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校正在如何重塑京城升学规则?

近年来,以海淀为首的北京多个教育强区纷纷大搞集团化办学,海淀去年一年就有42所学校纳入集团校,90%以上中的小学生都在集团校,而且集团校之间也组建了联盟。面向区内的公募招生变成了内部直升的私募招生,2024年也正式成为集团校内部直升元年。
有分析称,未来预计将有50%的学生通过集团校内部升学,20%的学生通过中考升学,30%的学生选择技术或其他专业学校。
集团校正在改变京城的教育格局,除了集团直升,1+3、校额到校都和集团校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今年,1+3大规模扩容,集团直升改革,明年全员校额到校,升学途径看起来虽然越来越多,但好像都是以集团校为中心了。
部分学校在今年1+3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将会依托、结合集团校本部的师资与资源培养1+3项目招收的学生。
“1+3“项目是在北京落实多年的一个初中升高中招生入学政策,每年都会在6月底7月初阶段启动招生宣传,“1”代表初三一个学年"3"代表高中三个学年,“1+3“可以简单理解为免中考直升。被录取后,在高中学校进行一年的初三学习和三年的高中学习。
今年市级学校整体变化不大,虽然比去年少了一个学校,但区级二梯队学校大规模扩增,海淀的1+3学校就多达22所。
1+3项目受到很大关注的原因在于,成绩中等或有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出路,这也是1+3项目产生的根本动因。
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可以考虑,比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等校;成绩中等的学生,或者考试发挥不稳定的孩子也可以选择人翠、首师大二附、海实、北实等学校,提前锁定普高。
但从今年的招生情况看,受到阳光招生政策的影响,1+3项目更像是本部掐尖的“马甲”,未来成绩中等的娃还真未必够得上。
校额到校是北京中考的一种重要升学途径,即将各区“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给一般初中校,只有享有“校额到校”资格的初中校,才可以通过此途径升学。
如果学生所在初中校有校额到校名额,且满足校额到校填报条件(中考分数570分以上),则考生可直接通过校内竞争,拿到校额到校升学的名额,通过走校额到校途径,升入优质高中校。
校额到校的目标是让中等偏上的学生通过校内竞争的形式进入到优质高中。
集团校的孩子在提前进入到好高中这个问题上,具有双保险,除了校额到校,分校表现好的孩子有机会去本校游学,在中招阶段走集团内部直升。因为两个名额不能同时占有,集团校的孩子进入优质高中的名额也就更多。
正因为集团校在小升初和中考时的绝对优势,让幼升小进入优质教育集团校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多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规划前置到幼儿园阶段,幼升小是否调剂出区、“731”、“1911”、“2211”等一系列义务教育升学顺位政策就更需要家长仔细研读。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