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奥书籍系列(1.高思课本)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1 浏览







缩写解释:
高思学校竞赛数学课本:高思课本;
高思学校竞赛数学导引:高思导引;
 
问:关于高思课本和高思导引?
答:高思课本和高思导引同属于《新概念奥林匹克数学丛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高思数学工作组团队编著,主编徐鸣皋老师。
高思课本是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一套小奥数学教材,覆盖1~6年级,每年级40+讲主题,最新版本为2015年1月第二版(部分年级为2014年7月第二版)。
高思导引则是习题集,覆盖3~6年级,每年级24讲主题,最新版本为2014年3月第一版。
 
问:高思课本每讲的组成?
答:高思课本每一讲由“开篇漫画”、“知识树”、“知识精讲”、“挑战极限”、“课堂内外”和“作业”组成。
“开篇漫画”用一个小故事引入本讲。
“知识树”表明本讲在专题中所在的位置。我们也可以了解本讲的前铺和后续分别是什么。
“知识精讲”详细讲解本讲所涉及的知识点,采取1例1练的形式,一般每讲是4道例题和4道练习题。
“挑战极限”是与本讲内容有关的2道略难的例题,经常是包含多个小问题的综合问题,没有对应练习题。难度不会超过高思导引拓展篇,大致是高思导引2星~3星水平。
“课堂内外”是一些数学相关小知识。
“作业”用于课后巩固练习。一般为5道题目,难度不会超过导引2星。

问:高思课本的优点?
答:1.全彩印刷、“开篇漫画”对孩子吸引力大。“课堂内外”中的小故事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知识精讲”是高思课本的精华部分,知识点讲解循序渐进,逻辑清晰。
和大多数小奥教材不同,高思课本的“知识精讲”部分是把本讲所涉及的知识点分解穿插到6道例题4道练习题之间逐渐展开的。所以自学的读者能明确的知道每个知识点能解决哪一类问题。
3.例题、习题、作业解析配图配表非常多。
课本在讲解线段图后,很多题目都会配图。也经常在例题、习题的分析中提醒孩子要画图,孩子容易养成做题先画图的习惯。在小奥教材中,高思课本的例题、习题、作业解析是配图、配表最多的。
图片
4. 提供免费的课本视频讲解。
https://www.aixuexi.com/book-video/index.html
5. 文中经常会插入一些说明、提醒、小结和读者交互。
例题与例题之间经常会插入一些说明,比如“解决这类问题,主要应用的是...方法”。
经常会插入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容易发生...的错误,需要大家格外小心”,避免孩子在后面跳坑。
经常会插入一些小结,比如“在本讲的前三个例题中,我们知道...”。
6. 小的细节设计贴心。
高思课本中例题部分只有分析,并没有马上给出解答,需要孩子思考完成,这实际上增加了课本的习题量。例题的解析在课本答案部分。
高思课本中无论是例题、习题、作业都留了足够的空白够孩子画图、写步骤。
高思课本中短的“课堂内外”会插在文中,而长的“课堂内外”会放在本讲例题最后不影响本讲的主线。
高思课本中需要画(线段)图的例题(习题)会先画出一部分,方便孩子模仿着画剩下的部分。
图片
7. 讲解详细,难度不高,易于自学自鸡。
高思课本总体讲解非常详细,难度对家长和孩子门槛低,适合普娃奥数入门,也适合普娃家长辅导。课本适配机构普通班型难度,书末参考答案附有例题的详解、练习和作业的简答。

问:高思课本的缺点?
答:1. 例题只有分析,书末参考答案包括例题的详解、练习和作业的简答,但几乎没有提供一道题目的标准解答过程,对于自学的孩子没有参考范例很难写出标准解答过程。
2. 作业难度低于例题难度。对孩子的课后思考要求不高。
3. 高思课本每讲和配套的讲解视频只是知识点对应,并不是主题一一对应,且需要参考单独的Excel文件,对小白不友好。
4. 不知道是不是翻阅太多,书容易散架。


问:关于高思课本课程内容体验?
答:以4上第18讲“火车行程初步”为例。
1.“开篇漫画”让孩子思考“怎么利用车速计算车长”。
图片
2. 通过查看“知识树”我们知道本讲“火车行程初步” 属于小奥应用题模块,前铺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后续是“火车行程进阶”。
图片
3. “知识精讲”首先复习之前学习的基本行程问题:
图片
然后介绍本讲要学习的新的行程问题“火车过桥”:
图片
分析火车行程问题和一般行程问题的区别:
图片
对火车行程问题分类。然后详细讲解火车行程问题的第一类中的第一种情况,最后总结规律:
图片
使用例题1和练习1用来帮助理解上面的问题:
图片
例题部分只有分析但并没有解答,优点是可以让孩子思考更多一些,且增加了课本的习题量。缺点则是因为没有标准的范例,对于自学的孩子很难写出标准解答过程。
然后分别继续详细讲解火车行程问题中的其他问题,并使用例题和练习用来帮助理解上面的问题。
5.“挑战极限”中的例题5是包含了“火车与行人的追及问题”和“火车与骑车人的追及问题”的综合问题,例题6则是包含了“火车与火车的相遇问题”和“火车与火车的追及问题”的综合问题。
6. “课堂内外”中的“火车发展简史”小故事从介绍蒸汽机到磁悬浮列车。
 




发布于 2024-03-19 12:2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