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集团校、校额到校两把利剑?

集团校直升,今年开始放入提前批,看似不起眼的调整,实际上暗含了许多门道,家长少折腾,大体意思就是别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集团校签约,分为本部初中及集团初中,一类是划分具体名额,各学校给多少,本部(大头)占多少,一类是凭借集团内排名而定,不看出身。
无论哪一种,皆需要在集团内较为突出,当然各级别学校签约的门槛也大不同。
市重点现行的政策多为后者,实际上的直升名额要多于官方发布的直升名额,道理很简单,内部学生可以在多角度评估,而非中考那一次考试,仅凭借一次考试会有不确定性。
如果这部分学生分数不够,可以用集团校拖底,这样的双向奔赴确实能够完美规避很多问题,欠缺的只是官方的认可,接下来集团直升机会加大之后,相当于把暗地里的动作放到了明面上,是个好事儿。
当然,还有一方面,集团校与集团校之间的差异还是蛮大的,优质普校之所以成为优质校,正是借着集团化大船,能选一部分生源,而后快速发展起来。
集团分校之间的区别,主要源自生源以及是否有本部师资支持,两者占其一,就会有明显起色,两者皆占了,就是巨大潜力股。但有的集团校,确实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想要利用集团直升,难度很大,需要在全校前几名才有可能。
区重点初中集团目前直升的力度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暗地里的规则,比如一模达到几千名以内,可以签约,有望成为未来的明规则,这样的话区重点集团初中进入区重点高中也算一种出路。
普校也有类似操作,只不过除育校、57等之外想要留存住头部生源,也不是很容易的,毕竟还有另一把利剑 — 校额到校。
校额到校作为执行多年的政策,确实算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普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算是一种均衡策略,只不过多数通过校额到校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后劲儿”普遍不足。
全员校额到校之后,可以预知的是,重点初中的名额大概率也要少于普通初中,重点初中内部的校额到校竞争或成白热化,最头部签约直升,次头部可能考虑校额到校,这级别的学生普遍也具备统招进小强的实力,那么校额到校的成绩很可能出现“倒挂”,即校额到校分数高于统招分数,当年重点校的“名额分配就是如此”。
只不过校额到校这个因素,不能作为择校的首要条件,全员校额到校之后更是如此。
因为校额到校多的学校普遍天花板较低,也即头部学生在全区的竞争力相对弱。另外还有一点,除了成绩之外,也要看学校是否足够人性化,而非空喊口号。
除此之外,统招也依然是重要一环,凭借中考成绩报志愿,与其是普校及民办校高中生源皆靠于此。而重点高中的名额就被各种升学途径拆分开了。
西城区已经开始填报志愿,明日截止,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海淀区距离填报志愿还有5天,还没发布计划(原定下旬),接下来能否赢得转机,仍需耐心等待。
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就永远没有人放弃你。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