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大中考招生数据大揭秘,24年金中分数线可能会超过附中

(数据来源于中考招生指南)
近五年总招生人数和普招人数都在增加,但普招占总招生人数始终维持在60%左右。
01
—
扩招对各学校招生的影响
(注:每一项从下到上依次为2020-2024年的招生人数)
从上表可以看出:附中这几年扩招明显,二十九中每年基本上都扩招20个名额,但其他学校的名额不增反减。主要原因是:除了29中,金中、一中、中华、十三中都有了分校区,扩招的名额都给了分校;附中虽然也有奥南校区,但没有分开招生,是统一招生的。所以有个信息值得大家注意:现在的六大和以前的六大不一样,实际上由六大变成十大了。这跟大学开分校区是一样的,同一所大学,分校和本部完全是两回事。
上表是六大分校的扩招情况,结合本部的情况,名义上六大都在扩招,但实际上除了二十九、附中,其他学校都在精心的维护自己的羽毛,把任务丢给了分校。
在总招生人数的基础上,我去除了特长生人数,剩下的才是真正的中考在招人数。数据不会撒谎,金中本部、中华本部的人数相比较去年减少了15人;二十九、一中、十三中基本上没啥变化;只有附中在持续上涨。
在这就会得到第二个重要信息:金中、中华本部的分数会持续上涨;附中的分数会持续下降。今年很可能金中本部的投档线会超过附中,相比较以前,金中成为最难考的高中。
分校的特长生名额比较少,所以中考招生名额剩的就比较多。金中、一中、中华的分校大量扩招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十三中本部和分校的录取分数线。建议分数段徘徊在中华雨花校区的学生可以重点考虑十三中本部。
上面是近五年六大(含分校)的投档分数线,从上到下的顺序按照标题栏顺序排列,明显扩招影响最大的就是附中,金中通过玩大小号使得本部利益最大化,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二十九中因为没有分校,几乎没啥扩招,所以稳步向前。
从录取最低名次上看,附中近几年的行情一路下跌,23年的考进附中的学生回到20年甚至都考不进金中。侧面的反映出,附中对全市前400名以后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原本400名到1000名属于附中的生源分流到金中和29中,所以这给了1000名以后的学生也能轻松进附中,甚至会出现,原本想考金中的学生,虽然考不进金中,但有可能上附中。
这是招生人数和位次的对比,差距在逐渐变大,更加印证了我上面的分析。
去掉附中之后,其他五校本部的招生位次整体上比较稳定,因为扩招并没有增加本校名额。金中是唯一上升的学校,因为金中本部不仅没有增加招生名额,还减少了本部的名额(详情见上面的招生人数),手段高明。但我觉得这是好事,既提升了自己本部的形象,还让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
当然最务实的还是二十九中,特长生招生名额少,更多的机会留给了中考生。另外,中考招生人数是六个学校(本部)里面最多的,鉴于附中每年扩招,但二十九的位次变化不大,说明学生和家长对二十九的办学是相当认可的。
02
—
特长生对招生的影响
(注:分校的特长生名额比较少,没有专门作图)
从上面数据可以得出:
①附中每年招的特长生人数全南京第一,但是考虑到扩招和总量,占比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②二十九中目前来,特长生比例是六大中最低的,基本上靠中考,但近几年高考表现强势,可见学校在管理,教学、培养的模式是很成功的,值得家长给予的每一份赞誉。
③金中、一中是特长生模式的最大受益者。金中本部没有扩招,但特长生的招生人数持续增长,中考名额减少,导致了分数线增长,充分利用了各项政策,不得不佩服金中的招生部门;一中除了正常的特长上,数理人才的招生还没有统计进来,进来之后可能更恐怖。
④中华的本校区和雨花校区的差别是最小的,唯一的优势在于特长生的人数上。
⑤十三中属于随波逐流、躺平的状态。大量扩招的情况下,没有进步就是在退步。
03
—
写在最后
①按照数据来看,附中今年的分数线还会持续下降,最低位次可能会降到1800,甚至前2000名都有机会。对附中来说,中段学生的流失,很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但如果和各个学校一样玩大小号,分开招生也有点尴尬,按照各个学校分校招生的情况,一旦分开招生,分校的分数线肯定会低于金中和二十九的。至少目前来看,分数线还是保持在第一,这也可能是附中坚持两校统一招生的原因。
②金中今年的分数线大概率会超过附中,最尴尬的是,学生会面临两难,以前可以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现在都是尾巴,那就考虑一下二十九吧。
③二十九中可以参照位次报名,这几年一直很稳定。
④考虑分校的同学们要重点关注班型和师资,分校的扩招比较多,不知道师资匹配能不能跟的上,这个时候十三中本部的优势就出来了,在同等情况下,分校和十三中本部,可以多考虑一下十三中本部。
⑤以上都是建立在数据上的个人看法,没有任何偏向性,有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另外,由于微信公众号排序规则变化,为了防止大家看完之后划过去,重新不好找,建议大家点一下“在看”那个图标,方便大家有用的时候及时找到。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