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环境下,简称“小奥”的东西还要不要继续学?要学到什么程度?
-
-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01 浏览
是民间对于“小学奥数”的简称,包含了传统的奥数,和近些年来的新词“浅奥”。

看到这个问题,泽哥其实特别想“点赞”这位家长。因为这样的家长通常不太容易“被洗脑”,而能够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后续的沟通中发现确实也是如此。
先聊两条大家看完上面的截图可能会有的一些疑问,然后再说一说上面这位家长最后提的问题。现在自媒体发达了之后,似乎到处都在说“学奥数3个数学班是标配”,尤其是对于很多“海淀妈妈”来说。但是事实上,除去六年级小升初“占坑”的特殊情况外,如果只是为了学习,对于绝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回家之后能够给与一定的辅导,1个奥数班足够。如果家里实在帮不上忙,那2个奥数班也肯定够了。
为什么这和家里有没有人辅导相关,因为数学这东西,光上课肯定是不行的,需要自己做题,尤其需要做“错题”,也就是孩子一开始不会做,但是看了答案或者听了老师讲解之后能听懂的题。而这个环节如果家长没法帮忙,只靠孩子自己,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需要2个奥数班,一方面是同一个东西听两遍,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另一方面是2个班的话也能保证练习量是够的。再多的话,说实话有些浪费时间了。毕竟一个东西如果听2遍了还听不懂,估计听5遍也很难懂了。而且课上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和去听那些自己已经理解了的内容,不如用这些时间回家多做些针对性的题目更有用。所以上面这位家长后面也写了,考虑退掉新3的两个课,只保留新4的一个课。正确的抉择。不少家长可能都听过“跨级”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孩子在外面上课外班的年级“高于”孩子实际的在校年级。
这个事我从来没推荐过,也没阻拦过,因为这个事的本质,只在孩子到底能不能跟得上。我曾经教过自己主动在校外“降级”的孩子,就是孩子在校六年级但学的五年级奥数,那纯粹就是为了开发思维,孩子学的也开心,也确实能学到东西。我也见过跨好多级的大牛。曾经有大神六年级参加CMO就碾压一众高中数学竞赛生拿金牌。往稍微正常点说,像上面家长规划的那样六年级学完初联,甚至学完高联一试,已经成为了现在数学竞赛生的“入门要求”。所以“跨一级”其实没那么恐怖。但哪怕这样,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前跨一年级可能还行,等到三跨四,四跨五的时候,对大多数低年级“跨级”的孩子来说,都是“灾难”,因为,听不懂。
另外,虽然不少在北京“跨级”家长的目标都是正在进行的早培,但我们确实要了解两个事实。一是早培主要招的是五升六的孩子;二是机构基本的课程都是会针对早培进度在五年级把内容学习完毕。所以哪怕在机构不“跨级”,进度上也是没问题的,没必要为了早培盲目“赶进度”。更何况如果没学明白的话,赶了进度也是没用。所以当发现跨级孩子跟起来有困难的时候,哪怕降级再多学一遍,也比赶鸭子上架接着往后学效果要好。当然了,如果确实孩子配合的非常给力,那可以“随便跨”。就像上面家长说的,在四年级能够把小奥的东西都学完(正常是五年级学完,跨级就是四年级),然后对于升学又没什么追求(因为毕竟小升初主要还是奥数),孩子水平又够,那五六年级开始搞初联和高联一试,是完全没问题的。之前有个家长其实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只不过之前的那个问题深度没那么“深”,进度也没那么“快”。
之前家长问的是:我能不能不学奥数,就把校内往前提前学?今天这个家长问的是:我能不能奥数不学那么难,提前学中学竞赛?这类孩子的特点很明确,就是明确到但凡家长想问问自家孩子属不属于这一类,就一定不属于这一类。意思是这样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数学理解力和别人不一样。
对于这部分孩子,小奥确实不用非要去研究五星题这种难题(当然我其实觉得所有人都不用去研究五星题,因为那东西就不是能“研究”明白的)。可以迅速把小奥过了之后进入中学竞赛的学习,然后留出时间多去刷高联及高联后的题目就可以。
相当于孩子的数学素养足够高,一方面给也不需要多刷小奥题,另一方面提前刷中学竞赛题,更容易在后面的考试中出成绩。第二类:尝试了一些奥数内容但孩子确实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笨鸟先飞”不会没面子,不会飞才是真正没面子。所以对于直接放弃奥数,就想搞校内的家长,提前学习校内内容我觉得是更好的选择。但这个“学习”,泽哥之前也说过不少次,千万不要仅限于课本内容,至少要找对应的练习册来做,在自学的时候就把练习量“堆”够,通过足够的练习把所有校内的基本内容都掌握,这样才能保证“会飞”。
也就是说,对于前两类的孩子来说,泽哥的建议都是“进度比深度更重要”。但这里两类的孩子自己的“进度”不是一个“进度”罢了。
而对于绝大多数在课外学习的第三类来说,我觉得“深度会比进度更重要”。
也就是“孩子数学学的没那么厉害,但校内对孩子来说又比较简单”的这一类。这一类学奥数,除去升学的考虑之外,更多的考虑是“培养孩子思维”。那在这个大背景下,“多思考”尤为关键。而要想让孩子多思考,简单的题目和内容达不到相应效果,需要一些难题。以“孩子自己通过思考能想出来”为佳。判断标准就是如果一开始不会的话,那“能听懂”或者“看答案后能懂”就可以。对普通孩子来说,如果不想把命运交给摇号,学奥数不一定有用,但不学奥数一定没希望。(2)在线模拟:7月21日和7月22日晚上。(3天后和4天后)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