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坑校及避坑指南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50 浏览




小升初阶段,要识别哪些是好学校,这决定了你50%的报考策略。你还要识别哪些是差学校,这决定了你另外50%的报考策略。


无论海淀还是其他区,都要关注你要报考哪所学校,你避免进入哪所学校。


一、什么是坑校?


那么,什么是坑校呢?对于不了解学校的家长而言,他认为的好学校,很可能是差学校,就和没看到路一样,不小心掉坑里了。


简单说,坑校就是差校。现在各种集团化眼花缭乱,挂着名校名头的学校

也可能是差校。这种因信息差造成的问题,确实能坑一批人。


二、与坑校有关的词汇(小花自编)


在小升初阶段,哪些和坑校有关的说法呢?小花自己总结和设计出十大坑校词汇。


1、避坑:避免掉到坑校去,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如何避坑呢?


2、掉坑:其实就是不小心进入了坑校,掉到坑里了。


3、跳坑:有些人明知故犯,反其道行之,主要是为了使用校额到校,因此会主动选择坑校,就像跳到坑里一样。


4、小坑:是一些略差的学校,可能有的家长认为还行,但有的家长不满意。


5、大坑:就是那些特别差的学校了,很大的坑,或者称为天坑也不为过。


6、沼泽坑:对于一些学校可能因为宣传原因,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好,但进去后才发现,原来也是个坑校,并且还会越陷越深,想出来都难。其实之前小升初的时候有很多这类学校,现在少多了。


7、填坑: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如果沦落到二派,大概率只能是去坑校,这批孩子基本是去填坑的。


8、转填坑:对于有些群体而言,本区二派接纳有限,要转到临近学区派位,而临近学区哪能把好学校拿出来。所以,你连在本区填坑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转到其他片区去填坑,可称之为转填坑。


9、爬坑:对于坑里的孩子,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爬出来,基本只有努力搞好学习一条路,三年呢,慢慢往外爬吧。


10、香坑:对于有些学校而言,可能在办学过程中迎来重大政策利好,或者集团扶持等。孩子在读期间从坑校变成了优质校,当年掉到这个坑里,没想到现在真香。


三、坑校在哪里?


小升初大多有一派、二派两轮派位,一派是公平择校,二派是保证有学上。


同时,好学校之所以好,是因为生源好,师资好,且生源占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分。所以,能选生源最重要,有些学校能挑生源,别的学校根本没法和他们竞争。


好生源能支撑起好学校,好学校又会吸引好生源。那些生源不行,师资不行的学校就成为坑校了。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学校都在一派名单内,那些好学校受追捧,中签率很低,而那些差学校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所谓,你填十志愿都能中。


好学校在一派和后面的一些招生中(如DZ、ZB、GJ)基本招满了,那些坑校一派都会剩余名额,只能转到二派,所以二派名额多。家长在填报二派志愿的时候大概率会掉到坑里。


四、说说主动跳坑


有的人真的会主动跳坑吗?还真有,有两种人会选择主动跳坑。


第一种,希望使用校额到校爬坑出来的孩子,以坑校为跳板。


校额到校的逻辑是你在校内排名靠前,就能上好的高中,只是校内竞争,所以自己主动跳坑,让自己的孩子(牛娃)到坑校区碾压其他孩子,获得头部的校额到校名额。不过,这必须校外辅导跟上,防止孩子初中校内学到的知识拉胯。


第二种,可能二派被转填坑,那么还不如一派的时候直接自己跳到离家近的坑里去。


对于那些在二派的时候被转到其他学区填坑的,上学距离更远,甚至要搬家,还不如直接跳到自家周边的一个坑校算了。反正都是坑,离家近也算是有些好处。


五、说说沼泽坑


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的学校,甚至有一定好名声的学校,不一定就不是坑,甚至有些学校你进去了,想出来就难了。


有些看起来很好的学校,甚至小升初进去还很不容易,但进去之后发现培养能力不足。其实主要是尖子生培养能力不足。(什么是尖子生培养能力?以后单开一篇文章说说)


然后,假如你处于集团外的话,很难获得你想去的集团校签约机会。如果你恰好在一个你不是特别满意的集团,这个集团又特别想和你签约,可能会弄得你十分难受,大部分人只能从了。


所以说,最终你只能进入这个初中的集团内高中,向上攀登的阶梯不足。就像是陷入沼泽之中,难于跳出来,甚至会越陷越深。


六、如何避坑


避坑的招数不复杂,关键要提前规划,否则到了临近小升初了再动作就来不及了。


1、跨区避坑法


这个比较直接,就是通过买房落户等方式,将户籍迁走,离开这个有大坑的片区,去没有坑校,或者只有小坑的片区参加小升初。


2、拼娃奖项提前点招


拼娃,一般要三四年级开始规划,做好奥数、英语、特长等方面的规划,以便到六年级的时候获得足够份量和数量证书,以便通过点招提前走,避免落入二派掉坑。


3、拼爹特殊途径升学


最常见的主要是ZB和GJ,还有一些GX,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多一条升学路径,一般都能在二派前走掉,不必面对二派的坑校。


4、一派摇走


通过一派摇号直接走了,不必进入二派,这就要求好好研究如何填报一派志愿。一般情况下是冲一个略好学校,然后要以二志愿中签率高的学校兜底(这个兜底校可能比二派坑校略略好)


或者选择一个中签率高的中等校直接一志愿走,不去冒险,稳妥为主。


5、学习避坑


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极强的规划能力和实施能力,就是说,你家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靠家庭,靠课外,而不是主要靠课内,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掉到坑里,也能自己走出来。这可能不是避坑的策略了,而是不惧坑校的方法。


6、选择民办校


其实就是花钱买学位,很多民办校热度不高,可以在一派的时候选这些学校,中签率比较高,有些学校还能自主点招,钱给了,其实就能上。民办校有些类似4的避坑策略,更保险一些罢了,适合土豪。


七、掉坑模拟


很多家长说,你说半天,啥叫掉坑啊,还是不明白。那么,我对二派的情况做一个模拟。假设二派有ABCD四所初中,其中A、B是特别热门的初中校,C是中等偏下的普校,D是坑校。


好学校剩余的名额很少了,很多甚至是个位数,有些中等学校剩余的也不多。假设如下吧(二派填报还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并没有下面这种人数的数据参考,只能盲填):


A校:3个名额

B校:5个名额

C校:50个名额

D校:300个名额


根据教委调配的名额,大概350人参与二派。


最理性的家长,一般这么填报志愿:CABD。先看能不能进入中等校C,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至于第二志愿的A和第三志愿的B和没填一样,因为肯定不会中的。如果C没有中,那么只能是D,就是掉坑,但至少通过C还可以拦一栏。


很多家长认为,A和B都很好啊,为什么不填。所以会填ABCD或BACD,第一志愿录取的可能性极低,第二三志愿也不可能录取,只能是D,还是掉坑。且这种方式因为第一志愿中签率太低了,也就是说掉坑的概率很大。


因为A毕竟有3个名额,是不是有人赌赢呢?绝对会有,但在进入二派的350名孩子中,也就三个是幸运儿,大部分把A填在第一志愿的孩子会掉到坑校去。


最理性的家长,他把中等偏下的C作为一志愿,中签的概率高一些,也是一种避坑的策略,当然,他如此保守,也就不可能在二志愿拼到AB这种好校了。


似乎,避坑也在考验我们的赌博心理。


八、总之


面对不确定性的政策和摇号的随机性,我们任何单一的避坑策略都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策略要综合使用。同时,究竟怎么做,还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学习毕竟主要是孩子的事情。


很多避坑失败还在于家长的不甘心,不想这么保守,尤其看到别人怎么一摇就中呢?可能会激发自己冲一冲的心理。


冲一冲,不去过度关注避坑,也是家长需要具备的心态,否则一味保守,到手的机会也抓不住。



发布于 2024-05-15 18:0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