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有新动作,多校开学第一课公布!2024各区小升初要求参考曝光
-
-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86 浏览
(▼上下滑动查看▼)
北京、雄安两地史家胡同小学新学期第一课以“传承文化、弘扬精神”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新学期第一课的展开,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2月26日上午,灯市口小学全校师生走出校园,走进北京农趣大观园,开展“行走”的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活动,开学典礼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开学第一课”体验环节,全体学生分年段开展了“自救互救记心中 生命安全握手中”、“亲近美好自然 感受农耕魅力”、“小小红军走长征 红色基因代代传”三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参与了农耕体验、VR 科技、无土栽培、劳动竞赛、喜庆丰收、手工制作、安全自救体验、团队拓展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丰台区太平桥学校精心准备,为同学们宏大开启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大课。校门口,老师为同学们送上了用硬笔、软笔书写的新学期贺卡。同学们将假期自己创作的年画、手工制作的灯笼、剪纸窗花、手写的对联和福字作为新学期第一份作业张贴在校门口的展板上。学校戏曲社团老生、武生、花旦等各个行当的同学粉墨登场,为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注入了厚重雄浑的传统文化因子,传递出激昂澎湃的太平之声。太平桥学校以开学第一课为始,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到学校主阵地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让课堂有创新、学生更受益、文化再发展。(▼上下滑动查看▼)
身心健康将成为中小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突破口。今年,本市将深入实施体育评价改革,开展中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健全健康学校建设长效机制,做实做细学生近视防控分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实施,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监测干预,建好用好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被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今年,本市将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用好集团化办学新载体,多途径增加学位供给。目前,市教wei已统筹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覆盖本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今年,“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将深入推进,本市将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水平,打造京西教育新高地。
一系列改革试验区、实验校将加快建设。本市将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课程体系,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启动市级课改试验区、实验校建设。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本市将构建更完整的教育体系,依托集团办学创新学生培养机制,开展普通高中集团化课程创新实验。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构建“宽门槛、多通道、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市将发挥青少年创新学院的重要作用,统筹首批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厚植创新人才培养沃土。
今年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建设年”。本市将深化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推动集团、学区、城乡联盟等的教师要素统筹配置与高效使用。本市还将开展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活动,依托系列专项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大优秀、卓越、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力度。2024年小升初政策将在4月下旬发布,可提前针对2023年小升初要求做好自我审查,做好入学准备,各区情况参考如下:01海淀区
2023年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提到2023年海淀小升初入学条件,供2024-2025年海淀小升初家长查看↓
完成小学教育的适龄少年,申请在海淀区升入初中的,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海淀区学籍的,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和经审核通过的非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2.学籍不在海淀区,但全家户籍在海淀区或法定监护人在海淀区具有本人的合法住宅类房产并实际居住的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3.经审核通过的按本市户籍对待的适龄少年,包括区台办认定的台胞子女、区侨务部门认定的华侨子女、国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认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符合随军进京落户条件正在办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子女,父母一方为本市户籍或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适龄少年;4.非本市户籍和学籍的适龄少年,因法定监护人在海淀区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海淀区接受初中教育的,其法定监护人需提供本人在京务工就业材料、在京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北京市居住证及全家户口簿等相关材料,并通过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会同相关部门的联合审核。
2023年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提到2023年西城小升初入学条件,供2024-2025年西城小升初家长查看↓申请在西城区升入初中的适龄少年,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2.经审核符合西城区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西城区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生;3.已办理回区升学手续的非本区小学应届毕业生。
03朝阳区
2023年朝阳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提到2023年朝阳小升初入学条件,供2024-2025年朝阳小升初家长查看↓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市户籍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均可进入朝阳区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2)已经办理回朝阳区升入初中手续的外区及外省市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按本市户籍对待的朝阳区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和已经办理回朝阳区升入初中手续的外区及外省市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可申请在朝阳区进行初中登记入学。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朝阳区工作、居住,且具有朝阳区学籍或外省市学籍并通过非本市户籍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在朝阳区接受义务教育材料审核的非本市户籍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可申请在朝阳区进行初中登记入学。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材料审核指导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2023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在朝阳区接受义务教育材料审核实施细则》。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登录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选择“朝阳区”后,进入“小学入学服务系统”中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服务”、外省市学籍的非本市户籍小学毕业年级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登录“朝阳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转学报名系统”,按系统提示采集务工就业材料(其中:受雇于用人单位的,提供的务工就业材料须双方在京且至少一方是在我区务工就业的劳动合同和在我区缴纳社会保险材料,即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的“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在我区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全家户口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我区的北京市居住证等相关材料信息,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审核标准对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适龄儿童和小学毕业年级学生信息导入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三)同等条件下在划定的服务片区内就近就便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四)凡属区级以上引进人才子女中的适龄儿童和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入学,按户籍所在地、家庭实际居住地等划定服务片区,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五)对烈士、华侨、现役军人、全国劳动模范的子女和台籍学生按相关规定,在划定的服务片区内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2023年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细则提到2023年东城小升初入学条件,供2024-2025年东城小升初家长查看↓
通过一般初中(优先发展初中)登记入学、全区派位和学区服务片派位安排入学。学生通过北京市初中入学服务系统统一网上填报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随机派位入学,保证每位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继续做好九年一贯制直升工作,巩固改革成果,落实定向名额派位入学工作。学籍与户籍、家庭实际居住地不在同一区的小学毕业生,申请回户籍、家庭实际居住地升初中,需在规定时间内到户籍、家庭实际居住地所属区办理初中入学审核、登记。回东城区升初中的小学毕业生须具有东城区户籍及东城区房屋产权证(法定监护人持有)。包括区台办认定的台胞子女、区侨务部门认定的华侨子女、国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认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符合随军进京落户条件正在办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子女、父母一方有本市户籍或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方式与本市户籍相同。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材料审核指导要求,制定《东城区2023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审核实施细则》,建立日常联合审核机制并积极稳妥做好义务教育全学段材料审核。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在东城区工作并居住需要在东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按照《东城区2023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审核实施细则》进行入学资格审核,通过后,东城区教委将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4.残疾儿童少年同等条件下在服务范围内就近就便优先入学。6.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按有关规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