普高率引发热议,尽管2020年1月《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公布后,截至2022年9月开学已有30所新高中投入使用(2020年3所、2021年9所、2022年18所),公办普高学位快速增加了约2.25万个,但深圳中考录取率在2022年依然只有54%左右,意味着有接近一半孩子读不了公办高中。

三,深圳2022年中考录取分数线比较魔幻,靠前的公办高中AC类分数线比D类分数线要高,引发了很多网民带节奏热议,但业内人士知道,排名靠后的公办高中深户和非深户的差值越来越大,最大可达131分,D类招生比例近几年基本维持在26%上下,非深户的升学并没有臆想的那么乐观。

通过上面的数据,家长们大概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深圳升学究竟有多难了,因为哪怕是有深户有房产,要上个好学校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每年学位数上升,但每年应届生也是同步上升的,而头部学校的学位是几乎不变的,就好比原来100个考生抢1个名额,现在需要到120个考生抢1个名额,头部名校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目标上名校的同学们要获得好的升学结果,必须相对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且需要科学适度的提前规划!

都说教育无小事,但很多家长对教育这件大事,却似乎表现平平,甚至可以说是马虎大意。

有些孩子需要幼升小了,家长才发现自己目标学校积分不够,连租赁凭证办理截止日期都能错过!在别人早已在思考如何规划选择上优质小学的时候,他们还在为刚得知的升学政策条款解读东问西问,被各种升学所需的条件及材料搞得狼狈且疲惫!

有些孩子马上小升初了,才发现地段积分条件没有对应公办初中保底,居然不知道还有点招择校路径可上重点初中ZD班这事,虽然悔恨,但为时已晚。因为优秀的家长们早已在一二年级就开始为择校起跑了,经过数年的数学思维体系训练、英语等级考试、语文综合素养积累甚至科创专利等等,孩子无论是校内期末全A的成绩单,还是校外占坑的各种金牌荣誉,竞争力早已不在一个量级!

有些孩子马上初升高了,三种主要的中考升学途径都还没有弄清楚,最后中考结束才发现身边有些人靠自主招生进了好学校,有些人靠指标生去了心仪的高中,才发现原来名校录取的家长很多都是从初一就开始为孩子做了系统性中考备考学习规划,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每一步都有章法,会根据孩子每阶段的学情分析,不断锁定对标学校,调整通往可冲刺学校的具体路径方案!

我们每年给大量的家庭们做各个教育板块的升学咨询和规划指导,总结了三个现象:

一:深圳入学升学虽难,但有对症解决之道!

提前了解深圳升学政策,结合自身情况,提前做好升学路径规划,可以防范90%以上的不可逆风险,且大大降低入学升学这件事情的难度!

二:越是牛娃的家长,越重视提前规划。

优质的家长尊重专业认知的知识价值,懂得:自己的顿悟也许只是别人的基本功。他们行动和决策都非常高效,非常善于利用专业人士直接获得教育结论以节省时间,且拥有非常热切的意愿去连接资深教育者及牛娃家长,并加入他们的圈子,和他们成为朋友。

三:孩子教育的问题,往往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外延!

教育方面经常遇到各种挫折的家长,除了没有提前规划的表层因素之外,深层次来说往往是源自于家长自身对大事难事的畏惧、懒惰、懈怠、拖延,以及不具有专深且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不善于利用平台及工具。他们宁愿等孩子成绩差了花大钱,也不愿意花小钱运用一些专业高效工具,寻找一些优质平台、资深教育圈子。宁愿花大量时间刷剧八卦,也不愿意把这些时间花在陪伴孩子阅读,和孩子真诚沟通分享之上,助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专注力和目标感。

其实无论是幼升小、小升初、还是初升高很多家长的问题都共性的,只是结合不同家长的不同个性化情况,最优路径会有所不同。刚入门的家长也许会被问题困扰很长时间,且未必找到答案,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高度有经验的家长来讲,很多只是基础认知而已。比如:

非深圳户口、外籍、回国留学生、无社保、无居住证如何在深圳就读?

自己区的入学政策看不懂,如何计算积分?如何了解具体学校录取积分情况?

学位什么情况会锁定?什么时候会锁定?什么时候会解锁?

自己家附近有哪些优质学校可以上?如何优势最大化,能上的最好的学校是什么?

如何提升自己的积分和类别,如何靠购房/租赁去目标学校?

孩子在外地读着书,要什么条件能插班到深圳?

报名如果被分流到民办,能不能插班回公办?

插班转学、入学信息、招生等相关政策如何得知?如何准备?

港宝回深有哪些学校可以选择?未来该怎么规划?

如何在众多学校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担心公办上不了?想了解民办双语、国际化学校,如何两手准备?

双减政策下,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如何更好的衔接与规划?

深圳小升初5+1名校是哪些?2T重点学校又有哪些?

孩子小学学校比较普通,小升初择校怎么上好初中?

如何规划小学六年的学习着力点,以备小升初竞争?

小升初简历应该如何制作?哪些细节和技巧可以运用?

为什么小升初需要关注杯赛?含金量比较高的赛事有哪些?

择校去重点学校ZD班有哪些途径,如何做规划准备?

深圳中考的主要升学途径有哪些?是否适合自己孩子?

孩子初中成绩还可以,怎么通过中考政策降分上更好的高中?

孩子有多个升学出路,选择哪个优势更大?

深圳中考失利如何复读?如何备考?如何报考?

中考没考好,如何选择普高和私立高中?国际升学线路怎么走?

……

升学道路千万条,这些问题看似错综复杂,五花八门,但其实也基本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性结果:

有学上还是没学可上?上公办学校还是上民办学校?上重点名校还是上普通学校,上ZD班还是上PT班?走国内升学还是走海外升学?在这些关键性的核心岔路口,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更大更长远的回报?

岔路口上要取得关键性好结果,前提是需要家长们能够获取到真实的、前沿的、有价值的、高质量的信息,来帮助家长在关键时间点,做出合适的选择。但摆在很多家长面前的难题是:随着管控越来越严格,很多内容渠道越来越难得,就连学校内部基本情况以及重要升学数据,公开获取的渠道会越来越少,更别说靠自己为孩子量身定制一套系统升学择校规划,全方位解决幼小初高各阶段家长们的升学择校难题!

深学岛升学工作室组建的初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难题。连接尽可能多教育人,做一个圈子,利用人脉,利用资源,借助互联的力量,打破信息壁垒,把大家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学习资料以及升学指导系统,整合到一起,靠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不断进化,帮助各类家庭以最少的精力,找到最合适的上岸路径。团队内既有常年深蹲一线教学讲台的资深老师,也有深研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国际等升学路径的升学规划老师,还有热爱探索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多元教育模式的实践老师,甚至还能遇到耳熟能详的学校校长和机构专家。

自2022年5月份开始,深学岛升学工作室老师们一直坚持利用空隙时间给家长们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升学指导服务。坚持至9月份,由于咨询量太大,局部的力量实在搞不过来,且因为免费的原因,也导致部分家长并不十分懂得重视专业知识价值,浪费大量专业资源。为了维系深学岛的长期良性运营,吸引更多不同领域专家加入进来,并吸引更多常驻嘉宾和拓展外部专业团队做咨询支撑,以求更专心更长期地给家长提供更稳定优质的教育咨询服务,在深学岛工作室施行了几个月的免费服务之后,决定采取合理定价的会员分层服务模式,高效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家长难题,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有需要且懂得珍惜彼此的家长。

在施行会员分层服务机制后,我们意外发现,适当的付费机制确实可以高效筛选出一些真正有择校意识的家长,链接真正同频的有需求的家长,且通过会员加入所获得的付费,可以用来连接更多的好老师和优质学习资料资源,共享反哺给到圈子内的家长会员。圈子内接下来会陆续邀请更多教育界大咖、知名校长,从家长/学生关心的升学、择校、家庭教育等领域展开,分享他们宝贵的经验,助力解决家长的升学难题,规划适合的教育之路。

嘉宾们在圈子内,可以实现“零距离”交流体验,并通过平台系统的内容沉淀功能,全方位持续分享解读各学校政策、学位申请和录取的关键因素,让家长们无论先入还是后入,都可以靠系统翻阅学习精华内容资源,快速寻找适合孩子未来的升学方向。

家长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了解政策,建立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教育思维,并及时掌握信息,把握升学动向的途径,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孩子的升学之路。



发布于 2024-09-21 07:0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