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离海淀

当下形势,想必各位已经感受到了今年有多刺激,不同于往年,焦虑中还能有点动静,动静中还能有那么一丝期望,今年来了个终极反转,不少学校熄火了……
官方允许的活动会有,往年能网报的那些还可以值得期待下,但竞争势必比往年大。
近期,一如往年,各种小道儿消息刺激着你的小心脏,在我的角度看来,他们说的多数没什么问题,但实际的走向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很难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学校点了会不会退货?
历来还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冒了,名额有限,那么只能自己承担后果,自寻出路,如果人确实多出来很多,那么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协调,往往是能完美解决……
批量的退货,是挺吓人的,不过应该不至于,这种事情不能用政策来分析,底层的支撑是人性,哈哈哈。
今年ZB的天下了?
ZB 算是一种官方升学方式,只不过是少数人才可以享受,今年很多单位的名额也缩减,且更为倾向技术层面,有不少3志愿改成了5志愿,往年第3志愿学校没录取,还有机会再次协调有空间的学校,5个志愿可能就淡化了这个过程,时间周期会拉更长一点。
利用ZB入口“挑挑捡捡”也能适当保证下生源,只不过这个范围比全区DZ要差不少了。
有码没码?
以往的大体流程是,一次派位报志愿 — 一次派位出结果 — DZ录取 — ZB录取,电子码今年是没有,是否恢复往年的“收生卡”还犹未可知。
前几天问了多年前(2019届,现高二)的小升初家长,让他们帮着一起回忆了一下,那时候是有纸质版“收生卡”,有学校想录取,就会告知在特定时间去交卡,然后游戏结束。
不知今年是否恢复之前的情况,卡和码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家长确认过程。
用学生ID卡能否锁定学籍是一个问题,如果恢复之前的方式,也就不存在用ID锁定的事情,ID锁人有点太随性了。
九年一贯直升当然不同,确定直升后是无法出来的,也报不了志愿,和按比例直升有很大区别。
我还是“固执”认为,流程不能太随意变动,这个太关键了,也会影响到家长的选择以及去处。
东城很消停、西城也安静,朝阳很不幸,当了回出头鸟,海淀还有那么一点小火苗,还是得学学那丰台,凡事儿得趁早儿……
未来DZ只属于少数人游戏,直升很香,在官方公开选拔的渠道而言,少素、早培算是相对确定的出口,但难度较大。除此之外,直升很香,幼升小进入可以直升的小学、或者后续转学到可以直升的小学,避免了小升初折腾,六年级虽说还有点机会,但太刺激了,真成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机会都不知道还有没有?
海淀的香主要有两方面,一、小升初机会多;二、高中出口强。中招原则上有机会跨区,或利用市级统筹、或利用户籍地升学或利用特长,但相较于小升初得占比还是较小,也即幼升小选定在哪个区几乎就绝大概率决定了未来在哪个城区。
淡化小升初择校是必然趋势,既然不是只严卡点招,那么说明是有点玩真的了,在长远来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相较东城、西城的那些靠谱的直升,其他城区相对就要弱势很多。
只不过海淀的优势在短期内很难被颠覆,随着时间的推进,北京教育是何种走向,有点期待~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