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小学,是一所老校,始建于1934年,已有劲90年的历史。学校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校舍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于一个近500年历史的明代建筑“摩诃庵”之中,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古香古色。古典园林式的校园环境,也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教职工、学生人数八百余人。2020年4月26日,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
2015年,该校被确定为直升校,2015年起新入学的学生,6年后可按40%的比例直升海淀“六小强”之一的首师大附中。八里庄小学的大派位中学也不错,理工附中、教进附属中学、首师大二附中等,和海淀实验的派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八里庄小学成为不少家长心仪的目标校的原因;另外该学校划片有不少次新宜居房子,居住品质较高。
为了保护文物,本部教室只有空调,没有暖气,就是一个平房院子,学校周边也有工地在施工,所以本校处于闲置状态,上课就变成借址上课。一年级在美丽园,二年级在人翠,其他年级在海淀实验紫竹院小学,各校区离原址都有些距离,家长会比较折腾。
八里庄小学,因教室的问题,招生规模一直四个班,划片范围很大,有大片的公房社区,也有不错的次新商品房。所以调剂严重,大部分去了六一和定慧寺小学。40%直升首师大附中的孩子,不得不说命好。
八里庄小学近几年热度高涨,更多的是政策原因(教委定了40%直升首师大附中)。冲着这40%去的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先不说这40%是摇号,摇不摇的上也不一定,还有政保子弟。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2023年6月2日,海淀区八里庄小学于正式加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并即将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沈杰任八里庄小学校长。这意味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新增一所海淀成员校。伴随八里庄小学的加入,首都师大附中呈现出北京市七区十四校的新格局。业内专家表示,伴随第一小学的加入,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将深入探索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的育人体系,不断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相比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之前更侧重于横向的拓展,八里庄小学的加入,有利于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探索纵向育人体系的构建。未来包括首都师大附中递进式的四修课程、成达思维发展课堂和“3+4+N”成达好习惯月计划等优质教育资源都会延伸至小学,另外中小学一体化学生培养等也将成为首都师大附中第一小学的新看点。


八里庄学区,八里庄小学,占坑房(非地下室)总价在420万左右,如下:

八里庄学区-八里庄小学-区位图

八里庄学区主要包括曙光街道和八里庄街道






八里庄学区-八里庄小学-升学纵观图




一、海淀幼升小入学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以万寿路学区为例,第一,(自愿报名)提前招生,私立学校,面向全海淀区招生,摇号。
第二,(自愿报名)提前招生,新开中学小学部对固定片区招生,摇号。
万寿路学区有育英中学新开小学部育英中学小学部(九年一贯制)九年连读,只面向万寿路招生。海淀区中学新开小学部里,育英中学小学部是比较好的一所学校。育英中学是从育英学校分家出来的独立中学,公立,也是海淀区老牌的前20中招分数线的优质中学。第三,(派位兜底)划片入学,单校与多校划片相结合,学区内填志愿且摇号。学区内所有学校,全部参与志愿摇号排序,学区内几个学校,就是几个志愿。第一志愿不能选,默认为划片入学学校,报名人数小于招生人数,默认为摇上了可第一志愿入学;若报名人数大于招生人数,从第一志愿划片孩子里摇号出来,招多少人摇号多少人出来,其他孩子从第二志愿依次再摇号。(片区内其他学校可自己排序,有名额可以摇,没名额按次序摇其他学校)2022年万寿路学区内摇号:育英学校本部、育英西翠路校区、培英小学、十一学校一分校 、五一小学、五一欧洲公馆校区、太平路小学、建华实验学校。2022年万寿路学区,还新增建华实验学校,民办转公办,面向万寿路、羊坊店、永定路片区摇号入学。二、万寿路学区小升初入学,片区的中学:
育英学校本部中学部,近几年号称海淀七小强,公立第7的中招分数线,
2019年,出了北京文科状元,是育英12年连读出来的,19年后几乎公认海淀中学第七。
2020年,出了北京市唯二化学奥赛保送名额,
2021年,考出了几个老牌市重点中学之下清北最多的中学,8位同学。
2022年,北京高考前20名有一位,前100名有2位。
育英中学(海淀前20中招分数线老牌优质中学,新设立小学部-育英中学小学部,目前底子大家都比较看好。)十一学校(北京海淀区的老牌市重点中学,六小强的超强实力,海淀稳居前三,北京稳前五的实力。)十一一分校(教改后九年连读课程,十一承办,九年龙娃课程连读是十一学校自编教材,中学接收***派位,22年上半年有一些大V发文说中考成绩平均分在海淀区20左右,很优秀的)参与十一系中考点招简历报名,有各路托关系转学和预定上学疏通的。十一晋元学校,十一集团校,校区新,硬件设施一流,口碑非常好。十一学校一体化管理的中学都在万寿路学区内,声名在外,使得万寿路学区在全海淀都有一个很高的口碑。

八里庄学区—八里庄小学—2023年招生简章
2023年,八里庄学区,八里庄小学,招生计划4个班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阜成路28号院)即:空军第四研究所,空军总医院(阜成路30号院),水文社区(阜成路49号、53号院、北洼路62号院),北洼路29号楼(属颐慧佳园物业):32、42、44、46号楼,


大多数人觉得新生儿人口减少,学区需求就一定会减少,这是很单一的线性思维。我们不能简单依靠“线性思维”,以静态的方式去理解动态的发展,从而忽略了整体性。不可否认,新生儿人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学区市场整体的需求,特别对普通学区的影响较大。但对中等偏上、乃至顶级学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相反,生源减少导致单校的确定性更强,价格可能会迎来反弹或上涨。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买学区房,绝大多数家庭读的只是普通学校,这是客观事实。学区房作为刚需中的刚需,一居室总价动辄500-800万,能买学区房的基本都是二套家庭,因为大多数占坑房并不适合一家老小居住,这无疑又抬高了购房门槛。从成交数据中,我们就能发现真相。在北京每年的二手房成交总量中,东西城的成交占比不足10%,哪怕加上海淀也不超过20%。以2022年北京14.24万套的二手房成交总量为例,东西海的总成交量大约在2.85万套左右,而到2028年京籍幼升小仍有8万人。其实东西海的大部分房子也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学区房,只能算学籍房。比如西城广外,东城天永,海淀温泉苏家坨、上庄西北旺等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薄弱,诸多学校与普通学校没有多大区别。跟别的行政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东西海超高的普高率和本科率,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不至于被分流到职校,仅此而已。三、新生儿减少,也意味着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相比多胎家庭,独生家庭往往会把全部精力花费在一个孩子身上,对教育和学区房的投入可能会更大。四、绝对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所有城市的人口都会减少,还是会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作为科教文卫全国之首的北京,想要抢人更是非常容易,比如适当放宽落户的门槛、商住房也可以享受教育、租售同权、或者放松非京籍的就读门槛等。五、北京的教育有别于全国,不仅是因北京聚集了全国最牛的教育资源,更因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ZZ资源。上海、杭州等城市可以做到“公民”齐头并进,民办校师资力量雄厚,在上海部分教育强区,民办教育更是天花板级的存在。然而在北京却很难看到这一面,北京几乎没有真正的民办校,基本都是“公参民”为主的民办校,典型“公强民弱”的教育格局。从2022年开始,大量“公参民”民办校也都被迫“民转公”了,其中就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建华实验学校、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等极具口碑的民办校。难道是因为北京有钱的家庭太少,交不起民办校高额的学费?还是民办校太穷,不舍得花大价钱挖公办优质的师资力量?导致北京的民办教育一直起不来?通通不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北京教育的底层逻辑是权L逻辑,一切都要为了权L服务,包括J济...点到即止,此处省略几百字。所以,因新生儿减少,就简单得出学区要消失,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于有教育需求的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这看似混乱的情况下,看清学区的本质。原重庆市长黄奇帆曾说过一段话: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但不搞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是指所有人都达到一样水平,这是错误认知;共同富裕的原则并不是绝对的消灭差别,变成无差别,我们反对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可以肯定,教育资源和财富资源一样永远都不会均衡。只要人还分三六九,差强弱,教育就还会存在天然的鸿沟。只要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有一个环节可以免试入学,并且必须“就近入学”,那学校和房子就不可能完全解绑。只要部分区域还是优质学校扎堆,多校划片仍分高低,那教育资源哪怕打散后,还是会向优质板块聚集。只要以上这些因素不解决,那学区房永远也不会消失。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