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官媒采访,透露三个信号,北京中考不取消,1+3项目要停招,未来高中新模式

昨天一则 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是来自于中国网记者采访北京某区教委负责人的采访,其中还是有比较大的信息量的,每年3月期间可能都会有一些当年教育新政的消息出来,今年也是如此,我把其中重点部分做了标注并也说了下我看法哈。
此报道来自于中国网,该媒体因为有权威性的官媒,采访对象为北京某区教委负责人,因此该篇报道并非常规网文具有参考意义。
第一部分内容
明确中考的登记入学并不是要取消中考,打破一些网上公众号的恶意揣测炒作。
中考登记入学摇号,去年在东西城做尝试探索,选了两个区几所往年分数线很低的几所普高做试点,当时出的时候我也给大家发过文说过此事,再次不多赘述,试点不代表以后要大规模推行,大规模推行也要看试点学校是哪些,这次采访的回复打掉了之前一些网络误传,也让家长对于中考存在的稳定性有了信心。
第二部分内容
提到了1+3项目,尤其是文末提到了1+3可能要取消的事情
这一则消息我看完还挺纳闷,结论首先是说1+3项目要停招,但总归要有原因啊,上面的原因大概意思是当时设定项目初衷是选拔拔尖人才,但后来成为家长为了免中考的目的,最有意思的是2022年改成摇号打击了培养人才初衷,所以要停。
其实早前1+3确实具有选拔性,只是选拔性夹杂了免中考成为了很多不错学校签约本校的工具,但其实选拔性一直存在,并未违背初衷,而去年官方要求改摇号确实有可能违背选拔性了,但这不是官方要求的吗?所以我咋感觉像自己给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前铺垫了呢。
总之吧,去年改成摇号后虽然还是有一些学校仍然存在选拔性,但大势所趋确实可能不像早前具有培养拔尖人才的目的了,按此原因停招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真的停了也会有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疑问1:北大附清华附的1+3校区该如何利用?也许开新的分校吧
疑问2:某些好学校(例如北中,57,交大工程班)的本校签约将失去渠道,但这部分最优生源学校肯定还要思考其他办法留住,那是否会有新的替代政策?
疑问3:虽然没有1+3但还有24项目班和早培这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班型,1+3如果是因为文中说初二家长为了免中考而要取消,那是否该机制会像现在24和早培项目一样推前到小升初新初一?
疑问很多,小寒目前也是无解状态。而且官方说法也没说死只是说有可能停招,咱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三部分
强调取消中考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无法落实,但会有新的培养模式出现
首先从文中得知官方给予了明确取消中考的否定答复,就如同网上最近流行的一周四个工作日的事情,官方也是最终说短期内可行性尚不成熟,所以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用再考虑此事了。
但也提到了酝酿自主招生和分类发展,自主招生这事情中考早几年改革就一直提,也没看怎么落实,但分类发展这个还真在最近一些新学校落成上看出了端倪。
大家看看这则消息,来自于2021年当时的一条新闻
这里的北京科学高中我感觉是呼应了上面提到的高中分类发展个性化的一个体现,也就是说未来的高中可能有常规综合性的普高,也有特色类普高,就像医院有的是综合类医院有的则是专科医院,这个可能满足于大家理解的取消中考,现有职高技校确实已经很难在常规家长心里以及社会环境认同感上找回,常规家庭都是尽量去高中而把去职高技校作为没办法的被动选择,因此很难落实普职分流,未来类似北京科学高中这样的更多专业类普高和综合性普高可能反而有助于落实普职分流也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孩子的不同方向发展,当然如果真如此的话,也希望教育在大学层面仍然对两类路线的学生一视同仁,否则可能最终还是换了表皮本质没变。
此篇报道透露出的几个事情就是中考不取消,但未来会有新的改革,同时1+3有可能暂停,对现在初二初三家长来说我觉得影响不大,对小学家长来说还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顺便也提醒家长们看网上消息要尽量关注一些官媒消息,虽然没那么多小道消息,但至少出来的就是基本准确的,避免被一些博眼球的标题文章和网络炒作误导恐慌。

② 知名机构人大附早早培(zzp)学前集训队-数学/神测和动手
① 华杯赛/华数之星真题试卷-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② 迎春杯/青少年创新能力测试-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③ 希望杯/希望数学-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④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⑦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⑧ 鹏程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①《人大附中早培海选必刷》《八中海选训练与解析》电子版教材
② 八少八素、人大附早培神测千题(上 下册)
③ 人大附、八中海选神测万题练习册及答案解析.pdf
④ 八少八素试题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试题分享+神测复习资料
② 朗思 iESOL 备考资料
北京高中:
①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机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听力原文、音频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