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大揭秘,最后不到一个月,如何才能高效复习?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8 浏览




距离中考还剩不到一个月时间了,为了让初三的同学们更高效的准备中考,对南京市近三年的中考数学做个全面的分析,并且根据卷子的特点提几点复习的重点,希望对初三的学生有所帮助。


PART 01

近三年中考知识点结构分析


整理了南京中考近三年的考点,然后将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年级(课本位置)进行了如下图分析:

图片

从上图看出:

(1)每年的中考对七年级(七上、七下)内容的考察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知识点的结构,年级越低,知识点肯定是越单一,越简单的。换句话说,近三年每年中考的送分题是恒定的。

(2)相比较21年中考,22年和23年更加侧重考了八(下)和九年级的知识点,23年中考九(下)的占比是最大的。虽然这并不能说明卷子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但高年级的知识点越多,反映出卷子越来越综合了,中等以及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增多了,这对中等偏上(108以下)的同学是致命的。举个例子:对于一个105左右,面对三份试卷,相比较21年中考,22年、23年的卷子更费时间和精力,这很有可能做到最后时间不够或者状态变差,导致分数不理想。所以说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出来之后叫苦连天,觉得数学卷子有点难。


PART 02

知识点出现频率分析


每年的中考总是会出现以往的一些固定知识点,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题型,接下来我们以23年为例去看看每个知识点出现的频数。

图片

统计如下:

图片

以上统计中,近三分之一的知识点是近三年连续考到的,对应的分值大概在70分左右。统计表中出现一次的标黄知识点是比较基础的,同时也是近五年中考中考到的。只要最后两个知识点题型是首次考到的。鉴于以上分析,我觉得二模过后,大部分同学主要的精力都应该放在近五年的中考卷上,先认真刷每一份中考卷,刷完之后整理中考错题,找老师问明白,然后再打印出来,重新做一遍。不建议自己看答案,凭记忆做一遍错题。而是要清楚和理解背后的考点和逻辑。前面的都完成之后,最好再拿张白纸,自己总结一下五张卷子上所有的考点,下图是我以前让初三的学生做的,大家可以参考:

图片

图片


PART 03

重点题型说明


(1)关于压轴题

南京中考的压轴题(27题)21年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这也是22年新课标改革后的呈现。19年到21年主要是数学建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主,最后一问偏向于开放化,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可;21年之后连续两年都是几何旋转+相似,重点考察了学生的几何理解、推理、想象、操作等能力。

22年、23年整体的命题思路都是新定义(考察学生抽象理解能力)、通过变换的语言描述,完成尺规作图(概念理解/操作能力)、证明(推理能力),求解一系列的问题。

(2)关于代几综合(用函数解决几何问题)

22年、23年的中考还有个很大的变化是关于代几综合的考察,但不同于其它市,题目都是通过函数解决几何问题。比如22年的T26,23年的T26,这就要求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图形,重视图形中点、线段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甚至是局部和整体的联系,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图形辅助线的形成,使得学生的推理能力更上一层楼。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惧怕动点,一见到动点就犯怵,这也是这两年中考的高分段学生没有以前多的原因。但这种题型是以后的常态还是这两年特例还有待今年中考的验证。

(3)关于准备压轴题的一点建议:①重视几何的基础,特别是相似的运用能力;

②重视计算能力,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带参代数式的化简和计算,我见过很多人思路没问题,但牵扯到代数式的推导,很多人就放弃了;

③重视作图能力,特别是常规作图的熟练度,比如通过相似构造线段的长度(射影定理);

④放平心态,理性对待,懂得放弃。数学的压轴题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别想着通过大量的刷题就能解决。最后的两三分决定不了你的人生,适当的留时间检查一下前面的题,检查出来一道错误和做出来压轴题,效果上是一样的,但明显检查更容易。




发布于 2024-05-26 13:5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