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重点中学、示范高中、优质校、新品牌学校盘点!

在择校中,家长衡量学校的标准往往会看中学校的各种称号,比如“市重点”“示范高中”“优质高中”“优质校”“新品牌”,那么这些名号是怎么来的呢?
也就是所谓的“市重点”,要说官方认定的,最早是源于1962年北京市委依据教育部《关于办好一批好的中小学问题的通知》,确定了27所市属重点中学(该名单未收集到)。在1978年,北京市又确定25所市重点中学:
西城5所: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中、北京八中、北京161中; 海淀5所: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101中学; 东城4所:北京二中、北京五中、北京景山学校、北京55中; 宣武3所:北师大附中、北京回民学校、北京15中; 其它8所:汇文中学(崇文)、北京80中(朝阳)、北京12中(丰台)、北京9中(石景山)、潞河中学(通州)、牛栏山一中(顺义)、大峪中学(门头沟)、密云二中(密云)。
最简单的识别方式就是看中招招生学校代码,根据中招计划说明介绍,招生学校代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左起第一位为学校类别代码:“1”代表示范性普通高中、“2”代表一般高中、“4”代表中等专业学校、“5”代表技工学校(技术学校)、“6”代表职业高中、“8”代表高等院校。学校代码前加“T”的为提前招生学校。
第一批认定时间为2001年12月;第二批认定时间为2002年11月,第三批认定时间为2003年11月,第四批认定时间为2005年12月,学校拿到牌子的时候会晚于公布时间,所以会出现学校宣传的时候晚一年的情况。
另外,拿了称号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市教委也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对出现严重违规、教育教学质量滑坡、不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示范高中将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将撤销其“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这个说法的来源也是教委公布的名单,即校额到校政策,根据该政策,参加校额到校的优质高中和接收名额的初中校由各区教委确定。优质高中确定的原则主要是市级示范高中,以及部分被百姓普遍认可的普通高中。按照此规则公布名单来看,海淀区的优质高中就达到了15所,当然其中包含了11所市级示范高中:
现在家长们讨论的“市重点”,准确来说海淀区就五所中学是市重点中学,和咱们说的“海淀六小强”差了个十一学校;现在更多人会把示范性高中当作市重点高中,这样看来就是11所;而优质高中的认定更多是区级认定,这么看来就是15所。所以,具体怎么看,就看家长心中怎么认可了。
另外,还有家长们讨论的“区重点”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一定的歧义的。本身还包含了三层意思:“海淀区的市重点中学” “海淀区的市重点高中”“海淀区属重点中学”,网上能找到参考依据是理工附中宣传的“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这个1980年认定的海淀区重点中学详细名单小海没有找到,不好做评价。
目前来看,官方认定的市级重点中学、市级示范性高中、优质高中和海淀区区级新优质学校、区级新品牌学校就是这些了。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