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指标生颠覆性改革,名校寒风凛冽!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19 浏览





图片

1



昨天彭老师才写了个关于今年深圳指标生改革的文章,今天又写。至于为什么,彭老师正在绞尽脑汁思考合理的借口,由于目前想到的借口都不是很合理,所以等想到了再告诉大家。但肯定不是彭老师作为一个专业研究深圳学位近十年的专业人士为了抢时间赶紧发文竟然轻看这条今年深圳中考最重要的变革和影响,对吧。


这条今年深圳中考最重要的改革,就是“落实指标生单独批次录取,全市所有公办普高均参与指标生分配,分配比例为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的50%。各高中学校指标生的录取控制线为该高中学校2021年相应招生类别第一批录取分数线线下20分。”


目前也有不少公众号分析过,但彭老师大概看了下,大多是文科思维写的文章和分析。文科思维的作者写的文章,有血有肉,容易引发共鸣,哪怕不是很有逻辑却会让你觉得很有道理。理科思维写的文章,坦白说,有时的确有点枯燥,但更符合逻辑。


虽然彭老师高考没发挥好,只去了深大。但彭老师以前也曾经很骄傲的,小学初中上课睡觉数学都能满分,高中是我们县重中唯二能代表学校同时参加广东省数理化三门竞赛的学生(年级360人左右,每科5人左右,三门都参加的只有二人),所以绝大部分情况下,大家还是可以相信彭老师的理科思维的分析的(理科思维,十年的开创性研究,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彭老师研究学位和教育的主要优势)。


关于指标生的这些改革,在上一篇文章中,彭老师的分析和解读如下:


2011年,深圳启动指标到校改革,分配比例与试点范围逐年扩大,从最初的10%增长到现在的50%。2020年深圳高中学校全面取消直升,指标生越发重要(2020年以前不能低于正取生15分,2021年开始不能低于正取生20分)。2021年只有58所高中参与指标生录取,但今年所有普通高中均参与指标生录取,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并且,未来深圳还将进一步取消指标生的录取分数下限,而目前因为最多只能降20分录取,所以指标生的利用率仅有6成左右,一旦分数下限被取消,指标生的利用率将趋近100%!(详见:《名校噩耗:深圳将取消中考指标生分数下限!》)


但是,指标生在正取生(正取生即正常方式录取的学生)录取前提前单独录取,并且参考标准是按上一年度的录取分数,这是重大的规则改变。


这对学校以及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彭老师这次用理科思维为大家深度分析一下。


文章太长,彭老师先说结论:


就对学校的影响而言,新规则必然利好普通初中;而对名校初中来说,则必然是一个利空。

就对学生的影响而言,新规则对普通初中的在高中名校边缘徘徊的学生来说是大利好,而对初中名校的在高中名校边缘徘徊的学生来说是大利空。


图片

图片

2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深圳中考的几种录取方式。


(1)正取生(即下图中的剩余名额,如果指标生和自主招生的名额没用完,也会留给正取生),通过统一中考,根据成绩录取。但是,通过这个传统途径录取的学生的比例已经非常低了,我们来看看2021年传统十大高中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四大高中的正取生比例均不到30%,可见通过中考的方式参与名校高中的录取,竞争是多么激烈了:


图片


(2)指标生,根据各初中学校的人数,按比例把公立普通高中的名额直接分配到学校,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最低不低于该高中学校普通生录取线20分即可(过去是参考当年的中考录取分数,2022年开始参考上一年度的中考录取分数)。也主要因为指标生比例从最初的10%慢慢增加到50%,近年初中名校的四大十大录取比例渐渐走低。


指标生的分配方式如下:


图片


(3)自主招生,凡符合深圳市中考划线录取资格,且具有拔尖创新潜质或学科(含体育、艺术)专长的应届初三毕业生,可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目前深圳的自主招生分为一类(文化课)和二类(特长生),详见(《深圳市2021年自主招生政策公布》)。录取的方式为60%中考成绩+40%自招成绩综合排名录取。



图片

图片

3



那么,让指标生参考上一年度的录取分数,在正取生前单独录取,会有什么影响呢?


在过去,在经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后,剩余的名额会让正取生和指标生同步录取。这一过程是动态统筹进行的,因为指标生受不能低于正取生20分的约束,如果这一条件不满足导致指标生名额没被利用,这个名额又会交给正取生来录取,结果就是导致原来作为指标生参考的正取生的录取分数也必须调整了(名额增加,录取分数降低)。因此指标生和正取生的录取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公式,而是在相关规则约束下,计算机穷举达到最后的平衡。


而现在,指标生在正取生录取前提前单独录取,并且参考标准是按上一年度的录取分数,那么指标生的录取就有明确的公式了,以上一年度录取分数低20分为标准,分得的指标生名额为数量,从高到低录取即可,如果高于这个标准分的人数低于分得的指标生名额为数量,则剩余的名额滚入下一轮的正取生的录取。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不到中考录取结果出来,没有人能预测指标生的录取情况;而现在,只要中考成绩出来了,学校和家长就能大概推算下本校指标生和正取生的录取情况下。在过去,由于没人能预测正取生的录取分,所以任何报名了任何学校的指标生的学生,都有可能用到指标生名额的,指标生一定程度上就是用来保底的;而现在,某个学校的指标生报名人数达到分配的名额后,比他们分数更低的学生就没有报名该学校指标生的必要了,报名了也肯定不会被录取。


因此,为了提高指标生的利用率,家长们甚至学校会交流和协调不同学校的指标生的报名,这样博弈之下,万一参与协调的相关人员有所偏向,利用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误导和影响结果。更大的问题是,某些排名最靠前的学生,他们不报指标生肯定也会在正取生录取时被录取,那么会有家长或者学校劝说他们,把指标生的名额让给后面的学生报名么(直接说人家不一定放弃,但万一有家长愿意利益交换呢)?万一有这样的情况,一旦录取分数大幅波动,导致放弃了指标生名额的人没被录取,那问题就来了。因此,相关部门会不会出台相关的补丁(感觉有点难),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



图片

图片

4



如果指标生的报名,是家长们完全自主的,没有人会协调放弃名额(协调按分数从高到低报名,分配的名额满了即止,大概率还是会存在的,这也很正常),那么这样对学生和学校有什么影响呢?(为了增加可讨论,我们在这里只讨论高中名校的录取情况


很多分析,是把对学生的影响变成了对学校的影响,比如说分析这个规则利好尖子生,于是成了利好名校,还把这个规则说成所谓掐尖。这是很明显的错误。


如果你单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或者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就会被绕进去,因为这二者是互相影响的,一个变动,另一个也会变动。而且对于不同的学校的同层次的学生,影响的好坏也不同。


比如说,比如一般的尖子生,他的成绩在最顶尖学校的边缘徘徊。


如果他在初中名校,按过去的规则,在正取生后,他还有一个被指标生录取的机会;而按新规则,指标生都被最顶尖的尖子生报满了,他只有被正取生录取的唯一一次机会。那么新规则对他来说就是利空。


但如果他是在一个普通的初中,按过去的规则,由于录取分的不确定性,他报名指标生时就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他很可能浪费掉指标生名额;而按新规则,指标生的录取结果是确定而且可以预料的,那么他报名指标生时就会很轻松利用上这个名额。那么新规则对他来说就是利好。


因此,我们分析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时,需要抓住一个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指标生的利用率问题,因为指标生没利用的名额,会留给正取生录取,而且这种情况名校基本不会发生,但普通的初中经常发生。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过的一样,新规则导致很大程度依赖运气的指标生录取,成为一个确定而且可以预料的事情,那么必然会导致指标生的有效利用率大幅提高;对于名校来说,由于普通初中的指标生利用率提高了,留给他们额外竞争的正取生的名额减少了。


因此,就对学校的影响而言,新规则必然利好普通初中;而对名校初中来说,则必然是一个利空。


我们再来讨论对学生的影响。我们把学生分成3种,讨论高中名校的录取情况:


一、尖子生,不管怎么改都肯定能上名校的:


这类学生的受到影响,仅仅存在于心理上,无非就是可以提前知道自己会被深中录取,不需要等待中考录取分数的出炉。指标生对他们来说虽然是利好,但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中上的学生,在名校的边缘徘徊的:


(1)如果这个学生在初中名校,按过去的规则,在正取生后,他还有一个被指标生录取的机会;而按新规则,指标生都被最顶尖的尖子生报满了,他要么报名其他更差一点的学校的指标生,要么干脆什么都不报等待正取生录取。这时他就会超级纠结,是选择一个已经确定可以上的差一点的有指标生的学校,还是放弃指标生赌一赌更好的学校的正取生录取?这类学生是受影响最大的,


(2)如果他是在普通初中,按过去的规则,由于录取分的不确定性,他报名指标生时就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他很可能浪费掉指标生名额;而按新规则,指标生的录取结果是确定而且可以预料的,那么他报名指标生时就会很轻松利用上这个名额。对他来说,指标生就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三、中下的学生,名校高中和他们无关的:


这类学生也没什么好说的,基本没什么影响(仅讨论高中名校的录取)。


因此,就对学生的影响而言,新规则对普通初中的在高中名校边缘徘徊的学生来说是大利好,而对初中名校的在高中名校边缘徘徊的学生来说是大利空。


而且,未来深圳还将会取消指标生降20分的录取下限,届时名校的指标生的利用率将趋近100%,影响还会继续放大。



图片


① 华杯赛/华数之星真题试卷-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② 迎春杯/青少年创新能力测试-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③ 希望杯/希望数学-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④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⑦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⑧ 鹏程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⑨  历年全国小数测初评、终评真题及答案解析

② 朗思 iESOL 备考资料

② 深圳小学各科上/下学期单元测试、期末真题及答案解析

② 深圳初中入学测试、月考、期末真题及答案解析(上、下学期)

② 深圳高中各科入学测试、月考、期末真题及答案解析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发布于 2024-03-18 10:0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