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丘少班落地,2025小升初越来越热闹了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4 浏览 上周六8月17日,第三批「丘成桐少年班」授牌仪式在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新楼举行,全国共有7所学校获得授权。至此,全国获「丘成桐少年班」开办授权的中学达到46所,覆盖19个省市。在第三批的名单里,我们看到了:上海市上海中学及其初中教育基地——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联合入选,将开设魔都第二个「丘成桐少年班」。值得关注是:在国内全部46所丘少班中,目前仅有上中的丘少班是由独立高中和独立初中组成了联合体。其他均为高中独立建班或者初高中一体的学校建立。第三批名单公布后,目前上海有2家:华二和上中;北京有4家: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北京第一零一中学。基本上传统的竞赛强校都进去了。接下来说说对这个新闻的看法,个人观点,未必正确,仅供参考:首先,丘少班的继续扩大,让我们感受到了政策面的暖风。从2018年的中考新政、2019年的摇号新政、2021年的双减新政之后,整个K12阶段在减负的大背景下不断在收紧。比如从2018年到2023年的这5年,我们看到了小升初阶段民办初中不能选择生源、看到了中考阶段高中自招比例大幅度缩减、看到了高中阶段高中竞赛获奖的高考降分福利大幅度减少等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这个政策环境一直到2023年才开始有了些变化:2023年4月,第一批丘少班授权成立,全国共计18所学校入选,华二丘少班即那年入选。2023年8月,第一届复旦数学营悄然成立。2024年1月,第二批丘少班全国共计21所学校授权成立。2024年8月,第一届复旦数学营正式落地,第二届开始招生。2024年8月,第三批丘少班全国共计7所学校授权成立(上中+华育入选)。这些新生事物的不断诞生,让我们感到了政策面的阵阵暖风。其次,这次的丘少班和以前的不一样,是初高中联合设立。以前的丘少班,比如华二丘少班,招生录取之后孩子是直接进入高中学习的。也就是说在华二高校园里,除了高中生,同时还存在着2个初中生的班级(目前华二丘少班才有2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一个校园里学习,多少还是有些感觉别扭的。但这次上中的丘少班显然是吸取了华二丘少班的经验教训,直接把初中阶段的教学放在了华育中学。(不过这里有个题外话,上中为什么不联合上汇,而联合华育呢,从隶属关系上来讲,显然上汇关系更加紧密一些,知道内情的家长可以来讨论一下。)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让初中生还是和初中生生活在一起,这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这一次上中丘少班的设计是非常人性化的,仅从这一点上,感觉就会比华二丘少班更具有吸引力。当然,这仅仅是明面上的好,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这样一个巧妙的设计,华育在小升初阶段就可以公开选择生源了,这个才是核心关键!这一次华育可是拿到了一把全市初中里独一无二的一把尚方宝剑啊——可以公开选择生源了,可以打着丘少班的名义公开选择生源了,嗯嗯,这个才是重点啊!要知道在这之前,华育还只能暗地里通过一些机构白手套组织考试,偷偷挑选生源,每次考试还要担惊受怕,怕被人举报。但有了丘少班这个尚方宝剑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挑选生源了。虽然丘少班最多只招生25人左右,但报名来考试的人可不会只有25人,至少250人吧,甚至2500人都有可能。每年只要招生公告一发,就可以坐等牛娃送上门来——每年可以安安心心,大大方方的把想干的事情都干了,这既满足了丘少班的高端需求,又满足了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估计这会招来全市其他所有初中的羡慕嫉妒恨……——凭什么你可以公开挑人,我就不可以呢?——因为我有老丘罩着……要知道华二丘少班虽然也是招25人,但25人之后的人(比如考试排名26名-200名的孩子)华二系的初中并没有能力接得下来。也就是说,华二丘少班只是先撩走了25人,剩下的牛娃还是会分散到那些一线初中,比如一哥一姐SBL等学校。但这次上中丘少班就不一样了。上中丘少班先撩走25人不假,但剩下的26名——200名的那些人,上中和华育会放过他们么?难道不可以华育塞一些,上汇塞一些么,这到手的泼天财富,进来了还有送出去的道理么?这一次,看这个架势,感觉上中系是想一锅端了,全部吃干抹净,不给其他初中留下丁点啊……——这也有点太狠了点吧。这么个玩法,搞个几年下来,到时候各种自媒体再把学校排名一发,好了,魔都就只看得到上中系的学校了,其他初中都会沦为二、三线学校。在各行各业里,但凡出现绝对垄断的大企业后,必然会引发行业内的集体抵制和反抗,绝对的权力会造成绝对的垄断。正所谓,桃花过处、寸草不生……要知道一枝独秀不成林,百花齐放才是春啊……有点扯远了…… 哈哈……文章的最后,岛叔想说的是,虽然政策面渐渐宽松,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小升初择校渠道开始出现了,但对于竞赛生来说,真正的指挥棒并不在于小升初和初中阶段,而在于高考阶段。直到目前为止,高考环节对于高中竞赛生的政策并没有丝毫变化,也就是说竞赛生通过竞赛获得保送、提前录取、降分录取等福利进入清北的政策并没有丝毫变化,清北关于竞赛生的招生计划也没有出现大幅度上升,清北在魔都的总招生计划也没有丁点的增加。最高指挥棒不变,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引导作用就会非常有限,竞赛生的整体人群数量就不会增加。而分母不增加,从概率上来讲,分子显然也是没可能大幅度增加的。在最上面的出口端没有出现政策变化的前提下,仅仅是小升初阶段的变化不起任何作用——大蛋糕没增加,顶多就是存量博弈而已。竞赛牛娃每年就这点人,就这几杆枪,这里人多了,那里人就少了,后面也就是矮子里拔高了,拔了上去将来考不进真正的清华丘班也是白搭。除非有一天,我们看到清华丘班大幅扩招的消息……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