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家梳理下2024年上海小升初的各个环节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3 浏览




还有一个月不到小升初就来开始抉择了。今天就再为大家梳理一下。


   说到幼升小,又不得不先说中考,那是因为如今上海K12升学理念中,家长们为孩子做小升初的抉择其实必须是以中考为依据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家长把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残酷形势下的中考同校竞争和同区竞争的格局。


    也就是说,如果你孩子去了一个教育质量极好的学校,但是同校的同学都很厉害,孩子的爹妈比你厉害,那么校内资源的享受方面,虽然你也不错,但是结局也许比不过别人。那么四年后的中考,同校竞争的优势荡然无存了。


    四年后,当你在中考同区竞争的平行志愿环节一个不小心,那就大概率可能会滑档到下一档次的高中。高中三年,等于降阶学习,你敢说孩子能考到你们心仪的分数?


   所以,初中四年在最菜的学校上学,不见得就高中考不上四八大。但是高中三年在弱校上学,是很难考上清北交复等985的。


    这就是每个小升初家长必须要了解的升学逻辑和密码。


   当然,不是说教育质量不重要,只是需要把很多因素一起结合起来看。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的家长了解不到的小升初的核心逻辑。主要是很多自媒体和机构乱带节奏。


   在上海乃至全国,大家衡量一个学校的直观思路是看升学成绩。但是很多人忽略了生源基础的差异。


   举个例子,全上海最好的成绩的孩子,聚集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那么这个学校这个班级在四年后,就会被认定为全上海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


    说到底,他们在哪里上学,那个学校就是牛校。如果有一天,他们中一部分人选择去了最菜的初中,而这个初中在四年后也会被大家认为是新崛起的牛校。


   这个就是蒙蔽了大家双眼的升学真实逻辑。这也是学校不惜搞那么多小动作就要掐尖的原因。没有了这些顶级生源,他们饭碗就砸了。 


    老师的作用难道不大吗?比起生源,老师的水平其实差不多的。我们有不能否认特级老师的点拨作用。只是比起会自主学习的牛娃,老师的影响可能就真的小多了。


  如果学渣能经过老师的努力都可以考上四校,那么一哥的校长就应该说我们这届四校应该是全员能入的。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成绩是有差别的,也就解释了生源作用远大于师资。


   因此,小升初根据升学红榜去择校是不合理的。我们一直说,成绩和排名要结合在一起,只有最完美的契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选择。


   如果大家能把上面的这个逻辑先弄明白,那么对于传说中的那些对口的菜中就不会如此忌惮了。


   菜中,顾名思义是卖菜孩子上的学。现在被认定为学渣聚集的学校。但是2020年民办开始摇号后,那些大家口中的菜中依旧聚集了顶级的学霸。


   这个情况在很多区六七八年级的区统考的测试上,已经能发现。


   所以,大家无需担心孩子对口的学校是怎么样的生源,你们只需要关心教师的稳定性即可。


   说到稳定性,新闻里那些民办校长把老师都带走的事情比比皆是,你难保费尽力气摇号进去的学校,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每学期换一次老师,孩子适应都来不及。


   说到师资,我们最怕的是流动频繁,最怕的校内各种势力内斗,搞得老师无心教学。


    这种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只有靠家长自己去打听了。


    2024年的小升初,其实很简单。


    2023年的民办中签率极低,比2022年要低得多,很多家长抱怨基本都是白报名。几十个进去,只有2-3个摇中。


    我想2024年也会如此吧,甚至更低!


   这个我们在前几天发布的形势分析中有了详细的介绍。毕竟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您的孩子对口名气不好的菜中,你肯定也会去摇一摇。


   现在民办其实也分的,纯民办和购买学位的民办,这两者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建议家长先搞清楚,然后再抉择。


   很多家长对于小升初的择区不重视。他们觉得只要鸡血,只能能提高孩子成绩就可以了。


   鸡血的学校是把双刃剑,前面就说了。同校竞争下,对手也强,你可能需要提高个20多分才能考上目标学校。

    我一直比较看重小升初的择区,建议大家把小升初的区定义为中考的区。原因有三:


  1.   折腾来去,麻烦。

  2.   如果中考跨区考的话,名额分配到校是没有资格的。这个名额占据市重点高中招生总数的一半,没有的话,就鸭梨山大了。择区是参考中考分数线来的,尤其是名额分配到校的分数线。低分上高中不香吗?

  3. 大家都关心的综评高中打的10分,也许和这个有关。你说高中是会照顾自己区的学生,还是外来的?


   因此,择区务必早决断,别磨磨唧唧,把孩子的前途都耽误了。


   其实很多家长可能更关心小升初的”考“环节。


   从目前的情况看,九年义务制教育是不能考试的,也没有特长生通道。只有三公和类似少年班的丘班是可以考的。


    另外,这个是明面上的,还有私下的那些SMK。


    总之,对如今上海小升初的看法是:


   不要图名气,必须把中考利益考虑周全。在师资和教学稳定的情况下,求利益和生活便利最大化是关键。


   另外,小门远比大门重要。但是也要搞清楚小门里到底学的是什么?


   其实,现在很多学校小门是课后搞的兴趣班,目的就是为了自招。当然也有学校小门是为了给成绩差的孩子补课。不管是哪一种,只要符合你的升学目标和预期就可以了。


    自招虽然好,但是付出不能少。


   两条路,要么走竞赛,要么走校内综合。但是不同学校,不同目标,也不是所有学校的自招都要校内成绩好的。对于他们,更关心的是未来高校升学的出路。


   我一直都认为,那些传说中的顶级班,也不见得人人都是学霸。我们一叶群也有很多平行班的孩子,甚至也能考上学校前三名,也能自招上岸。


   说到好班,条子一词不可避免。


  也许在聊教育的里面,只有我能说这个。


  其他机构和鸡血群不说,是因为条子存在,挤压的是鸡娃家长的空间。成绩好的,被成绩不好的在中考之外的渠道挤掉,这些年还少吗?


   如今的条子和大家认知中的不一样了。


   也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不好,但是可以提前做题变成成绩好的。反正在大家眼睛里学霸和条霸很难区分了。


  群里有家长说,上海还算公平,北方更夸张。明着来的,人家祖辈打下的江山,理应享受好的待遇。


   但是,一方也说,条子再厉害,在中考和高考环节和大家不是一个赛道,中考和高考还是看真实实力和分数的。


  因此,大家无需过度担忧,只要避开他们的赛道即可。可是现在很多家长错在他们把孩子的成绩看得太牛,竟然胆子大到与条子共舞。最后结果不如意,时间精力都耗费了,没地方诉苦。


   还是那句话,不公布成绩的录取都是耍流氓!


   咱们不被诱惑,不参加,不浪费时间和钱不就行了?


  小升初家长说没方向的比较多。其实说到底是大家根本没看懂如今的升学逻辑。当你们把这里面的门道都摸透了,自然就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


   给大家总结:小升初是为中考服务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走的中考升学路,那中考考什么,咱们就学什么!


   最后说一下,外面骗子和黄牛很多。


   什么代为投简历!我不会自己投吗?再说,现在投已经没啥用了,三公除外。


   什么搞定摇号!摇不上退钱,摇上了算他们的,这种骗局不是一两天了!


   什么帮忙搞定公办初中!别拖到后面孩子被拉近了统筹流程,最后后悔莫及!


   今年根据很多学校的公布预警,不少地区适龄生源太多。如果担心摇号回不去的,真的要三思了。


   今天篇幅有限,咱们就简单梳理一下,后面再逐一详细深聊。


   最后补充一下,其实上学近真的很好,刮风下雨甚至下大雪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好处了。把路上的时间省下来提前学习,或拓展学习,未来的空间也就自然变得更大!


   幼升小,我的推荐就是就近,近是王道,近就是香!而小升初,也是一样的。



发布于 2024-06-30 07:4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