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福(TOEFL Junior)测试内容风格概况&成绩解读
-
-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3 浏览
首先,想考KET,PET和FCE的孩子都可以参加TOEFL Junior。A:KET,PET,FCE,CAE,CPE是语言等级测试,是非常典型的英式测试设计思路——追求严谨;因此,在设计考试的时候,每一个考试对应一个难度,所以孩子们在备考的时候,完全可以记住这5个考试的考试顺序和题型。但是,TOEFL Junior是托福家族其中的一个测评;托福家族的测评,可以测几个级别的语言能力水平,是典型的美式测评设计思路——追求高效,实用主义;是在指导全球初高中甚至是美国藤校Ivy League of America录取学生的时候作为权威参考的官方要求测评。因此,我们经常会问一个孩子考没考过KPF;但是没人会问托福ibt或者托福Junior过没过,而通常问的都是TJ分数考了多少,自然就知道孩子的语言水平能力的高低。
TOEFL Junior要测出的语言水平是从A2到B2,就是说完全可以覆盖KET到FCE水平,因此在整个测试的每个部分一定会有一些相对简单的题,和相对难的题目。以阅读为例,第一篇通常是相对简单的邮件或者校园通知,而最后一篇则是长很多的科普学术类阅读。从下面两张图中,大家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同一套托福Junior当中,阅读题难度的变化。这是第一道题目,就是一篇简单的学术日历安排;题目考察的也是非常简单的细节题,所以,很多孩子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好简单呀,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嘛,就会很觉得TJ考试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挑战的。但是,当我们做到最后一篇阅读的时候,我们的阅读考题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会开始探讨更加抽象的内容personal space个人空间的定义,个人空间的physical meaning 和abstract understanding,会被界定为四个4个完全不同的zones区域:the intimate zone亲密区域、the personal zone私人区域、the social zone社交区域、the public zone 公众区域。
大家会发现,我们的语料从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慢慢过渡为抽象的学术的文章概念内容。考题也从细节题目过渡为第36题目的主旨题,选择最佳的文章标题、指代题目、猜词题、事实信息题和否定事实信息题等。结论1:TJ在每个考题模块(阅读为例),难度上是逐步递增的;这符合TJ的测评目标,将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一次测评测量出来,从实际生活场景physical出发,到学术抽象概念abstract为止,进行全方面的权威测评。结论2:考TOEFL Junior,一定要戒骄戒躁。因为,很多孩子习惯了KPF式的均匀难度,考托福Junior的时候,碰到第一篇阅读或者第一段听力,就会形成“测试简单”的固定思维,心态起飞。实际上,随着测试过程的进行,每一篇的难度都会提升,如果心态过于放松或者不够细致,会影响测试的发挥,影响测评成绩。虽然托福和托福Junior都是面向非母语考生,但是考试服务中心机构ETS也会组织本土学生进行测试,形成考试成绩的对比。这样的成绩对比更加具有参考性,让学生不仅仅知道自己在周围同龄人的语言水平如何,而且可以提供一个度量衡,让自己知道自己和美国同龄人的水平对比。
如果一个6年级孩子考了托福Junior 780分,意味着他超过了45%的美国本土6年级学生;
一个7年级的孩子如果考了托福Junior 850分,意味着超过了78%的美国本土7年级学生;
一个8年级的孩子如果考了托福Junior 890分,意味着超过了95%的美国本土8年级学生。
当然,现在我们的孩子,基本四五年级的时候就可以TJ850-880,甚至有很多五六年级的孩子都可以考到满分900分;只能说明一个道理,语言学术方面我们远超美国本土的学生,考TJ的学生不仅低龄而且高水平,真的是得益于自己的早规划。笔者的学生在6年级时大托福TOEFL ibt,号称成人托福都考到了103,已经可以申请全球前30的大学了,秒杀很多国内大学生,十分了得。6年级850分可以超过82%的美国本土学生,和95%的全球英文学习者(非英文母语)。但是,剑桥考试KPF则不太好提供这样的比较。并不是剑桥五级不科学;剑桥五级有着英国人特有的近乎刻板的严谨。在国内,未来不打算出国的初中生都参与国内升学路径,要出国的初中生转托福了,而KPF是小学生才考的。但在国外,真正参加FCE的很多都是成人,这也是为什么FCE“校园版”反而是后来者。这便导致了一个“怪现象”——按照剑桥官方每年公布的80多个国家成绩,中国区的通过率不论KET、PET、还是FCE,常年排在倒数前三。这张表格很难反映真实水平和竞争力。因为人均GDP分列全球130和131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老挝和越南一个英文全球第一,一个倒数,而北上广深考生为主的中国区只能排倒数第二。这背后就是考生样本年龄和水平差距过大在作怪。不是测试本身不科学,实在是考生压根不是同龄人——也就很难用FCE来体现孩子的国际竞争力。1.TJ和KPF都是能力水平测评,设计初衷不同,测试风格不同;准备测试需要能力和技巧的双加持;
2.越来越多的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并不一定为了出国,目标是两手准备,双线规划,总有planB;3.一线城市家长多有前瞻性,培养孩子从娃娃开始,左手集证书打怪升级,右手抓孩子能力和视野,对标是国际人才模型而早非学科测试。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