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削尖脑袋都想进的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有多大的区别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02 浏览




为什么大家削尖脑袋都想进入重点高中?有人说重点高中的学生,成绩普遍好,考取好大学的比例更高啊。确实是这样,不过这只是表象,就像一个学霸,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成绩好,分数高。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背后的本质?是哪些因素造就了这些差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有多大的区别?孩子考上了普通高中,对未来考大学有没有影响?我们且听听这位资深教育领域人士的分析。

他说,实话实说,肯定有影响。既然只考上了普通高中,我们就得接受这个现实,而不是在那纠结之前为什么没考好一点。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才是大家需要关心的重点。

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我们先来看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学校、老师、学生。先说说学校方面。学校无非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我们从底层逻辑上来思考,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在这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上,有什么大的区别没有?或者说有什么大偏差没有?我个人觉得偏差不会太大。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一想,普通高中如果觉得自己哪一方面不好,他是不是一直在向好的高中进行学习?他学习了几十年,你觉得他们之间的区别能有多大呢,对不对?所以说差别不是很大。那差别在哪儿?差别在于普通高中在这方面的执行力上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这个学校的学生,他们的程度不同,学习的态度也不同。所以说普通高中,必然要分出来很多的精力,去管理这些调皮的、或者不愿意学习、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在这上面的精力用得多了,在其他方面用的就比较少了。所以说,在学校的一些制度,或者教学制度的执行力上啊,就会有偏差,就会不足。普通高中在这上面,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是在学校层面。

第二个层面,就是老师层面。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老师,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底层逻辑上来说。普通高中的老师和重点高中老师,面对的都不是高考。所学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因为考试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在不停的磨,不停的交流切磋,你想想经过几十年对不对?他们在教学的专业能力上,你觉得区别能有多大呢?我觉得区别也不是很大。因为大家都不傻,是不是你在这儿努力的在那儿学,我肯定也在这儿,努力的在那儿学是吧?大家都差不多,那么区别在哪儿呢?我觉得区别主要是在心。普通高中的老师的心情和心态上。先说心情,你想一想,一个老师和学生,他们之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一个老师面对班里边几十号学生,有些学生在那睡觉,有些学生在那儿捣乱,有些学生在那儿交头接耳说悄悄话,那么这个老师是不是感觉,没有被尊重?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下边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偏弱。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半天,讲得口干舌燥,下边可能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听懂,没有听明白,他是不是也是比较苦闷(郁闷)的?感觉自己讲得这么的用心,这么的用力,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听不懂,他的心情是不是就会受影响?心情长时间的受影响,当然就会影响他的教学效果。

还有一种就是心态上,重点高中的老师就觉得,我只要努力的付出、努力的给予,将来自己带的学生在高考时,就有更多的人能考上很多好的大学。我就能做到桃李满天下,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而这一届带得好,下一届家长们也会争先恐后地,想把孩子送到你的班上来就读。作为老师自己有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被信任感、以及荣誉感。形成正向反馈,孩子们愿意学,自己教也更有动力。就像在台上演戏的人,如果下面的观众反应热烈,时不时地鼓掌叫好,他自己心里是不是很享受。如果下面的人都没几个,都昏昏欲睡,你还有心情卖力地演下去吗?你想在这种状态下,重点高中老师是不是在教学上就更用劲儿、更努力,是不是怎么想办法教得更好?怎么把学生能够管理得更好,是不是?这个心态也是不一样的。普通高中的老师,他就觉得,哎,我付出了同样的精力和同样的时间,在未来高考结束之后,还是有很多学生,考不上好大学,甚至考不上大学。他这种长时间的这种状态,是不是就感觉着付出和努力,与得到的结果不成正比。你觉得这个会不会影响一个老师的心态?别说老师了,我觉得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你的付出和结果长时间不成正比,那你的心态是不是也会容易崩盘?甚至是心态是容易受挫。普通老师在这方面,我觉得也会受一定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他的教学的效果。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学生层面也会有点差别。在整个班级里边,不想学习的学生,和想学习的习的学生的比例不同。普通高中,不想学习的学生呢,就会更多一些。整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就没那么好。因为有人不想学,不想考大学,闲人事儿多,容易影响班级纪律。比方说逃学,或者是趴在那睡觉,他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把某些想学的学生给带跑偏了?好的学习氛围能影响其他人,当然大家更容易被习惯不好的孩子带偏。因为大家都感觉着就这样子,所以说整个学习环境,我觉得可能对一些学生会受影响。还有就是学生的心态,可能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上高一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还是想努力,想考大学。但是经过半年,或者是经过一年之后会有不小的变化。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努力了半年,甚至努力了一年,发现没有什么结果,感觉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对考大学也不抱有任何幻想了,感觉不是考大学那块料,没有信心了,就自我放弃了,就自我堕落了,就躺平了。这样一种情况也肯定会有,学生在这种心态反反复复,今天想学了,明天不想学了,这样反反复复来回徘徊。这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以上三个层面的因素,虽然单个差别不是太大,但综合在一起,就和物理中学过的共振现象一样,差别可就不是简单的叠加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些想学好,想考取好的大学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位老师继续分享说,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我们来去想办法。

第一个,及时地预习和复习。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重点高中的学生,很多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他们一直在这样做,及时地复习和及时的预习。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高中的知识点比较多,时间也非常紧,课程讲得非常的快。如果你能够抽出来时间,比如说寒暑假的时间,或者说平常的课间时间,能够及时地去预习预习。我相信在上课听课的时候,你听懂课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很多东西在上课就能及时的把它听懂,把它解决了。那么复习是干什么呢?复习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排查自己的问题,去寻找自己的问题。上课哪些知识记得有偏差?或者记得不对,通过复习的来纠正、补充,这就是复习的好处。所以说要做到及时地预习和复习。特别是预习,因为课程确实进行得太快了。整个高中的课程,最多是两年要讲完。很多高中一年半就把所有的课都全部讲完了。剩下一年半是干什么?高考复习,对不对?所以说,要及时地预习复习。第二点,就是你身边要有好的教辅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高中老师,其实他们也是非常忙的,备课、批改作业,乱七八糟的事儿特别多。你不能说,你碰见问题,你就去找你的老师去问,去让他给你解决,这是很难做到的。老师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你自己天天这样跑来跑去,也影响你的时间。所以说我们最好有一本好的教辅书。好的教辅书呢,它就相当于半个老师。很多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平常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的时,你可以去参考这些教辅书。去研究相关的一些概念、公式。或者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自己结合教辅书,就可以解决掉。真的解决不了的,教辅书也看不懂的,你再去问老师。我相信这样的策略,就能更好、更快地解决你学习当中的一些问题。第三点,老师的点拨。有时候我们有问题,确实解决不了。需要找老师,但是老师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精力。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找一些其他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及时解决,特别是高一的这一学年。因为高一的知识,如果你没有及时解决,积累到高二,就会越积越多。这时候你再找老师解决了,我觉得就会相对来说比较慢,而且比较难。因为时间在那儿放着呢,时间不允许。所以说,有问题一定要找老师及时点拨,及时地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第四点,要有计划,不服输。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强大。作为普通高中的学生,对自己要自信。要坚信:未来三年之后,也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或者考一个名牌大学都是没有问题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一定会给你带来好运,也会给你带来一个好的结果。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则不得,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清楚。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稍高一点的预期,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完成。我们为什么说要有计划?因为高中的节奏,非常的快。其实很多高中的学生,每天大概要学习12小时,甚至长的达到16个小时。这么长的学习时间,你最好制定一些计划。在这个计划里面最好是能够两点,一个是发现问题,再挤出时间,排到你计划里。什么时间及时地去研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这样一个计划,再加上不服输的精神,我相信即使你在普通高中,即使你在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好的学习环境里边,通过三年的努力,一样可以考到重点大学或者是名牌大学,我觉得这都是可能的。各位,加油好!




发布于 2024-06-27 05:49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