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2023年高考难度增加?!今年高考政策确有重大调整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8 浏览




前几天,家长群里正在聊高考百日誓师活动的时候,一条消息直接炸了:教育部发布通知,2023高考难度大调整!该消息还图文并茂地配了这样的图:
图片
图源:网络

京教君查了一下,最近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的高考信息,就只有一份《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里面的内容根本没涉及命题难度的事情。

图片

给各位家长一个建议,以后看到任何突如其来的消息先不要着急,可以登录教育部官网等权威渠道核实。

经京教君查证,今年高考难度增加,这个消息是假的。但是,教育部发布的这份通知,里面真的包含今年高考政策的重大调整,并且释放出关于考试方向的信息。这份通知里的内容事关所有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建议各位中小学生家长随京教君一起看看——


图片

高二年级起开展选课走班

严禁组织学生提前选科备考


据教育部官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实行3+3高考选考模式;其他23个地区实施3+1+2高考选考模式。

图片
今年,新高考政策再次调整,新的调整就隐藏在这份《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里。
2022年教育部通知中只是模糊提出,不得组织学生提前选科。
图片
图片
而2023年教育部则明确提出,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开展选课走班,严禁组织学生提前选科备考。
图片
2023年之前,很多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就鼓励学生开始进行高考预选科。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有的学生就会参加高考非选考科目的合格性考试。这样从高二开始,学生就可以专心学习和准备高考科目。

但是新政策的出台,
意味着高一年级不允许走班教学,高一年级也不能参加高中合格性考试。高二年级才可以开展选课走班,学生才可以进行高考选科备考,才能参加高中合格性考试。

《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强调了教学不超前不超纲,那么关于新高考命题,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高考命题不是更难,而是更活了


关于高考命题方向,2022年的说法是: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械刷题”现象。
图片
图片
2023年这份通知更加明确了命题方向,特别强调了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
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可见,2023年高考命题不是更难了,而是更活了。这个“活”字,体现在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上。
图片

以语文为例,大家通过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两个变化:一是阅读写作题材范围扩大不少,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二是考核方向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
高考作为教育风向标,任何趋势的变化都必然会传至中考,进而影响中小学教育。

相信不少小学和初中生家长已经发现,除了语文,近两年各科试卷均显现出量大、题活的特点。

量大

量大最直观的呈现就是,试卷的页数变多了。并不是题目数量多了,题量大了,而是增加了大量需要阅读理解的素材和文本。这就要求孩子们不仅要阅读速度快,还要高效、精准。

一道实验探究题或者解答题,配上补充材料,常常满满当当占了一整张卷面。一旦阅读和理解速度跟不上,会在未来的考试中吃大亏。

建议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涉猎各种题材的课外书,提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阅读的基本素养。

题活

不仅是高考,现在中小学考试命题的趋势就是不超纲,但是新而活。

试卷增加开放性、灵活性的题目,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比如,北京高考数学概率部分,放到了核酸检测的情境中考查;北京中考数学压轴的函数大题,放到了单板滑雪运动员起跳飞行的情境中考查。显然,孩子需要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光靠刷题已经不可能拿高分了。

命题方向的调整,给大家释放出一个信号:只有提升学科思维的品质,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才可以适应新中考、新高考。

建议家长平时要关注孩子是否对基本概念透彻理解了,是否能了解其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孩子从简单的概念记忆,升级为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评估、综合分析和应用。

图片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透露出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教学不超前、不超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牢学科基础,并能将知识迁移到新背景或新问题中。

虽然“今年高考难度会增加”这条消息是假的,但是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反复练习、机械刷题看似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效果却好似“驴拉磨转圈圈”,这种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

未来的优秀学生,绝不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老师喂一口,自己吃一口。孩子们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质疑和探究。 简而言之,就是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过程,使知识为己所用。
 
这个深度思考的过程,一是消化、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二是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经常这样做,大脑才会越来越灵,越用越活。

对于今年高考政策的最新变化,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最后,京教君邀请2023高考考生,以百日为期,共赴梦想之约。
图片


② 知名机构人大附早早培(zzp)学前集训队-数学/神测和动手

① 华杯赛/华数之星真题试卷-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② 迎春杯/青少年创新能力测试-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③ 希望杯/希望数学-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④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⑦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⑧ 鹏程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①《人大附中早培海选必刷》《八中海选训练与解析》电子版教材

② 八少八素、人大附早培神测千题(上 下册)

③ 人大附、八中海选神测万题练习册及答案解析.pdf

④ 八少八素试题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试题分享+神测复习资料

② 朗思 iESOL 备考资料

北京高中 

①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机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听力原文、音频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发布于 2024-04-26 09:2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